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2
摘 要 体育产业在我国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的确立而逐渐形成的,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武术项目,如何适应这一目标,本文通过浅析、借鉴其它运动项目成功走向市场的范例,进行可行性研究,使武术项目尽快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促进武术项目的发展。
关键词 武术项目 体育产业 市场经济
一、武术项目在我国目前的现状
从我国一些体育优势项目走向市场已经很成熟,如:三大球已经有自己一套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竞赛体制,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些项目在市场竞争中显然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处于幼稚阶段的武术项目在走向市场竞争中,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这就注定了它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原因是武术项目却没能及时的跟进,相反,原来在我国没有任何群众基础的西方拳击运动却受到了我国媒体的关注:如央视五套节目每周日近三小时的实况转播等,媒体极为卖力,原因是该项运动比中国武术更具魅力,许多人成为了拳击运动的直接或间接的爱好者和消费者,目前一些城市,都建立了以盈利为目的的拳击馆。造成中国武术没有及时发展的原因诸多,但根本原因既不是管理不力,人才匮乏,资金无援,武技不精,而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由于缺乏对市场的认识,没有改革之决心,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的积极性不高,比赛形式呆板,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更缺少互动,所以造成对媒体和消费者缺乏吸引力,使投资者、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毫无热情,使这个很好的项目不景气。
二、武术运动产业化的重要性
(一)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
步入21世纪,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2005年,我国政府提出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契合点就在于和谐理念。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精神来源,和谐社会构建也需要民族文化的精髓。武术项目来源于各民族人们的劳动生活,东方人特有的劳动生活模式创造了民间武术文化的价值取向,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武术文化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武术文化“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1],和谐构成了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开发武术项目,可使更多的人得到受益,特别是在当今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中国经济高速前进中,较强经济基础为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发展让武术运动走向市场,当前是最好的时期,武术运动离不开老百姓,更离不开市场的运作,对武术运动的开发和利用将更加促进她的发展,武术作为老百姓普遍喜欢的运动项目,其所追求的内外和一、形神兼修可培养人的身心和谐与全面发展;物我合一、师法自然对人类社会改造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追道求理、德艺双修可规范、引导人生的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宁。因此,促进武术运动项目走向体育产业化,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掘其优秀内涵,发挥自身的“和谐”功能,为促进武术项目的产业化服务。
(二)文化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文化全球化发展,需要各民族文化融合于世界之中,做到“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建立在对世界各种复杂事物的建构认识的基础上的一种哲学理论,承认社会事物的复杂构成,多样统一,没有“不同”,就不会有“和谐”。不同的民族文化存在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整体。而开发各民族文化,是为了创造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和谐统一。全球化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偶然的历史过程,中国体育文化既要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又要维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固有结构,以促使中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时的和谐统一。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书的前言中强调说:“面对人类辉煌的历史和不可预知的未来,发展再也不能被看作一个单一的、整齐划一的、直线型的路径。如果这样做,不可避免地将会忽略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和不同的文化经验,从而限制人类的创造能力……这场文化运动促使每个民族在对传统的思维框架进行反思,这场文化运动也使每个民族坚定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武术运动在中国不同地域环境中生存,更多地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各民族百姓的真实文化需求,折射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个性,如河南中原文化、山东齐鲁文化、湖南湖湘文化等。因为有了不同个性文化的存在,才吸引各国民族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了解、认同、借鉴。使武术运动项目走向产业化,也就是坚持并发扬武术运动的特点和特色。只有积极开发和利用,才能充分显示武术运动产业化的个性。
三、武术项目走向市场竞争的模式
为了改变武术项目的现状,适应市场的需要,并使其参与竞争,首先:要建立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新的武术项目运行机制,有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模式转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竞争运行规律的模式。
(一)在运行模式上,实现武术项目与市场的全面接轨,利用价值规律,建立适应自己发展的竞赛机制,最终实现武术项目的市场化、社会化。
(二)在投资的模式上,由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转向多元投资模式,在初期,政府加大投资,进行扶持,但最终过渡到多元投资模式。
(三)在运行的规则上,要与市场接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规上不健全必将导致经济交往中的被动和失利。作为武术项目进入市场,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为在体育由国家主办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阶段,市场法规和体育产品的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体育产品法规的步伐,同时又要求适应市场化的运作。[2]
四、武术项目走向市场的可行性
武术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事业,蕴含着发展武术事业这一目标,同时也表明武术项目走向市场,至少在目前的成长阶段还不能完全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运行,这要依靠有关职能部门的扶持,建立其自己的联赛体制,但另一方面作为武术这个项目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运行的,又要依据市场的规则行事,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市场经济原则和职能部门投资的关系,偏废任何一方,都会使武术项目遭受挫折。 (一)制定进入市场机制的管理目标
