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犁新雨破春耕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春三月春耕忙。
  据考古资料显示,我国的农业生产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已很发达。对古人而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除了是事关温饱的大事,在精神层面也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春耕,不只农忙那么简单。
  东汉刘熙所著的《释名》是一本专门探求事物得名缘由的经典大作。在这本辞书中,春被解释为“蠢也。”“蠢”字造得颇有意思,春下有两只小虫子,蠢蠢欲动。让人不禁想到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春天阳气开始升发,人们虽还不能感受到春回大地的暖意,但蛰伏在地底冬眠的虫子们,已经随着地温渐暖开始苏醒活动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耕的准备工作则是在凛冬的小寒时节就开始了。古人在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之余,要载腊八冰沤水沤肥(腊七夜里冻一块冰,然后腊八一早把这个冰放在沤肥堆上)、清点种子、准备农资。待到春日载阳,农人们便需照着二十四节气一刻不停歇地忙碌起来。
  短小精练、实用具体的农家谚语催促着我们快马加鞭:先是“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的工作启动提示;然后是“惊蛰一犁土,春分地如筛”的耕地时间指示;接下来是“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下种、谷雨栽秧”的播种、插秧任务下达。这些谚语朗朗上口,指导性很强,至今还在我国农村地区流传和使用。就连笔者每年种花都是参考农谚而行,等到清明前后,再配合当年气候,找个没有倒春寒,温暖舒适的日子开始播种。出苗的成功率颇高。
  春耕需要应时而为,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有:“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以农耕为生的中国人,将天地万物都纳入这四时的运行之中,继而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时间观念:时间并不是一味延伸的自然时间,而是四时万物,周而复始。
  中国人认为生命和宇宙运行有关。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代表空间,宙代表时间,“宇宙”则是时空合一的整体。从春到冬,再从冬到春,无往不复,生命始终随着时光在流动,始则有终,终则有始,在这个循环中又不断提升,就如一个螺旋线。很有趣的是,中国古人的这个观念,和现代生物科学中人的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极为相似。巧合中又似蕴含着生命的禪意。
  《黄帝内经》讲道,“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万物都不能脱离四季、阴阳的变化。人的身体需要顺应时节、顺应天地、顺应阴阳,悉心打理方能健康长寿。
  大自然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的身体也一样。四季养生的原则是遵循天地间阴阳之气的变化,调整我们的身体。若是身体和阴阳之气的变化完全和谐,就不会受到虚邪贼风的影响而生病了。尤其是老人,相对于年轻人,对阴阳之气的变化更为敏感。
  太阳代表阳气,月亮代表阴气。为什么人晚上睡觉?因为晚上没有太阳只有月亮,阳气少阴气重,人的气血也从外向内而收。而太阳升起,天亮了,阳气上升了,人的气血从里往外走,自然而然就醒了。跟着太阳的运行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就能让自身的气血更加畅通。
  “春,喜气也,故生。”春耕是创造新生命的开端,抒发的是喜悦之气。人的身体也像田地一样,等待春之阳气复苏。此时,我们要好好设计自己的养生计划并付诸实施,若是误了“农时”,等到夏季再“播种”,秋冬的“收获”自是寥寥无几。
  正所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出自《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
  春日,不要束缚身体内的阳气,应令身心舒展自然地生长。具体来说,可以每天早一些起床,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鞋子,如果是长发也不用束起,自然披下即可,全身心乃至头皮都应处于极度放松的状态,可以去草木多的户外漫步,感受春天的气息,让自然界的升发之力与身体内的阳气相呼应。在情志上,暴躁伤肝,莫动气,能提供帮助时,不要吝惜;能给予鼓励时,不要责罚。
  注重季节养生的人,都知道春天要多吃葱、姜、蒜、韭菜等有助于升发阳气的食物,可温补肝阳。但是,若春天一味食用升阳的辛辣食物,往往会引起牙痛、口舌生疮、眼睛红肿、起痘、便秘等上火症状,有时还会令人脾气暴躁。
  事实上,养生学中的“春季”和气候学中的“春季”不完全重合。立春时,用春饼卷五辛“咬春”,可以助阳气升发。但问题是,立春往往临近春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还都处于冬季,并不是气候学中的“春暖花开时”。等真正到了阳春三月,反倒不适合吃升阳食物了。俗话说“清明之上不进补”,是说清明、谷雨,是阳气升发最旺盛的时候,人身体里的“火”已经很旺了,切不可以升阳之物“浇油”。
  江南地区有清明吃青团的习俗。青团是由青蒿草和糯米粉制得的。这青蒿草是一味中药,能清火、解毒。在清明这天吃青团,可以祛除我们身体里因阳气升发太旺而导致的火气。
  故,养生之法不仅仅要辨证地使用,还要结合自身这块“田地”的情况,并综合分析“当时所处的气象条件”来进行。
  如今身在城市中的我们,越发远离农田林地,每当看到绿叶舒展、鲜花怒放时,总会忍不住感慨生命的可爱。春耕于我们的意义,更多的是以此为契机,去感受大自然的春之美,梳理心田,发现原本藏在心底、惊蛰萌动的种子,感知生命,感谢大地。
  这是养生,也是成长。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通过影像分析提高女性生殖系统中肾管囊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女性生殖系统中肾管囊肿的患者 1 7 例,其中4 例行CT增强扫描,1 2 例行 MRI
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却也有千钟粟和各式鲜活勾人馋虫的美食。  张爱玲说过:“从前相府老太太看《儒林外史》,就看个吃。”春风得意的杜少卿在后花园宴客,酒是陈了“九年七个月”的,炖好“七斤多的老鸭子”,一斤一个的螃蟹剥出来做了蟹斗……寥寥几笔就让人口角流涎。  《红楼梦》中的饮食更加精致,炊金馔玉不是寻常人家能吃到的。最典型的要数那道“要用十几只鸡来配”的茄鲞了,还有听上去就能令人舒展开胃口的酸笋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采用 MRI纹理分析对移行带前列腺癌(PCa)与基质型增生结节鉴别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 67 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移行带PCa 29 例,基质型增生结
期刊
暮春,虽然是一枕春醒,可对佳丽地,斗草踏青。然而,却是“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温庭筠《菩萨蛮》),还是会给人带来一丝伤感与酸楚。也有欢欣明快的,如柳永的“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但是,最为脍炙人口的咏清明诗,要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写路人遇雨,想暂入酒家休息,就向牧牛的童子问询
期刊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渗透及灌注参数在外周区及中央区前列腺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93 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前列腺癌43 例
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虽然核苷(酸)类似物(NAs)具有很好的抗病毒疗效,但在长期服用过程中出现的横纹肌溶解、乳酸酸中毒、
目的 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 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 例经组织病理学及临床随访证实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 MRI表现.结果 20 例子宫不同程度增大.病灶全部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