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探讨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usz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各地正在推进教育改革,即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但由于教育思想严重带后,以至难以转向。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传统的授课风格是教师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一个细节都作详尽的解说,学生缺乏创造的热情和竞争的态势,养成了唯书、唯师的习惯。
  同样,物理教师也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和兴趣局限于一个统一的模式内,把物理学的前知识排斥于教育之外。因此,用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中学物理教学多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唯一标准。高中学生正处于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的发展期,物理实验是有目的、有计划运用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反复出现,从而进行认真观测,获得大量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学生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操作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应依据大纲要求,有计划、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习惯。
  一是要指导按教材上好实验课。必须按照教材的安排认真组织实验教学,在实验事,指导学生按教材中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认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二是要尽量做到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了争物理现象,建立和验证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应该尽力创造条件,尽量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学生能更真实地,更直接地掌握知识。而对那些无法达到分组的实验,要尽量与学生同台演示,提供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
  三是要引导学生课外实验。课外实验是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主要是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制独立完成一种教学实验,学生的课外实验可以扩大知识领域,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物理和科技的学习兴趣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高中物理教学要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提倡学生灵活地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时行教学改革的需要,发散思维强调主体要寻找问题的多解以及思维活动的灵活和知识的迁移,发散思维的实质是“迁移”,是思维材料和知识的迁移,灵活性越大,发散思维的特点越明显,即表现为越能多解,多解的类型越完整,越能举一反三。
  发散思维的特点表现两个方面。
  一是创造的多端性。发散的项目不为一般人所具有,表现出某各独特的思想和规律,发散思维往往产生新奇,独特的思想,因而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对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开端,产生许多联想,“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二是灵活的完整性。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不仅考虑问题本身,而且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习题课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课型,它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要从物理基础知识着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要根据认识规律让学生灵活应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决实践问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要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
  
  四、高中物理教学要改进方法
  
  要运用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开展教学工作。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物理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进行研究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批成果,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体系尚未建立,对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体系以及怎样开展科学方法教育尚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为了适应物理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系统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就是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地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热情,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能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精神支持。    一、激发青年学生创新的热情    青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激发青年学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研究性学习已成为老师们关注的话题。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
期刊
近几年来,高考的改革进程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方面提出了合乎时代特征的更高要求。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高考试题上,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理想、理论联系实际思想的要求、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会更多地体现在高考试题上。  因此,探讨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联系就成为一门全新的课题。笔者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长期以来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害羞,见识短浅,知识浅薄,畏惧作文,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平淡,错别字病句较多,标点错误,详略不当,层次不清,忽视观察思维和语言修改等等。 “作文作文,好似捉魂”,是学生的叹息,也是
期刊
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 ”后,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做游戏,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  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大家晃来晃去,一片嘈杂,有的小朋友很快找到能和自己拼的字,就拉着手在玩;有的小朋友马上离开座位去找自己平时喜欢一起玩的朋友去聊天了;有的小朋友有点莫名其妙的在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强调教育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适应于未来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能更快、更好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更快地促使其社会化。  这就需要我们教学工作者进行长期的艰苦探索、实践、改进,才能解决,语文教学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  在语文教学中
期刊
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或能动地建立关系。因此构建初步的数概念是以幼儿对物体的探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    一、创设融洽、愉悦的氛围,诱发幼儿自主学习  
期刊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语言是智力发展的促进者。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对思维有概括和调节的作用,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反过来借助思维对人们的语言进行调节。    一、小学低年级传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时,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但在我们的课堂中:大部分同学回答问题时腼腆、胆怯,语言不准确,不
期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新课程的清风吹暖老师们的心扉时,当我们坦然走下“神圣”的讲台,步入孩子们的心田时,“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成了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让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无疑为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提供了一个滋长、发育的温床。    一、选择开放生动的教学内容
期刊
现阶段任何学科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指出: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特别是语文教育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探讨具有现实重要意义。  在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对语文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及创新个性等问题。要实现创新教育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我认为该从以下几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