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五美品读导笔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tsb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抒情散文《春》以缜密精巧的构思、玲珑剔透的结构、朴质凝练的语言、绵密真挚的情致构成文章的五美特征。
  意境美。《春》全文分三大部分,课文第一段写盼春,作者连用两个“盼望着”使“盼”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在二至七段绘春中,以富有春天特征的五幅图对春天进行精雕细刻。最后结尾赞春,作者用多种修辞手法,把难状之声、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描绘得有声有色,展示出一个盼春、绘春、赞春的幽深迷人的境界。
  思想美。《春》写春天的景物是手段,抒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才是真意。如牛背上的牧童,披着簑戴着笠的农民,各做各的一份儿事,他们正是在建设社会的春天和创造生活的春天。又如“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作者赞美春天不可遏制的生命力量,它正是给予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憧憬与辛勤劳作的力量。告诉人们要抓紧这大好时光,抓紧生命的春天,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获取丰收。鼓励人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的思想感情。
  含蓄美。什么是含蓄美呢,司空图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春》无一处直露,无一句号召,即便是文章结尾处,作者把春天的美丽附丽于“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仍是写物附意,感召寓于含蓄之中,具有咀而“味之不尽”的含蓄美。
  音乐美。《春》语言美不仅体现在炼字琢句,做到了“辞简”“文约”“新奇”“自然”,还体现在它具有很高的审美的音乐美,读起来可谓玲玲如振玉,累累如贯珠。如“绿绿的、嫩嫩的”叠字连用,音色相配,轻柔舒缓,又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贯穿,朗朗上口,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绘画美。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谈,《春》可堪称是诗与画完美的结合体,作者精心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水彩画。“春草图”作者用“钻“和”偷偷地“修饰,赋于春草的生命活力。《春花图》写花之多、之艳、花味之甜。《春风图》作者以六根互用之法,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春雨图》写春雨之细密和春雨之轻盈。《迎春图》正是五幅图的眼睛,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情结,突出了绘画美的生气和灵气。
  有机把握“五美”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春》的阅读能力和提高对《春》的欣赏能力。
其他文献
细细回味教书育人的22个春秋,我微笑过、苦闷过、感动过。我教过低年级,带过高年级,在不断地总结分析中,我找到了“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有了爱,才能让教育开花结果。”当我怀揣爱生如子的心和学生在一起时,我就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快乐。当学生不经意的犯错时,我会诚恳地指出;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我会用眼神和语言鼓励;当学生身体不适时,我会像妈妈去关爱;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我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帮助。  
期刊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和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条件、问题和需要,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的实施方案。目标明确、架构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有序、高效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学设计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美国,80年代左右传入中国。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关于教学设计
期刊
“生活即教育”,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导作用。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为了让智障学生能够适应社会,我们应选择生活的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活场景,展示生活、扮演生活角色等教学环节,寓教于乐,让智障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
期刊
在学生12年小学到高中的音乐学习中,小学音乐学习占2/3,就是6年时间。这6年时间,是学习音乐的前期,是基础学习阶段。在这个基础阶段学习,审美、技能和乐理综合性的学习,是尤为重要的,同时,这个基础阶段学习对今后中期(初、高中)音乐学习的衔接有着重要的影响。怎么能让审美、技能、乐理这三个环节贯穿在课中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改变歌唱课中存在单一环节、只为全篇唱会歌曲的问题、节奏多声部与实际音乐课衔接不上的
期刊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它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依据和基本素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强调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照本宣科”不仅偏离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千篇一律”的教学流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对象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期刊
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微笑的风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激发想像和启迪智慧的力。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的嘉奖。在逆境中,微笑是对创伤的理疗。而当教师当久了,严肃惯了,整天板着一副学究式的、长者的冷面孔,似乎忘记了微笑了,或者在学生面前不会笑了。可是孩子们却无时不在期盼着老师的笑脸。  每天早晨听着学生喊“老师早”时,我总是点点头,或是回一声“早”,习惯了也觉得很正常、很自然。可有一天让我感
期刊
语文教学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是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学习语文,能激起学生的表现欲、讲话欲、表演欲、特长展示欲,让学生有自信心、成就感、快乐感。同时语文学习也应是学生的心灵活动,应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求知求真的过程。在流淌着个性化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带着个性化的体验,充满着审美的愉悦,定能多角度地诠释课堂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思考、想像、写作,让他们充分展示
期刊
智慧与胸怀成正比。大智慧必然藏于大胸怀,大胸怀必然催生大智慧。古今中外,可以称为“智者”的人,无不虚怀若谷、胸怀天下 。学校的智慧来自校领导的胸怀,教育的智慧责蕴藏在教师的胸怀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育是个大大问题,但它却包含着无数的小问题,无论是在处理细节的问题上,还是在把握大局的问题上,座为教师,我们都应该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一切,这样我们才能教好书,育好人。也唯有此,我们的
期刊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潜能”“创造性”极为重视。因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培养民族创造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教师肩负着这特殊的使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  一、营造创新氛围,善待学生的“异想天开”  
期刊
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方法,这其中就包括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地、而不受他人支配的一种学习方式。其重要含义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相反,“要我学”的学习状态则是被动的,其效果是事倍功半:而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责任,即学习到底是谁的事情。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不能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成长、发展有机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