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怪圈:即学生怕写;教师怕教。而这一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了。因此,如何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熟虑的。本文也据此对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开展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得我们的写作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教学;教师;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一提到写作文,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怕,教师也怕”。那么,学生和教师究竟是在怕什么呢?经过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问题。同时,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虽然教师在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同时,放学回家后,家长辅导自己孩子的习作时,也只是求助于各种各样的作文汇编,或者直接让孩子上网查找范文进行仿写等等。事实上,这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来说是徒劳无功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教学方法来规避这一类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写作文,用作文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努力:
一、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并且要及时地指导学生做一个善于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在此,笔者浅要谈谈学生应如何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以便为自己的习作增添一些“有血有肉”的东西,从而改变习作“干巴巴”的现状。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在实施作文教学时,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样,学生就能及时地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当我们向学生布置习作时,学生就可以将平时积累下来的素材恰到好处地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从而能够写出打动人心灵的文章。同时,这种方法也是学生认识生活、改善自己写作水平的常用方法,因此,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将生活中的这些素材都实实在在地积累起来的话,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就一定能写出十分完美的文章来。
2.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二、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
习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在写作中有所成效。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教师鼓励性语言的激励下,便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同时也能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现象以及在生活细节中所使用的优美的语言,统统作一细腻的描写。很显然,让学生用习作来用心描绘生活,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起到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此外,也可以克服其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提高其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一件难忘的事》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情,然后再相机点拨、加以引导,鼓励学生把刚刚所讨论的“难以忘怀的事情”写下来,并进行自读自赏、动手动脑互评习作。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想写、爱写的效果。
三、总结规律,促进迁移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管是知识内容本身,还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比如,怎样学习汉字?怎样写比喻句?怎样使用“的”、“地”、“得”?什么是主要内容?怎样概括?写文章怎样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一篇篇课文的理解、一道道习题的解答、一次次技能的训练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之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用以指导学生的再学习。
四、激发创作动机,让学生想写
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笔者努力地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笔者都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但是,一旦发现学生习作中的毛病,笔者也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仔细分析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做才能更好,同时也能让学生的热情水涨船高。这样,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笔者又给学生增加“营养”,用心评改习作,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批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这无疑可以激发学生进行习作的兴趣,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就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写作活动,同时也能使其尽可能地去描写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思想、抒发真实的感情。长此以往,我们就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真实可喜、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学生的习作也真正能达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教学;教师;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一提到写作文,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怕,教师也怕”。那么,学生和教师究竟是在怕什么呢?经过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问题。同时,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虽然教师在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同时,放学回家后,家长辅导自己孩子的习作时,也只是求助于各种各样的作文汇编,或者直接让孩子上网查找范文进行仿写等等。事实上,这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来说是徒劳无功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教学方法来规避这一类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写作文,用作文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努力:
一、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并且要及时地指导学生做一个善于积累素材的有心人。在此,笔者浅要谈谈学生应如何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以便为自己的习作增添一些“有血有肉”的东西,从而改变习作“干巴巴”的现状。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在实施作文教学时,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样,学生就能及时地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当我们向学生布置习作时,学生就可以将平时积累下来的素材恰到好处地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从而能够写出打动人心灵的文章。同时,这种方法也是学生认识生活、改善自己写作水平的常用方法,因此,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将生活中的这些素材都实实在在地积累起来的话,那么,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就一定能写出十分完美的文章来。
2.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二、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
习作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在写作中有所成效。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教师鼓励性语言的激励下,便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同时也能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现象以及在生活细节中所使用的优美的语言,统统作一细腻的描写。很显然,让学生用习作来用心描绘生活,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起到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此外,也可以克服其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提高其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一件难忘的事》时,笔者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所经历的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情,然后再相机点拨、加以引导,鼓励学生把刚刚所讨论的“难以忘怀的事情”写下来,并进行自读自赏、动手动脑互评习作。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且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想写、爱写的效果。
三、总结规律,促进迁移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管是知识内容本身,还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比如,怎样学习汉字?怎样写比喻句?怎样使用“的”、“地”、“得”?什么是主要内容?怎样概括?写文章怎样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一篇篇课文的理解、一道道习题的解答、一次次技能的训练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之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用以指导学生的再学习。
四、激发创作动机,让学生想写
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笔者努力地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笔者都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但是,一旦发现学生习作中的毛病,笔者也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仔细分析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做才能更好,同时也能让学生的热情水涨船高。这样,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笔者又给学生增加“营养”,用心评改习作,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批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这无疑可以激发学生进行习作的兴趣,进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自始至终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就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写作活动,同时也能使其尽可能地去描写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思想、抒发真实的感情。长此以往,我们就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真实可喜、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学生的习作也真正能达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