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践类主题活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发现和提出生活实践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实践类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将科学概念的学习融入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之中,以项目驱动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合作。在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科学概念,运用学习技术,创造学习成果。这就要求小学科学工作者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已知,围绕重要概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一、整体把握,构建概念图
  教师要以实践类主题活动整体审视的视角,立足于重要概念及对应的具体课程内容与学习目标,基于概念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进行主题活动整体备课,开展教学活动。在进行主题活动教学前,教师应先梳理出整个主题活动的结构,包括课标中的重要概念、学段的具体概念、所对应的活动内容、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低学段,活动体系部分由教师展示;中高学段,可以基于主题活动中的某一部分,或整个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整理概念体系图,可以参照“任务驱动—概念图创造—概念图展评—续发探究”的基本步骤展开。即教师用图像式作业呈现探究任务,激发学生开展正确、规范、有序的探究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概念结构图,并在交流展示的基础上暴露一些认知上的迷茫点、矛盾点、差异点,从而引发新的探究活动。
  二、实践进阶,活动概念化
  从前概念到新概念的形成必须经历一系列的具体概念,而每个具体概念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具体的活动,随着一个个活动的展开,实现科学概念的渐进式发展。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个活动承载的概念内涵,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体验、理解和内化。注重活动后的总结,因为承担着从具体概念提升到核心概念的任务,需要在之前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展开活动,是对前面活动中建构的一些从属概念的一次梳理和提升,犹如将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调整、重组,串成一条完整的项链,从而使学生对整个主题活动形成深刻的认识,完成核心概念的建构。
  如在“植物的根”实践类主题活动中,先是通过对种子萌发现象的交流引出问题:植物生长为什么先长根?根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对问题做出有依据的推测;在教师引领下,学生思考、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树立想办法证明推测的意识。由现象到问题、到推测,再到通过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得出结论。这些活动紧紧围绕主题有序展开,形成了结构紧密、层层推进的概念活动。在经历这样的探究活动后,学生自发建构起清晰的科学概念,逐渐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升了其科学素养。
  三、细化指导,活动明晰化
  在实践类主题活动中,由于课后实践活动多,缺乏科学概念的引领,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起点的把握,教学活动经常出现单一、烦琐或散乱的现象。细化指导,明晰活动,是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的关键。
  如在“蚕的生命周期”实践类主题活动中,如果课堂上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可能就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因此,课内指导必须细化,如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怎么记录等。同时在课外观察中,教师还要全程指导,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需要什么,让每一个学生行动起来;了解学生课外探究做到什么程度,需要怎样的帮助和指导,切实解决学生在实际观察和记录中所遇到的问题。以“蚕的生长阶段”的教学为例:
  (一)孵化阶段:出示蚕卵—猜测—尝试—阅读养蚕提示
  (二)生长阶段:猜测—实践—观察—交流—实践—总结
  在养殖活动中,学生有时比较随意,容易忽视蚕的身体特征,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有序、科学地观察蚕的身体各部分的作用,及时解决养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保护好蚕的安全。
  四、多学科融合,活动综合化
  在科学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是主阵地,但是活动后的研讨对概念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课堂中,学生可以互动研讨,推进概念发展;暴露一些认知上的迷茫点、矛盾点、差异点,从而引发新的探究行为发生。
  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观察了蚕的身体特征,写了蚕的观察日记,再进行手工制作,用彩泥捏出了蚕。语文、科学、美术三学科的融合正好弥补了单一课程缺少实际动手能力的不足,同时,还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融合不能是单一的叠加,而是需要寻找两门课的融合点,在形成互补效应的同时,需要在趣味性上下足功夫。采取融合课的模式,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同时,也能充分地提高动手能力,让整堂课趣味满满。而多学科的融合,更有益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探究活动引起了研讨,研讨产生了思维,而思维又可能需要新的语言,如此循环往复,促进了概念的生成与发展。通过探究活动和交流研讨,学生从学习的“此岸”达到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解释现象的“彼岸”,推动学生沿着概念箭头的方向前进。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每个活动环节都可以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促使自然课堂实验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提升,同时,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小学自然课堂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对小学自然课堂实验教学方法展开优化调整是必然选择。为了进一步强化对小学生自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探究学习方法引入小学自然课堂实验教学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也是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探究学习引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  探究学习主要指在教师的指
期刊
随着编程和开源硬件的推广与普及,教育工作者开始把编程与数学、物理、生物、科学等学科进行融合。通过编程 学科实现教育创新,小学科学 编程 开源硬件在创新实验教学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笔者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在创新科学实验教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本文以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冷热与温度》一课教学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创新之处等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的做法。  一、教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探究活动作为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从真实情境(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亲历手脑并用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合作能力。基于3D打印技术制作“探究古筝发声”的教具,能在真实探究古筝发声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动机和认知冲突,提高探究的科学性。  杜威在其经验论基础上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观点,也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不断
期刊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多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时代性、实用性、方便性,进而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热情,同时也能领悟如何学习,以此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传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得不到师生的重视,采取的教学模式以“手把手”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只会按照既定的步骤来完成学习任务,常常缺乏运用的机会。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小
期刊
小学数学实验是让小学生借助于一定的物质仪器或技术手段,在数学思想和数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来学(理解)数学、用(解释)数学或做(建构)数学的一类数学学习活动。目前小学数学实验课堂中的学具有限,并且仅限于简单的仿制,缺乏学生创造性地自制学具的教学研究。本文基于数学实验课程的基本原理,探究小学生学具的创新自制策略。  一、开展几何数学实验,创新图形学具制作  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全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教育与PBL(项目式学习)、STEM 教育相融合,利用激光雕刻技术,以“书签世界”为例,开发书签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为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  一、背景  为推广传统文化, 保护其源远流长, 让它们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数据作为探究实验中常见的记录手段,对事物、现象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时,它能使我们的条理更清楚,结果更精确。同时,引导学生合理、科学地理解、运用科学探究活动中接触到的实验数据,修正学生对待数据的心理倾向,可以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培养学生敏感的数据意识,对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形成,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探究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积极的
期刊
科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会影响实验的成败并涉及人身安全问题。笔者借鉴常州科学课实验事故,反思科学课堂中的安全问题以及实验操作安全教育,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实验安全知识,帮助提高师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保证实验安全、顺利、科学地进行展开阐述。  科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安全教育,
期刊
建设小学科学工作室是国家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科学对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作用采取的重要措施。目前的工作室以依托图书馆、文化宫类公共文体设施和依托校园建设两种为主,这两种工作室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工作室建设路径。  自从2016年9月教育部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各个学科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亦受到了社会
期刊
现代科学实验教学理论认为:科学学科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于传授学生现成的科学概念、知识和规律的浅层阶段,更应该注重科学实验探究,重新演绎科学理论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原则,强调学生“做”和“思”同步参与的过程。促使学生在探究、讨论、实践、体验过程中,逐渐完成科学知识结构体系的自我构建,形成对科学学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