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法CT静脉造影和磁共振静脉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ch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间接法CT静脉造影(CTV)和磁共振静脉造影(MRV)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45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27例行间接法MRV检查、18例行间接法CTV检查,其中两例患者同时行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下肢CTV检查。分析CTV和MRV图像表现,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比较,计算CTV和MRV诊断下肢DVT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结果

下肢DVT的CTV和MRV图像主要表现为静脉管腔不同程度狭窄、闭塞或中断,横断位同心圆或偏心性充盈缺损和侧支循环形成,检查结果易受植入物、心功能等因素影响。两例患者行肺动脉CTA及下肢CTV检查均显示肺动脉栓塞和下肢DVT。MRV诊断下肢DVT的敏感度为96.2%(76/79)、特异度为99.7%(352/353)、阳性预测值为98.7%(76/77)、阴性预测值为99.2%(352/355)。CTV诊断下肢DVT的敏感度为94.5%(52/55)、特异度为99.1%(231/233)、阳性预测值为96.3%(52/54)、阴性预测值为98.7%(231/234)。

结论

间接法CTV和MRV均可准确诊断下肢DVT,临床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应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午睡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从2011年3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在山东青岛胶州地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等比例的抽样方法,调查950人,建立数据库,使用STATA 12.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等级相关方法(Spearman)分析午睡时间与血压/高血压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在调整年龄、性别、多体质指数(BMI)变量后,分析高血压与不同午睡时间/习惯的
目的分析神经急重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11例神经急重症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均在术前接受输注血小板治疗。通过观察术后6个月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1例中6例微创手术术前血小板计数纠正至80×109 /L,5例开颅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前血小板计数纠正至100×109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D)非痴呆、帕金森病痴呆(PDD)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命名损害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采用物件命名与动作命名测验分别评定PD非痴呆组(60例)、PDD组(60例)、AD组(60例)以及健康对照组(60例)命名得分情况。结果物件命名测验总分:PD非痴呆组(40.2±2.8)分,PDD组(36.0±3.1)分,AD
期刊
目的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单侧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40例单侧症状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A组(20例)患者均采用经症状较重侧下关节突、上关节突部分、椎板切除减压、对侧侧隐窝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改良术式治疗,B组(20例)均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