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存在问题及建议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sbz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制约城市发展的自然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脆弱等现象日益凸显,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深刻剖析城市建设现状,总结出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中存在目标不明、实施不力、忽视统筹兼顾、不能因地制宜和指标体系缺失等問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问题;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工业文明高速发展,在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城市发展方式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人口膨胀等问题,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自主恢复和人为治理速度明显低于对城市的破坏速度。传统城市粗放发展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市发展需求,城市功能和运行方式亟待改善,目前正在迈向由低碳化掀起的生态文明时代[1]。所谓低碳生态城市,是充分融合低碳与生态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系统功能完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久可持续发展的复合人居系统。“低碳生态城市属于生态城市范畴,其对生态城市的追求是从减少碳排放的角度展开并深入的”[2]。
  2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问题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在中国火热开展,但正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建设成果与真正生态城市差距还很大,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误区,归结为目标不明、实施不力、忽视统筹兼顾、不能因地制宜和指标体系缺失等问题。
  2.1 目标不明
  作为一个新生概念,目前学术界没有对低碳生态城市有明晰公认的定义,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均缺失。地方政府提出“生态城市”或“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有很大程度为响应中央生态建设的号召而盲从追风,只是空喊口号,过分追求示范效果,不具推广价值,缺乏可实施性。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目标设置过程中,一味强调通过节能降耗实现低碳经济的高速发展,重视生产性设施的低碳技术改进,忽视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完善,城市建设目标不明。
  2.2 实施不力
  仇保兴[3]提出低碳生态城市的总体思路,但只是从理念方面引导城市规划和建设,涵盖内容不全面,建设思路不清晰,要求不具体,缺乏专门政策引导实施控制。政府部门重视政绩考核,职能交叉严重,部门间协调不足,各自为政现象普遍,城市建设体制割裂,导致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实施不力。政府作为解决公共问题的单一主体,没有重视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关系,缺乏与公民和企业的互动,缺乏民主基础,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
  2.3 忽视统筹兼顾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只片面强调单个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的生态发展,而忽视中小城市,阻碍区域间的合作与发展,没有从大区域发展和城市集群发展整体考虑区域之间在生态建设上的互补效应。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多集中在城市区域的生态城开发,对已建成区域的生态改造关注较少,并忽略县城和村镇低碳生态发展特点和内在要求,缺乏生态工业与生态农业的互补互哺,城乡联动机制不健全。一般为追求社会影响实施一些实体化工程项目,在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经济效益。
  2.4 不能因地制宜
  当前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风格过于趋同,借鉴抄袭国外生态城市案例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城市规划人员不能充分理解低碳生态城市内涵和实施条件,未能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特点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类型,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自身特征,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地方特色不够彰显。我国许多城市在绿地建设中大搞草坪工程,大肆兴建人造景观,景点无序开发,使各地建筑特色基本消失。
  2.5 指标体系缺失
  当前全国范围内仍没有系统、科学、权威的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颁布。由于目标缺失和导向不明,地方指标体系制定缺乏宏观引导,缺乏创新性,指标项严重趋同,且难以量化。现有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涵盖范围不全面,生态城市研究远远超过低碳城市,缺乏人文、政治方面的定性描述和反映居民心声的指标的关注。指标体系研究不具发展性,指标值确定不合理,无法真实反映区域现状,缺乏跟踪研究和实践检验,为其他低碳生态城市指导作用不明显。
  3 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政策建议
  3.1 完善低碳生态城市理论体系
  深刻把握低碳生态城市内涵和特征,端正理念的解析,认识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本质,有助于城市规划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不是以高成本为代价,也不破坏其他区域利益,而是协调经济、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厘清环境与经济关系,把握城市建设重点,强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共同进步,不能只重视低碳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只重视环境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
  3.2 建立目标管理指标体系
  首先,结合城市区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可达正确具体的城市发展目标,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正确的行动导向和偏差纠正的依据。然后,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个方面构建架构,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构建指标体系。时间维度,根据城市规划蓝图和建设实施过程,制定阶段性目标,不断完善指标体系;空间维度,针对城市和乡镇不同空间层面的发展要求,设计不同的指标体系。最后,作为总体目标定性和定量具体化表现,遴选的目标指标应能够对城市建设包含的内涵、领域、特征进行具体化、层次化的统计描述和综合评价。
  3.3 完善政府监督管理体系
  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执行者,政府要创造性地制定因地制宜的低碳生态发展政策,充分考虑自身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等方面条件,避免城市建设标签化,通过差别化路径实现“低碳生态”目标。通过“一案三制”加强对城市建设的实施控制,制定满足低碳生态城市功能要求的规划建设方案,保证能够具体落实到实施过程,以达到其示范和引领的目的;改变和调整传统建设管理体制,有效保障方案的执行;建立联动协调、激励和监督等机制[4],提高方案执行效率;完善城市建设法律法规,规范方案的有效实施控制。
  3.4 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低碳生态城市是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协作的新的发展模式,需要摒弃政府作为解决公共问题的单一主体的认识,动员更多的资源,调动争取更多的支持[5]。强调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的关系,避免政府不顾民众意愿采取强制手段,加大政府宣传力度,普及生态知识,引导全社会加深对低碳发展的认识。企业和公众应该参与到低碳生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并以公众的满意度为主要软性指标评估城市建设目标。通过全社会共同参与,牢固树立低碳生产和生活理念,切实增强发展低碳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劉琰.低碳生态城市——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10(5):35-41.
  [2]沈清基,安超,刘昌寿.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规划建设的基本原理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0(5):48-57.
  [3]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J].建设科技,2009 (15):12-17.
  [4]李迅,曹广忠,徐文珍,杨春志,宋峰,赵培红.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1):32-39+45.
  [5]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12-17.
其他文献
The reaction behavior of oil sand from Inner Mongolia(China) were studied in a fluidizedbed pyrolysis process,and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prope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的和意义  巴彦淖尔电业局通过配电网多年运行经验和对比国内外一些先进设备的基础上,从配电网运行实际情况出发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考虑,经多方对比,确定在2013年引入环保型固体绝缘真空环网柜在配电网中进行研究与应用。  与传统的环网柜及电缆分支箱相比,环保型固体绝缘真空环网柜各方面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采用可视化绝缘设计,通过增加独有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利用课堂教学并辅以课外活动,增加语言的活动量。不仅涉及语言习得研究,还涉及语言行为和教学任务的设计、评价体系以及如何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潜能,如何开展课外活
学堂敞门通市场教育难办,这是许多校长的共同感受。难在哪儿?有个概括的说法:权太小,钱太少,人难留。无锡商业学校杭中茂校长提出“教育经济”的思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摘 要:近年来,随着消防问题越来越多,从而受到了建筑业的特别关注。文章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与实践,就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中相关要点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民用建筑水泵 消火栓 消防水池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的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数量也随之日益增多,而这些建筑却仍然存在很多的火灾隐患。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践,就如
期刊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始终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切实保护好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
上海城市外环线是上海市“三环、十射”快速道路系统的重要一环,而上海外环线隧道工程则是外环线北环中连接浦东、浦西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外环线的咽喉工程。外环隧道沉管段
期刊
采用2种不同的偶合路线合成目标化合物:(1)以自制的单偶氮安替吡啉变色酸和对氨基苯甲醛为原料,经重氮化、偶合反应制备一个新的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衍生物显色剂[2-(4-甲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