近年来,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向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方面转型,组建了新的各项目管理中心,实行在中心指导下的协会制,将原来有名无实的各单项协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并允许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办职业运动俱乐部,当然这一改革与总目标的要求相比还没有到位。在改革开放的中期,我国武术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成立了各级协会,但这些协会至今还是各部门下的事业单位,并非真正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意义上的协会,其日常运行仍然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可见引入市场经济的机制,振兴我国武术已是大势所趋。
(二)市场需求武术项目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消费观念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改变,人们现在不仅满足于丰富的物质需求,还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而对健康、休闲、娱乐、刺激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重视,武术项目虽不像三大球比赛场面那么壮观激烈,但其刺激性、观赏性、娱乐性也很强,况且还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只要开发出能符合当代人口味的武术产品,并且用各种方式刺激消费者的欲望,其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必会变为现实[3]。
(三)武术项目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
体育的参与者及消费者,从经济上看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在中国体育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完成中国体育产业的现代转型就必须培育体育市场,通过调整行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使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增长转移到依靠本产业轨道上来,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4]。通过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市场理论的学习,市场培育及人才素质的提高,那么制约武术项目转型的瓶颈问题会早日打破。这是个操作性很强的课题,需要管理部门以及体育的产业界来共同研究探讨,促进中华民族这块瑰宝早日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总之,武术项目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虽然有许多的不同点,但在健身、增强体质、娱乐和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方面是相同的,都需要资金、人才、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内在驱动力。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激烈的竞争下,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武术项目的特点,实行体育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使其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运作的改造,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并很好的培育市场,促进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需求欲望,增强它对资金、人才的吸引力,将是武术项目成为体育产业真正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申国卿,胡伟华.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武术文化的发展[J].武术科学.2006.3(5):1-3.
[2] 初学玲.论术产业化趋势与武术发展研究[J].西安体院学报.2002(2):23-25.
[3] 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40-44.
[4] 吴艳霞.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目标模式[J].上海体院学报.2000(3):20-22.
摘 要 体育产业在我国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的确立而逐渐形成的,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武术项目,如何适应这一目标,本文通过浅析、借鉴其它运动项目成功走向市场的范例,进行可行性研究,使武术项目尽快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促进武术项目的发展。
关键词 武术项目 体育产业 市场经济
一、武术项目在我国目前的现状
从我国一些体育优势项目走向市场已经很成熟,如:三大球已经有自己一套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竞赛体制,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些项目在市场竞争中显然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处于幼稚阶段的武术项目在走向市场竞争中,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观,这就注定了它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原因是武术项目却没能及时的跟进,相反,原来在我国没有任何群众基础的西方拳击运动却受到了我国媒体的关注:如央视五套节目每周日近三小时的实况转播等,媒体极为卖力,原因是该项运动比中国武术更具魅力,许多人成为了拳击运动的直接或间接的爱好者和消费者,目前一些城市,都建立了以盈利为目的的拳击馆。造成中国武术没有及时发展的原因诸多,但根本原因既不是管理不力,人才匮乏,资金无援,武技不精,而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由于缺乏对市场的认识,没有改革之决心,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的积极性不高,比赛形式呆板,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更缺少互动,所以造成对媒体和消费者缺乏吸引力,使投资者、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毫无热情,使这个很好的项目不景气。
二、武术运动产业化的重要性
(一)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
步入21世纪,党和国家领导人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2005年,我国政府提出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契合点就在于和谐理念。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精神来源,和谐社会构建也需要民族文化的精髓。武术项目来源于各民族人们的劳动生活,东方人特有的劳动生活模式创造了民间武术文化的价值取向,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武术文化的思维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武术文化“视人体身心和谐为真,人际和谐为善,天人和谐为美”[1],和谐构成了武术文化发展的根基。开发武术项目,可使更多的人得到受益,特别是在当今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中国经济高速前进中,较强经济基础为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发展让武术运动走向市场,当前是最好的时期,武术运动离不开老百姓,更离不开市场的运作,对武术运动的开发和利用将更加促进她的发展,武术作为老百姓普遍喜欢的运动项目,其所追求的内外和一、形神兼修可培养人的身心和谐与全面发展;物我合一、师法自然对人类社会改造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追道求理、德艺双修可规范、引导人生的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宁。因此,促进武术运动项目走向体育产业化,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掘其优秀内涵,发挥自身的“和谐”功能,为促进武术项目的产业化服务。
