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30633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法,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研究性学习已成为老师们关注的话题。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
  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
  学生们似乎也早以习惯了“起立—作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而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为我们医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提供了良药。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
  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当然,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课堂在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之中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三、以课堂讨论、辩论为形式,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深入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教师真正作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枯。
  
  四、以小论文、小作文为依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结果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果”,它可以是自己的一种见解,一种认识,甚至可以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
  因此,在进行完课堂讨论或课堂辩论后,我往往要求学生把他们讨论、辩论的结果、心得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或就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某一点写出自己的认识。
  实践证明,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有极大兴趣的,在活动中同学们焕发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教材质疑解疑,尝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主体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重视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环境新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热点,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  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则能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我国公民环境意识较差这一目前状况,这也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
期刊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并努力探求的问题,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大力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一、坚持以人为本,有的放矢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表明了一个真谛:“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来进行。  新时期学生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层面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就心理素质教育从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成因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培养 途径    在全面的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是核心、是关键。因为无论生理层面这一基础因素,还是社会文化层面这一导向因素,都必须通过心理层面这一中介性因素发生作用。因此,在现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的
期刊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面前,理科教学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纵观八十年代以来生物教学的改革,尽管提法不同,名称各异,但其指导思想可以说就是“探究教学”。    一、探究教学理论的产生背景     探究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学家萨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他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教学过程中“探究教学”的重要性。萨其曼(美国伊利诺大学探究训练研究所所长J.R.Suchman)注重实践,主张“探究方法
期刊
“民族的灵魂是创新”,社会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加需要创新,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张扬”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因此,我在教学中以“巧设疑问,引发思索”为主线,以“大胆猜想,积极实验,细心观察,乐于探索,勇于创新”为途径,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宗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巧设疑问,引发思索  1、(1
期刊
课堂教学是开展口语训练的主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从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入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各种口语表达训练,让学生大胆地“说”,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切入点,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讲的阵地。教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等。本人根据平时的学习思考、听课调研等,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对于大部分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所以,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学习小组,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即每个组
期刊
摘要: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实验版中许多这样的可供利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类:勤奋向上的教育、谦虚谨慎的教育、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增强意志力的教育、心理承受力的教育、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教学中可以采取背景分析法、拓展法、比较法、辩证分析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心理 教育 方法    高中学生心理正处于由稚嫩到成熟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热情,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能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精神支持。    一、激发青年学生创新的热情    青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要激发青年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