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IT人员的绩效考核,应当采用客观数据和主观感受综合的方法。
管理者与大家朝夕相处,积累了很多的感受和认识,管理者自身的感受就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有的考核标准尝试抹去管理者的主观感受,这是不对的。考核标准再细,怎么可能细过人的感觉和观察?管理者往往比考核标准更加灵活和深入。主观感受的不足是逻辑性可能没有考核标准强,会有些遗漏或者偏颇。
其实,只要管理者是认真的,基于日常工作的观察,内心对员工的绩效大概会有个估计和排名。这是个优势,“心里有数”有利于绩效考核,但同时也是一个劣势。管理者也是平常人,眼界也有盲点,日常积累下来的印象属于主观认识,还没有经过数据的检验。所以,在绩效考核的时候,还要有数据,避免主观臆断。管理者可以把客观数据和主观感受结合起来,可以得出更公平的考核结果。
在选择和定义要采用的数据时,要尽量有代表性和重要性,减少争议。其实,采用任何的数据都会有一定的偏颇性,这是管理者需要让员工了解和接受的。例如,bug数量是对测试工程师做考核时常见的考核项目。但是,这个考核数据也是有一定的偏颇性的:同样一个bug,发现内存泄露的bug就比一个UI(User Interface)上的bug难得多,工作量也大得多。那怎么办?为每个bug设定一个权重,不同的权重对应不同的权值?如果这样贯彻执行,顺着这个思路下去,会有无尽的分支和特殊情况,管理者的大部分精力就耗费在这些统计上。
从长远来看,设置权重投入大,收益小,并不合适。我们假设在一个团队里大家遇到不同的bug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所以所谓的“不公”也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还是公平的。绩效考核是要抓重点的,不能纠缠于无尽的细节当中。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记录,以免在绩效考核的时候没有办法提供数据。管理者还应提前告知:管理者有权对员工绩效总结报告中的数据提出不同的看法,当管理者需要核对的时候,员工应当主动提供原始数据来证明。复核和检查是管理者的职责,如果他(她)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是没有尽到责任。之所以要提前告知,是想避免管理者对数据做核查时员工的误会。有的员工可能会想:“还要核对一遍,是不相信我吗?”其实管理者只是在履行职责,并不针对某一位员工。
管理者与大家朝夕相处,积累了很多的感受和认识,管理者自身的感受就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有的考核标准尝试抹去管理者的主观感受,这是不对的。考核标准再细,怎么可能细过人的感觉和观察?管理者往往比考核标准更加灵活和深入。主观感受的不足是逻辑性可能没有考核标准强,会有些遗漏或者偏颇。
其实,只要管理者是认真的,基于日常工作的观察,内心对员工的绩效大概会有个估计和排名。这是个优势,“心里有数”有利于绩效考核,但同时也是一个劣势。管理者也是平常人,眼界也有盲点,日常积累下来的印象属于主观认识,还没有经过数据的检验。所以,在绩效考核的时候,还要有数据,避免主观臆断。管理者可以把客观数据和主观感受结合起来,可以得出更公平的考核结果。
在选择和定义要采用的数据时,要尽量有代表性和重要性,减少争议。其实,采用任何的数据都会有一定的偏颇性,这是管理者需要让员工了解和接受的。例如,bug数量是对测试工程师做考核时常见的考核项目。但是,这个考核数据也是有一定的偏颇性的:同样一个bug,发现内存泄露的bug就比一个UI(User Interface)上的bug难得多,工作量也大得多。那怎么办?为每个bug设定一个权重,不同的权重对应不同的权值?如果这样贯彻执行,顺着这个思路下去,会有无尽的分支和特殊情况,管理者的大部分精力就耗费在这些统计上。
从长远来看,设置权重投入大,收益小,并不合适。我们假设在一个团队里大家遇到不同的bug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所以所谓的“不公”也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还是公平的。绩效考核是要抓重点的,不能纠缠于无尽的细节当中。
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记录,以免在绩效考核的时候没有办法提供数据。管理者还应提前告知:管理者有权对员工绩效总结报告中的数据提出不同的看法,当管理者需要核对的时候,员工应当主动提供原始数据来证明。复核和检查是管理者的职责,如果他(她)没有做到这一点,就是没有尽到责任。之所以要提前告知,是想避免管理者对数据做核查时员工的误会。有的员工可能会想:“还要核对一遍,是不相信我吗?”其实管理者只是在履行职责,并不针对某一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