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酉水流域行走了很多天,见过漂亮的吊脚楼和土家村落不计其数,但当捞车河村一片黑压压屋脊跃入眼帘的时候,我还是第一时间就被它震住。
这个原始的土家自然村落,按姓氏集聚着千户人家,以彭、梁、向三大姓为主,村民们说他们都是土司时期三位土王——彭公爵主、向老官人和田好汉的后代。
河上静静漂着一支拉拉渡,来往渡人从不收钱。
上了岸,青瓦木楼、卵石护墙,栋栋吊角楼错落有序地紧紧相依,依山面水。任意走进一户农家,腊肉、霉豆腐、糍粑、油茶汤让你大饱口福。在寨子中行走,我看到很多村民外出的时候根本就不锁门,一问村里彭支书才知道,他们这里根本就没有盗窃事件发生,村内的治安非常好。
高人总是踪影隐蔽,不容易被人发现的。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村子里,隐藏着一个又一个技艺高超的“世外高人”。
织锦奇葩“西兰卡普”
第一位高人,是52岁的“中国土家织锦工艺大师”刘代娥。拜访她时,她正坐在织机的坐板上,不用针,只用一根牛骨灵巧地勾着彩线在固定好的框架中穿梭,复杂精美的花纹便在她手下慢慢地显现出来。
捞车河村是土家织锦的发源地。在当地五六千人中,会织锦的就有592人,有织机436台。长期以来,这里的土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曾一度出现“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繁荣景象。如今这里依然是“声声鸟语里,户户织机声”。
因为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西兰卡普”成为蕴藏、记录、传承本民族记忆的最佳物质载体,有人说,它的色彩、图饰、纹案等就是土家族人的“文字”。 刘代娥还是2006年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说,土家织锦是“毕兹卡”的圣物,只有心地善良、心灵手巧的姑娘才配得上从小学习土家族织锦技艺。
听土家山寨的“织女歌”,感觉更是艳丽——“八月桂花满园香,妹妹织花正在忙;桂花虽然香得远,哪有我土花织得长……”
牛角号里的梯玛神歌
在捞车河村的坝子上,还有一个不折不扣的高人也是不能不提的——69岁的梯玛田德美。他身穿八幅罗裙,头戴凤冠帽子,手持八宝铜铃与师刀,用土家语唱起请神歌,那种犹如从灵魂深处发出来的声音,让我仿佛沿着一个长长的时光隧道,去到远古的祭祖仪式上。
就在大家沉醉其间时,他用一根穿线的小针,把一只碗连同碗里的灰凌空提了起来。灰松碗重针小,他使了什么法子?正疑惑间,台上的人说,这只是梯玛小试身手,上刀梯、下油锅等重量级绝活都还没拿出来。梯玛怎么这么神?旁边的人告诉我,梯玛还掌握许多祖传秘方,能治病救人呢!
依附于祭祀活动、带有一定民风民俗和艺术特点的梯玛神歌在武陵地区流传了上千年,大凡土家族的祭祀、赶鬼驱邪、还愿请雨、送亡人等活动都由梯玛主持,包括土家族隆重的摆手活动。
我终于了解到,梯玛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是一种天人合一、人神合一的共同体,是沟通人神之间的神秘使者。举行还愿活动时,他时而威风凛凛、神气煞煞,如神降临,煞有介事地成为神的代言人,仿佛真的能对人传达神的旨意;时而又是一个活泼风趣、洒脱无羁的凡人,能够面神表达人的祈求。
梯玛率领他的十个弟子踩起八卦步。他自己身穿红袍,弟子着八幅罗裙,每人一手拿着八宝铜铃,一手执司刀,边舞边唱。铜铃既是舞具又是乐器,动作整齐划一,身体摆幅夸张,衣袂飘飘。
如果没有人介绍这是梯玛在做法事,我会以为这是由他领舞的飘逸雄健的摇滚,而专家田隆信则见怪不怪:“你要是见过龙山县隆头镇杉树村的彭世学梯玛做法事,那更不得了——他穿着八幅罗裙单足在枯饼上旋转,可以转一百多个圈圈,像跳芭蕾舞!”
Tips
坐标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西南部,距县城100公里。
交通
乘火车到张家界或吉首,均有长途班车或卧铺车前往龙山,行车时间约8小时,票价60元。县城内无论去何地,出租车均为2元/人。到捞车河村所在的苗儿滩镇有班车,票价20元。
住宿
在龙山县城,小型宾馆很多,房价为50~80元/间。游客不多, 选择余地很大。距离捞车河村不远的洗车河镇和苗儿滩镇都有小旅店,10~15元/床;也可住农家,费用随便给。
美食
湘西腊肉、和渣饭、米豆腐、霉豆腐。
购物
捞车河村的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世界闻名。
作者武陵巴人
本名刘勋,祖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人之后。《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编辑,人文地理撰稿人。曾多年在武陵地区对土家族文化做田野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