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死,创业不止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i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刊2008年推行的由"企业给予项目、经营指导、一年帮扶,直到成功——点燃创业火种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众多企业支持和读者的热情参与。经过评选,湖南怀化新民高效益生态养殖场“张中权傻瓜养猪法”选定的两名火矩手正式产生。他们是:唐秀合、邹爵源。本刊将陆续报道其它火矩手选拨情况,追踪入选火矩手创业经过。(点燃创业火种活动详细内容请参见本期 页) 。
  
  我叫唐秀合,今年24岁,广西宜州市北乐乡洞口村大风村人。家乡条件艰苦,生活贫困。我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但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是到了高二,患了鼻窦炎,做了手术,家里已是一贫如洗,再也没钱供我上学,我只得四处打工。
  2000年,我17岁,跟随村里人去了广东打工。由于没技术没文凭体质又较弱,很多工厂都不愿意要,只好到一家建筑工地做小工,工地上的活干起来十分吃力,在一位老乡的介绍下我进了一家制衣厂,由于我没技术,工资很低,但我还是很卖力。我时常想等赚点钱了自己创业做老板。
  2002年,我从河南卢氏一家公司邮购了天麻种和灵芝菌种,结果天麻烂了,灵芝成了蘑菇。
  2003年,我借了3000元钱,参加了广州市一家手套加工与回收的联营项目,结果加工出的手套不回收,机器成了废铁。
  2003年6月,从武汉一家科研所邮购“学生宝”,结果,钱汇出去再无音信。
  2004年,我被自己的表哥给骗到广东台山做传销,差点回不了家。
  2005年我从一家杂志上看到山东绿风公司的“废水提银”技术,12月1日我背着家里人拿了家里的四千块钱跑到济南。学技术后我不敢回家,而是去了桂林,和一个的哥们租了一个房间,开始了满怀希望的创业,可不管我们怎么鼓搞,就是没提出银子,开始我以为是从医院收集来的废水有问题,可后来从照相馆收来的废水也没提出银子,我懵了,知道自己被骗了,满怀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和愤怒,我发誓不再创业,并决心找绿风公司讨说法(后来从《创业》看到绿风公司被查了,也就不了了之)。但我的钱花得精光,连生活都成了问题。我不得不先去打工。但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家里人知道我拿走钱的事后,大骂我是“败家子”,老妈要和我断绝母子关系,叫我不要回家了。饥饿,寒冷,各个方面的压力压得我连活下去的勇气的都没有。
  正在我绝望的时候,我从一个旧书摊上看到一本2005年11期《创业》杂志。相见恨晚,上面曝光台,海娆答疑让我看到了《创业》杂志不一样的地方,让我看到了希望。要是早看到《创业》或许我就没那么冲动,也就不会去学废水提什么鸟银,也就不会赔得那么惨。2005年11期张松的《下一个富翁就是你》的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他让我明白,一个打工者也能成功。11期《创业》看完了,我觉得不过瘾,第三天又跑去把地摊上的《创业》都买了来。从那时起,每期新的《创业》我都买。我不再冲动,而是慢慢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我有幸看到了张松和刘燕飞相识相爱创业的《嫁给我吧,我们为自己打工》的那篇文章,我觉的花草工艺品很适合我,没设备,原材料农村都处都有,2007年1月11日,我偶然看到中央电视一台对张松的报道,于是我按杂志上面的地址给张松写了一封信。3个月后,我收到了张松的亲笔回信。这让我非常吃惊,他认为我不适合做花草工艺品,劝我不要学他的技术。张松在信中说:技术没问题,但要卖得掉才行。说他的学员很多没有成功,主要是没销售能力。有钱不赚,这让我感到了张松的为人和一般商人不一样的地方。
  2007年6月,我请了几天假去了怀化。除了想见见张松,向他讨教一些创业的经验外,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花草工艺品不死心。
  张松经理给我分析了花草工艺品不适合我做的几大理由。张松经理说他也出生农村,打了近6年的工,有好几次连2块钱的便饭都吃不起。他说我学他的压花技术,如果把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钱赔了,他晚上睡觉睡不着。
  在那里,张松经理向我推荐了“傻瓜养猪”技术。
  我把决心养猪创业的想法向我的父母说了,却遭到了他们的坚决反对,我母亲根本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养200头猪,一年可以养三批。我母亲说养了一辈子也没有赚到钱,要我还是打我的工,好好干两年娶老婆修房子。可我不想像他们那样生活一辈子,不想结了婚还去打工,把孩子丢在家里,夫妻分居。我把我的想法和我在新民养殖场看到的情况,和我的哥哥说了,希望得到他的支持。2007年11月,我和哥哥再一次去了怀化新民养殖场,看着一头头长得可爱的猪和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我的哥哥放心了,回去后我哥哥帮着我说服了父母,他们也觉得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自己做好。
  这两年,我夹着尾巴做人,老老实实工作,学会了电焊,工资一个月差不多有三千多元。不仅还清了以前创业欠下的钱,还有二万多元的存款。我的小妹在我哥哥和父母认可我养猪创业的计划后,主动给了我一万元钱。大哥也答应给我借一万元,父母还有二三万元给我娶媳妇的存款,加起来有五六万元钱,养五六十头猪应该没问题。
