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引导学生数学阅读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ira_lacu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而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学技术新时代,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是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在内的多方面综合阅读能力。数学阅读不同于普通文字性阅读,有着独有的特性和教育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各国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如美国UCSMP课文都是以阅读材料引入,这些材料内容广泛、形式各异,有绚丽多彩的图片,有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这些材料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数学的角色,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数学阅读是美国数学教育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
  然而在我国,中学的数学阅读教学常规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来。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或者虽然重视但并没有加以正确引导,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其他一些重要能力的培养,这与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不相适应的。可见,有必要对引导学生科学地数学阅读的作用展开探讨和研究。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描述科学的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因此数学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教学。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讲,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1.科学的数学阅读有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
  学生仅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难以完善和丰富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而借助于数学阅读,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建立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为能自主地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特别是需要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同时,数学语言的提高也为更好地进行数学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2.科学的数学阅读有利于数学各项能力的提高
  科学的数学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在数学阅读时,往往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或结果,容易对所见到的内容展开独立的思考,进行多向思维,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并善于把他们综合归纳为整体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去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自觉探索新的数学知识,不断拓宽数学视野。在科学地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进行认识、观察、归纳、联想、猜测、估计、比较、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等活动,所以数学阅读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学生在阅读苏教版高中必修2教材第45页的“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类比”这部分材料时,在用分割法解决了一个辅助的平面几何问题“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后,很可能通过联想和类比,用分割法自主地解决“证明正四面体内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和为定值”这一问题。总的来讲,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各项数学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3.科学的数学阅读有利于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教会学生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而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为适应未来越来越数学化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数学自习习惯。而数学阅读是数学自学的主要形式,数学自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关键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而数学阅读本身是一种有目的的学习行为,它能促使学生自觉形成学习目标。一般来说,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或是为了预习功课,或是为了探究某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或是为了自学某一分支的数学知识等。比如在阅读数学史的过程中,学生能了解数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体验到数学家在创新过程中的所表现出的严谨的治学态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这些对自己的数学学习也起到激励的作用。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一些知识和技能,这又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学能力。
  在刚开始开展数阅读活动时,可以采用被动式阅读,但逐渐地,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式阅读,或坚持以主动式阅读为主,被动式阅读为辅的原则,让数学阅读过程充满探索思维,富有主动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不可能立竿见影。学生首先是进行半独立阅读,即由教师给出阅读提纲和思考题,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由被动转向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然后可以逐步加大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比重,并让学生看到自己阅读的效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对阅读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学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以生为本,面向未来的现代数学教育观在具体教育教学行为中的体现。教师要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阅读,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以及对自己学习的益处,从而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阅读。
其他文献
听说以前的一个同事在外开了个写作辅导班,不禁大吃一惊。有一次看他写的教学总结,感觉思维紊乱有拼凑之嫌,言之无味且语言呆滞。再联想到他平日的作文教学,无外乎就是讲些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点题诸如此类写作技巧的东西,通堂“现代八股文”写作教学课。没想到他居然敢办写作辅导班,只能佩服他的“敢唱就会红”的精神。  说实话,一个语文教师不会写文章是件可怕的事,就好像数学教师不会解数学题一样可怕。写文章是语
摘 要: 以读带写,使学生有东西去写,从而提高写作水平;以写促读,让学生更有兴趣去钻研诗歌,提高鉴赏能力。读写互动,才能促成学生语文水平的全面提高。摸索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指导学生读书与指导学生的习作有机结合起来,读中探写,写中求读,读、说、写融为一体,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课 写作课 “以读带写
摘 要: 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教师应从加强生活体验积累素材、科学指导组织课外阅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三个方面入手,达到有效提升初中生作文素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生 作文素质 有效提升    初中生作文素质就是学生在作文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素质的总和。弄清初中作文的现状,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作文素质才能对症下药。一般认为,当下初中生作文
摘 要: 数形结合即数形渗透,两者相互推进,层层深入,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是中学数学中常见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本文首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方法进行了剖析,然后通过具体的实例研究了数形结合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数形结合 思想方法 中学数学    1.引言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这样一句话:“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
摘 要: 反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作者就反函数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反函数 概念 教学设计    学生普遍对反函数一节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上存在一定困难,根据学生反映出的情况,我对反函数一节中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建议.  我认为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反函数概念、求法、图像关系,并基于图像来理解.教学难点主要有:①f(a)=b?圳f(b)=a的应用;②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数学老师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心生厌倦,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所以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结合数学的思想体系,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以此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其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数学文化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数学文化是一种基
摘 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把数学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诗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操作试验创设问题情境;从相关学科中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 情境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 应用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然而在考试压力下的题海战术很大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课题引入、问题设计和解题方法研究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发现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并产生好奇心,自己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作者就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作一探讨。  关键词: 创新教育 中学数学教学 创新理念 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全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还在于学校课堂的教育教学。所以在我们
《数学课程标准》为初中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我认为应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探索新的教学形式,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要正确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和谐的状态,寻求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大程度的参与,就要求教师运用必要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形成“参与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小组
大家往往会忽视新闻中一些细节对受众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者因为报道手段所引起的不正确的导向,我把这种不利的“影响”称作:“隐性新闻误导”。 We often overlook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