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有“三味”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味”的语文课堂才有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一、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的兴趣从“味”中来。
  1.新奇的导入。特级教师于漪曾做过精辟的论述:“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环节。”教学《春》一课时,正值隆冬时节,我这样导入新课:“今天,天气真冷,我们一起找春去吧!”学生先是一愣,当打开录音时,学生会意地笑了,继而兴趣盎然地“入境”了。导入是一门艺术,要引人入胜、切中主题、激发兴趣。
  2.调节课堂节奏。劳娜·埃立森在《学习时大脑必须做些什么》中说:“因为大脑无法注意每一件事,所以索然无味,令人厌烦或者单调沉闷的课堂将完全不能被记住。”因此,语文课堂要成为“磁石”,就得丰富课堂形式,就要把握好教学节奏,灵活调配教学速度、语调和情绪缓急,力争行止有度,抑扬顿挫,疏密有致,使学生的精神状态伴随着课堂进程时而亢奋,时而舒缓,时而情趣盎然,从而形成同步的优良“和谐共振”。
  要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潮,有时引一个趣味故事就会奏效。教学同音字时,为强调辨析字的音、形、义的重要性,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清朝的一次科举考试中,考场上坐着位胸无点墨的庸才,拿着卷子嚼笔杆,忽然灵机一动,在卷子上写下了“我是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几个字,将“戚”写成了“妻”,主考官一看,稍作思索,便挥笔写下了“不敢取”几个字,也有意将“娶”写“取”,是同音字帮这位主考官解决了难题。
  有时,将数学知识引进课堂也能调节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教学《故宫博物院》时,针对课文“慈禧太后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光是储秀宫、翊坤宫两处的装修和给臣仆的赏赐,就花了100多万两银子”,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按现行价格,1克银子价值6元,请你计算一下慈禧生日仅装修赏赐就花去了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一石激起千层浪,一道数学题将语文课堂推到了高潮。
  二、美味
  语文教学不是纯知识的传授,应具有艺术感染力,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和满足。
  1.音乐愉悦课堂。我们知道音乐能给人创造一种意境美,无论是欢快活泼的,雄浑壮丽的,还是悲怆低沉的,旷远惆怅的,都能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给人以无限的美感,陶冶人的情操。
  2.激情燃烧激情。教師的激情是诱发学生审美兴趣的重要因素,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紧凑的教学节奏主动牵引课堂思维流向,带给学生审美的体验、持久的美感,以高超的教学技能使学生在凝神投入之后获得激昂感和兴奋感,从而与语文课结下永远不断的“情结”。另外,要准确把握“教学动情点”,在这个“点”上,或美读,或精议,或礼赞。抑扬顿挫,字字含情,并配以手势,从而掀起教学高潮,创造语文课余韵袅袅、课断意连的艺术美感。
  三、甜味
  语文课要诱发学习积极性,就得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当学生达到目标时,能力才会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尝到甜味呢?
  1.营造民主气氛。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理。中学生心理是脆弱的、敏感的,自尊心很强。试想,若教师在上课时训斥学生,或在检查旧课学生回答不理想时就一声喝斥、一顿批评,或者投以责备的目光,示以否定的手势,学生情绪能不受到影响?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2.减缓问题坡度。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重视问题的设计,要做到循序渐进,要有一定的坡度,为学生搭好攀登的阶梯,让学生尝出甜味,引导学生的思维爬坡,使之步步升高。
  《变色龙》教学时,我精心设计了四个台阶式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首先问:“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学生马上回答说:“善变。”接着,我再问:“‘善变’的明显特征有哪些?”“一是变得快,瞬息间对狗的态度变了五次;二是变得蠢。”学生分析指出愚蠢的理由和荒谬的逻辑,然后我指出:“他‘善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是什么?”半数学生能答出:“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奴才本质。”“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学生说:“左右其反复无常的是将军的威风。”这时,我适当加以点拨、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作者讽刺的不只是一般灵魂卑劣的“变色龙”,而是指造成这种社会病态的根源——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这种阶梯式的提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人人有思考的机会,个个有答问的条件,让每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此作为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晚清民国以后,随着“史界革命”和“新史学”的兴起,历史教育的地位得以提高,相关研究也得到比较深入的展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性质、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任务的变化,中学历史教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高度重视历史教学方法,进而逐步形成了历史教育学。1949-1966年:“历史教材教法”探索阶段  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国人的工作热情,焕发了国人的创造精神。1949年12月23日至31日在北京
期刊
纵观2018年高考物理新课标Ⅱ卷试题,根据命题专家对试题的评价,对照新课标及课标中“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试题不仅向着体现“教、考、评”的一致性迈出了一大步,而且也有效地发挥了高考评价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作用,同时也吹响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落实“立德树人”的“课堂革命”集结号。一、基于“新课标”指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着力体现“教、考、评”的一致性  2018年高考物理新课标Ⅱ卷试题与近几
期刊
一、确立主题,精选文本  选好文本是群文阅读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若风马牛不相及地硬凑作一堆儿,则只能是胡乱应付、走走形式了,意义不大、效用不佳。那么,精选文本的标准是什么呢?即主题一致。教师可以从文本内容、思想内涵、写作手法等多个角度来确定主题,再围绕主题选择相关文本,既用主题将一组文章串联在一起,又内容不同、特点各异,使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拓宽知识面、提升阅读能力。以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为例,这一
期刊
西安市沣东第二小学是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2015年新建的一所现代化全日制公办小学,坐落于建章宫遗址旁、沣东新城启航佳苑北侧。学校基于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根据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刚刚崛起之势、地处启航时代广场之实、新学校刚刚启用之意,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确立以“启航教育”为办学理念,旨在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帮助学生开启幸福的人生之旅。秉承“意前笔启·一苇可航”的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疑、设疑、解疑的过程。所以,只有教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对疑难问题探究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一、鼓励学生质疑,使他们敢于生疑  要培养质疑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可是在职高学生中乐于、勤于质疑的人是很少的。我先在课后多接触那些不
期刊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其特点是内容抽象,寓理于事。寓言阅读在引导学生了解古典文化,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审美意识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选编的寓言以典故和成语为主,有《郑人买履》《楚王好细腰》《刻舟求剑》《东施效颦》等篇目,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  结合寓言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寓言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
期刊
2014年9月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增修订小学数学三至六年级教材,其中对解决问题版块有较大幅度的改进,每一册教材都新增了相应的解决问题内容。不管从教材习题的编排,习题本身以及习题教学要求,都与老版教材有较大的改动。纵观整册小学数学新修订版教材,四年级解决问题不管从习题内容,还是习题数量,都明显少于其他年级。但四年级又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学生整数运算学习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为五年级的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期刊
当我们确认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也是需要理论滋润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和合”文化,并据此演绎出了“和合”思维,于是这样的体育教学研究,也就成为一项校本实践研究。本文试以小学体育“和引合力”的生活化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收获。  一、“和合”思维视角下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中,“和合”是传统文化整体思维方法的集中体现,“和合”二字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
期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课堂是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指出“自古以来,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追求的理想”,作为一名教育者在“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下,我们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德育,通过“慢下来”的教育节奏、实现自己的育人目标。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在我的指引下,孩子们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兴趣极高地完成了种子发芽实验。  一、细节中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P73例题,第74-7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能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