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qwerty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应用中的不断发展,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操作技能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作者经过对该课程教学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对当前《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6-0000-02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应用中的不断发展,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操作技能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目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该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沿用以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面对不同专业和不同生源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存在许多问题,无法真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操作技能的目的。
  一、传统教学法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
  目前,学生在上大学前基本都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基本使用都有所了解,还有部分学生甚至是计算机通、网虫。但由于地区、城乡差异的不同,使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不同。一些城里的学校从小学起就开始开设计算机课程,而在农村相对就晚一些,有的甚至没有开设过计算机课。这样使得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参差不齐。在一个班里,常用计算机的学生不太愿意听老师讲授更愿意自己摸索,而一些很少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却又觉得自己很难消化课堂内容。众口难调,如果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浪费时间。
  (二)课程教学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
  经过对每学期的高新技术考证培训和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时操作计算机的能力调查分析,发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原因是学生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同时教学大纲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也较低。
  学校现在的具体情况是无论哪个专业,《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一律48学时。专业不同,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应做不同设置。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完该基础课后,将接触学习更高层的专业课程,这要求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必须非常扎实且范围也要广一些。而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应达到高新技术考证的水平。实际上,目前我校在这方面没有做更细致的要求。所有专业、不同学生全部采用同一教学大纲进行学习。
  基于以上原因,使《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学生成绩普遍不错,实际上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技能掌握并不扎实。这不仅影响部分后续课程的开展,更不利于学生将来在工作当中解决问题。
  二、对《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分平台教学
  由于城乡、地域文化的差异,让从没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和已经多年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学生同步学习是不合理的。传统的以自然班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显然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无法真正实现全体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提高。
  分平台教学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教育观念。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就包含了“分层次教学”的教育思想即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
  新生入学时对其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一次摸底测试,然后根据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不同分成若干平台,进而分成不同的班级。针对不同平台的学生,教师在执行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兼顾基础与提高两个方面,对低平台的班级切实抓好基本操作能力,对高平台的班级学生以基本操作能力为主,适当加大内容深度和广度,加强综合操作能力培养。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分平台教学,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案例教学法和“参与式”课堂
  对课程中最初几章理论型内容(如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微机系统的基本构成,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与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等)适合课堂讲授,而实践性很强的章节(包括Windows、Office组件、网络应用、电子邮件设置和使用、多媒体技术等)即使在课堂讲授,也只是教师在演示各种操作,花费了学时而效果不大。为此应精选应用案例,课堂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突出计算机应用。
  课堂上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如讲到网络搜索引擎,提问学生知道哪些著名网址,让答对的几个学生演示在对应的网址搜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词或流行的新闻关键字,查看搜索结果并浏览。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融洽这些方式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也能督促提高学生预习、自学的热情。
  (2)紧密结合专业特色
  针对课程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如果能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比授课课件千人一面好,至少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其重视程度高。如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展示音乐、油画、广告作品等、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多演示财务报表方面的内容,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帮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3)上机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法
  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异,设置不同级别的要求,以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并激发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玩是人的天性,上机课多数学生总愿意看新闻、聊天,甚至玩游戏看电影。如何保证上机实践的时间与效果?可以采用针对性更强的“个人特色式”实践作业。例如,熟悉操作系统时,按照专业、班级、学号顺序组织文件目录;练习word时,让每个同学写一个对家乡、或对自己成长的介绍,插入个人学习简历表格、家庭成员表格;练习PowerPoint时,每个学生都制作一个个人简历,有照片、学习简历、个人爱好,要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动画美观;学习互联网浏览时,可以查询家乡特产、家乡历史、著名人物等。做这些内容让学生很有兴趣,同时,老师也能够通过检查作业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增进师生感情,成为良师益友。
  (4)学习效果的检查与提高
  如何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从而有效监控学习效果呢?如果利用上机时间很难完全检查了解,因为有限的上机时间中老师多半得巡视解答学生的问题。可以采用上课随堂小测验,上机用电子邮件上交作业的方式,两者相结合做到知识、实践两手抓。
  上机实践的“个人特色作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交,每个同学申请一个免费邮箱,用学号姓名来命名邮箱,要求每次作业在上机课后发到教师邮箱,最多允许一天延迟时间。由于电子邮件有明确的日期和先后顺序,教师评分更有依据,也有更充足的时间详细检查作业内容。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能力考试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为学生就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全面的培训,可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计算机实验室的支持下,利用实验室较好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增加学生课外上机实验的时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在业余时间在开放式机房里进行练习,保证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也可给学生留一些难度稍大的课外作业,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实验的复杂程度和技术含量。
  作为一门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必备操作技能之余还要重视培养其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希望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习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拓宽和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伟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新探索[J].职业,2010,3
  [2]谢晓旦.浅析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7
  [3]臧建莲.任务驱动法在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
  [4]何志勇.项目教学法及其在中职技能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0
  
其他文献
进入信息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不断在扩张,农村城市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公共交通,这一世界各大中城市优先发展的行业面临着空前的巨大压力。传统的
目前,高职院校在继续加快扩招的步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之前笔者就此问题进行过专门的探讨。现笔者再一次从一名职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角度出发,针对浙
据报道,中国移动3G网络建设在广州、上海等城市TD建网设备将替换,此番替换是通信设备商白热竞争的结果,按中国移动三期工程规划,2009年年底TD将覆盖328个城市,占70%地区,将影响到TD
某些竞赛题,由其本身的数量关系,直接求解较繁或较难,但通过适当变形,可构造出关系式ab±(a+b)+1=(a±1)(b±1).
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很好的设计.作为传授化学信息的化学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传输信息,并通过信息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在反复调控中使教学
中职网络专业到底在网络技术领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果定位不清,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必须明晰网络领域对中职学生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以要求开设有针对性的模块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软件测试技术是保证软件质量、验证软件能否完成设定功能的有效方法,软件工程整个过程都要涉及软件测试。因此,在软件工程
一、运用绝对值概念 例1 解不等式|5x-4|〈6。解 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该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离开原点的距离。视5x-4整体为一个数,原不等式化为-6〈5x-4〈6,解得-2/5〈x〈2。∴原不等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的教学,从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
中点问题是平面几何中的一类典型问题,通常归结为线段相等问题加以解决.但若抓住其不同于一般线段相等问题的特点,可以实现妙思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