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偏远山区城市务工人员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因此也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而针对这一方面,必须先从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入手,以此为基础完善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做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规律与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046-01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的养成已经成为当今基礎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众多学者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与探索工作。但是,针对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方面并没有过于全面的研究。因此,在做法的研究中也会存在相应的漏洞。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一、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在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发展中的意义
良好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社会公德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而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关键期则是基础教育阶段。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都想拥有一个理想的未来,但是走向社会就必须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以及极强的社会公德心。为此,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就成为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
(一)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三个规律非常明显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过程里,儿童的认知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会直接作用于他们道德行为的养成过程当中。其中,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三个规律非常明显,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过程之中,必须要结合这些规律来稳步进行。
(二)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必须经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的养成,必须经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个过程。因为留守儿童最初的道德行为最早出现在家庭中,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行为举动会无形中影响到孩子。其次,儿童入学以后,教师的教育方式、行为举止、教态等方面有会深深影响儿童,在无形之间儿童道德行为悄然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与社会的接触会越来越多,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会有形形色色的行为举动,这些优惠深深地影响儿童,进而儿童道德行为也会逐渐的转变。
三、帮助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做法
(一)创新道德教育活动,丰富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是促进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引导偏远山区留守儿童尽快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为此,全面加强道德教育就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中,针对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及道德教育内容方面应该进行不断地创新和丰富。笔者在创新道德教育活动、丰富道德教育内容上,将情感教育作为重要的补充,以情感培养来唤起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意识。
(二)遵守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按照行为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在进行引导、示范、训练、纠正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只有做到这一点,留守儿童才能形成道德观念、道德感、道德行为,最终形成道德意志。笔者在帮助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先从儿童最简单的一举一动入手,通过悉心讲解,让儿童认识到哪些一举一动会对自己或他人产生怎样的伤害,然后再为其演示正确的动作,并且进行反复多次的强化和训练,将经常出现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久而久之让儿童下意识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在此之后,在针对某一件事入手,帮助儿童认识到在事件中,自己不经意间的一个冲动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应该通过哪些举动来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这样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道德行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道德认知、道德意志和道德观念,这远远要比硬性强化效果更为明显。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要保持三方联动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任务不仅仅要落在学校,同时家庭和社会也要承担你这一重任,并且要保持三方联动,只有三年方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效果,缺一不可。但是,偏远山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普遍都外出打工,很少与学校甚至是孩子能够保持紧密的联系。笔者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全面落实三方联动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开展方式主要以视频和远程教育为主,每星期要求家长要与孩子进行至少两次的视频通话,并且要求家长要在视频通话中向孩子了解日常行为状况,并且要将自己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行为举动传递到孩子耳中,变相的树立榜样作用。另外,在学校中积极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并且与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学校和社会教育,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温暖,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四、结论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道德行为的养成则是焦点中的焦点。为此,在探讨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与做法方面,还需要广大学者、教师不断开展深入的研究,为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史玉丁.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基于渝东南三所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的考察[D].西南大学,2012.
关键词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规律与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046-01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的养成已经成为当今基礎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众多学者已经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与探索工作。但是,针对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方面并没有过于全面的研究。因此,在做法的研究中也会存在相应的漏洞。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一、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在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发展中的意义
良好道德行为是一个人社会公德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而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关键期则是基础教育阶段。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都想拥有一个理想的未来,但是走向社会就必须要有过硬的综合素质,以及极强的社会公德心。为此,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就成为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
(一)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三个规律非常明显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过程里,儿童的认知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会直接作用于他们道德行为的养成过程当中。其中,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三个规律非常明显,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过程之中,必须要结合这些规律来稳步进行。
(二)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必须经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的养成,必须经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三个过程。因为留守儿童最初的道德行为最早出现在家庭中,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行为举动会无形中影响到孩子。其次,儿童入学以后,教师的教育方式、行为举止、教态等方面有会深深影响儿童,在无形之间儿童道德行为悄然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与社会的接触会越来越多,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会有形形色色的行为举动,这些优惠深深地影响儿童,进而儿童道德行为也会逐渐的转变。
三、帮助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做法
(一)创新道德教育活动,丰富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是促进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引导偏远山区留守儿童尽快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为此,全面加强道德教育就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其中,针对道德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及道德教育内容方面应该进行不断地创新和丰富。笔者在创新道德教育活动、丰富道德教育内容上,将情感教育作为重要的补充,以情感培养来唤起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意识。
(二)遵守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按照行为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来进行,在进行引导、示范、训练、纠正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只有做到这一点,留守儿童才能形成道德观念、道德感、道德行为,最终形成道德意志。笔者在帮助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养成良好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先从儿童最简单的一举一动入手,通过悉心讲解,让儿童认识到哪些一举一动会对自己或他人产生怎样的伤害,然后再为其演示正确的动作,并且进行反复多次的强化和训练,将经常出现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久而久之让儿童下意识养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在此之后,在针对某一件事入手,帮助儿童认识到在事件中,自己不经意间的一个冲动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应该通过哪些举动来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这样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良好道德行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道德认知、道德意志和道德观念,这远远要比硬性强化效果更为明显。
(三)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要保持三方联动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任务不仅仅要落在学校,同时家庭和社会也要承担你这一重任,并且要保持三方联动,只有三年方紧密配合才能达到效果,缺一不可。但是,偏远山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父母普遍都外出打工,很少与学校甚至是孩子能够保持紧密的联系。笔者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全面落实三方联动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开展方式主要以视频和远程教育为主,每星期要求家长要与孩子进行至少两次的视频通话,并且要求家长要在视频通话中向孩子了解日常行为状况,并且要将自己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行为举动传递到孩子耳中,变相的树立榜样作用。另外,在学校中积极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并且与社会组织共同开展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学校和社会教育,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温暖,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四、结论
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道德行为的养成则是焦点中的焦点。为此,在探讨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的规律与做法方面,还需要广大学者、教师不断开展深入的研究,为偏远山区农村留守儿童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史玉丁.农村留守儿童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基于渝东南三所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的考察[D].西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