  我们的工厂下半年是旺季,有干不完的活,请不到假,辞职老板也不批,但为了参加《创业》年会,为了给自己机会,为了学养猪,我炒了老板鱿鱼。虽然我在工厂还有半个多月近二千多元的工资,为了参加《创业》年会,我不要了。
  我相信,有《创业》的支持,有新民的支持,有张老师的技术支持,有各位兄弟姐妹的支持,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能成功。
其他文献
据报道,铅毒伤害是国际公认的危害儿童智力和神经发育系统的“第一杀手”。目前 我国儿童一半以上处于铅中毒状态,部分城市工业园区的儿童铅中毒流行率高达85%.而儿童啃咬手指和铅笔则是导致儿童铅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  写不断全自动铅笔是一支革命性的自动产品,获得多国专利,不仅能避免砍筏树木、维护自然生态,他还是一支全世界最先进最好写的铅笔,免削、免压、免按、容易操作书写的特性,自动连续出芯的导弹式設計,
期刊
创业年会上最闪耀的新星    2007年12月29日至31日,一年一度的《创业》读者的盛会——2007创业年会在湖南长沙胜利召开,全国读者和企业家代表欢聚一堂,可谓精彩纷呈。“傻瓜养猪法”创始人湖南怀化新民高效益生态养殖场场长张中权一行参加了本届年会。在为期三天的创业年会上,“傻瓜养猪法”从50多个参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本届年会的一大亮点。  12月28日下午,当提前到达长沙的读者们得知张中权
期刊
圆头纤维拖把,特别是竹、木柄圆头纤维拖把,由于物美价廉、拖地效率高,一直是市场上最热销的产品。家家必备,且不止一个。但是这种拖把本身不带有挤水功能,用水冲拖把后,家庭主妇要用手去抓那脏兮兮的布条拧掉水,着实让人头痛。  吴志辛是一位有心人,敏感的觉察到拖布挤水器市场潜力巨大!从方便、易用、耐用的角度出发,经过多次试验,发明“脚蹬式新型拖把脱水器”,又名“助手宝”,2005年10月26日向国家专利总
期刊
李麦柱上高中的时候就爱好集邮,经常向同学索要旧邮票。参加工作后,又喜欢上了收藏钱币、票证、烟标、门券等其他纸质收藏品。闲暇之时,把玩欣赏琳琅满目的收藏品,不仅心情愉悦,而且增长了不少知识。  每每欣赏收藏品时,他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使丰富多彩的收藏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决定辞去工作,专门研究收藏品。虽然家人极力反对,但他还是坚持做了起来,首先创办收藏内刊《殷都集藏》,
期刊
面对那些来自各国的进口食品,有的人只是品尝而已,而有的人则把它作为改变命运的契机。本文的创富主人公熊晓燕就是这样一位善于发现创业机会的人,在亲戚招待自己的一袋进口食品中发现了财富的商机,从开进口食品专卖店到目前拥有的知名企业长沙千之汇进口食品公司,短短一年多,赚来财富千万。读懂这个创富经历,你就会挖掘一份财富人生。    发现商机:小老板改行卖食品    在开进口食品专卖店之前,熊晓燕的日子过得并
期刊
2007年12月30日下午,长沙创业年会展会会场上,龙华意外地遇到了张铁。  张铁是《创业》的老读者。  因为家境不好,身体也单薄,大学毕业经历了代课、打工、然后陷入找工作——失业——上班——找工作的怪圈,他说:找了一份工作几个月把它砸了,把这几个月的工资又投入到找工作中去,高昂的找工作成本,使我这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导致父亲抱怨;妻子提出离婚;亲戚朋友离去……  于是就想到了创业,并从《创业》
期刊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鑫丝雀食品厂是一家以传统煎饼为主。产品分福系、禄系、寿系三大系列。现特推出东北多味特色煎饼专营店,以玉米、大豆、大米为主打品种,配以海苔、番茄、胡罗卜、可可、果酱等多口味、多造型香甜酥脆独特风味。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好的项目,特别适合没有太多经验和资金的朋友开店经营。风味独特的东北多味特色煎饼价值所在就是高营养、低脂肪、纯天然,目前全国大多数市场还属空白,前景广阔。现
期刊
2008年1月14日早上9点,编辑部迎来了黑龙江牡丹江市的读者杨明。杨明此行是专程到编辑部求助。因自己苦心经营的木地板厂在发展的关键时候遇到了困难,如果过不了这个坎,木地板厂就只有倒闭(杨明说自己连死的想法都有了)。  杨明订阅《创业》已经三年,在四处求助未果的情况下,他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创业》杂志。    今年55岁的杨明几乎大半辈子都在和木材打交道,计划经济时代,杨明就在国有企业干了十几年
期刊
渝和记,实现月入万元老板梦    重庆的大街小巷挤满了小面馆。重庆小面,视其红红火火、吃其酣畅淋漓,成为了重庆人最钟爱的食品之一,在重庆同火锅齐名。但因采料总多,很多原材料只有在重庆本地才能买到,限制了小面的发展步伐,让如此美味只存于“渝”内,只被“渝”人享受。  为让小面走出重庆,像火锅一样腾飞于世界,重庆致中和餐饮文化有限公司通过众多面食调味专家多年对重庆小面的系统研究,广泛收集民间配方,研发
期刊
一个信息,让我获得一个好产品    我叫谢利军,今年22岁,是湖南永州人。16岁时,我就到广东打工,先在一个五金厂当一名普通工,工作又脏又累,让我体会到了打工的艰辛,干了半年后,我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完全变成了一个民工模样。2005年8月,我辞工摆起了地摊,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但没有好的产品,连摆地摊也举步唯艰。无奈,几个月后我又去了工厂打工。经过一番风雨的洗礼后,我变得成熟了很多。  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