(二)文化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文化全球化发展,需要各民族文化融合于世界之中,做到“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建立在对世界各种复杂事物的建构认识的基础上的一种哲学理论,承认社会事物的复杂构成,多样统一,没有“不同”,就不会有“和谐”。不同的民族文化存在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整体。而开发各民族文化,是为了创造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和谐统一。全球化本身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偶然的历史过程,中国体育文化既要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又要维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固有结构,以促使中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时的和谐统一。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书的前言中强调说:“面对人类辉煌的历史和不可预知的未来,发展再也不能被看作一个单一的、整齐划一的、直线型的路径。如果这样做,不可避免地将会忽略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和不同的文化经验,从而限制人类的创造能力……这场文化运动促使每个民族在对传统的思维框架进行反思,这场文化运动也使每个民族坚定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武术运动在中国不同地域环境中生存,更多地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各民族百姓的真实文化需求,折射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个性,如河南中原文化、山东齐鲁文化、湖南湖湘文化等。因为有了不同个性文化的存在,才吸引各国民族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了解、认同、借鉴。使武术运动项目走向产业化,也就是坚持并发扬武术运动的特点和特色。只有积极开发和利用,才能充分显示武术运动产业化的个性。
三、武术项目走向市场竞争的模式
为了改变武术项目的现状,适应市场的需要,并使其参与竞争,首先:要建立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充满活力、新的武术项目运行机制,有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模式转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竞争运行规律的模式。
(一)在运行模式上,实现武术项目与市场的全面接轨,利用价值规律,建立适应自己发展的竞赛机制,最终实现武术项目的市场化、社会化。
(二)在投资的模式上,由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转向多元投资模式,在初期,政府加大投资,进行扶持,但最终过渡到多元投资模式。
(三)在运行的规则上,要与市场接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规上不健全必将导致经济交往中的被动和失利。作为武术项目进入市场,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因为在体育由国家主办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阶段,市场法规和体育产品的法规的制定与完善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体育产品法规的步伐,同时又要求适应市场化的运作。[2]
四、武术项目走向市场的可行性
武术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事业,蕴含着发展武术事业这一目标,同时也表明武术项目走向市场,至少在目前的成长阶段还不能完全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运行,这要依靠有关职能部门的扶持,建立其自己的联赛体制,但另一方面作为武术这个项目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运行的,又要依据市场的规则行事,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市场经济原则和职能部门投资的关系,偏废任何一方,都会使武术项目遭受挫折。 (一)制定进入市场机制的管理目标
近年来,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逐步向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方面转型,组建了新的各项目管理中心,实行在中心指导下的协会制,将原来有名无实的各单项协会逐步改造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并允许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办职业运动俱乐部,当然这一改革与总目标的要求相比还没有到位。在改革开放的中期,我国武术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成立了各级协会,但这些协会至今还是各部门下的事业单位,并非真正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意义上的协会,其日常运行仍然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可见引入市场经济的机制,振兴我国武术已是大势所趋。
(二)市场需求武术项目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消费观念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改变,人们现在不仅满足于丰富的物质需求,还更加注重精神生活,而对健康、休闲、娱乐、刺激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重视,武术项目虽不像三大球比赛场面那么壮观激烈,但其刺激性、观赏性、娱乐性也很强,况且还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只要开发出能符合当代人口味的武术产品,并且用各种方式刺激消费者的欲望,其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必会变为现实[3]。
(三)武术项目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
体育的参与者及消费者,从经济上看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在中国体育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完成中国体育产业的现代转型就必须培育体育市场,通过调整行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使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增长转移到依靠本产业轨道上来,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4]。通过管理体制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市场理论的学习,市场培育及人才素质的提高,那么制约武术项目转型的瓶颈问题会早日打破。这是个操作性很强的课题,需要管理部门以及体育的产业界来共同研究探讨,促进中华民族这块瑰宝早日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总之,武术项目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虽然有许多的不同点,但在健身、增强体质、娱乐和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方面是相同的,都需要资金、人才、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内在驱动力。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激烈的竞争下,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武术项目的特点,实行体育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使其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运作的改造,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并很好的培育市场,促进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需求欲望,增强它对资金、人才的吸引力,将是武术项目成为体育产业真正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申国卿,胡伟华.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武术文化的发展[J].武术科学.2006.3(5):1-3.
[2] 初学玲.论术产业化趋势与武术发展研究[J].西安体院学报.2002(2):23-25.
[3] 郭玉成.中国民间武术的传承特征、当代价值与发展方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40-44.
[4] 吴艳霞.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及目标模式[J].上海体院学报.20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