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治疗药物监测对成年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p2007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某院血液科使用伏立康唑治疗成年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情况,评价治疗药物监测(TDM)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使用伏立康唑的住院患者共7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TDM组32例,非TDM组46例,比较两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方面的差异。

结果

TDM组总有效率为78.13%(25/32),非TDM组总有效率为52.17%(24/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2,P=0.020);TD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10/32),非TDM组为23.91%(11/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TDM组、非TDM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06.34、407.94,且敏感性分析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TDM组有显著优势。

结论

在使用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中进行TDM,从而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可使患者获益。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提高草及藜草花粉过敏性哮喘病因学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应用BSA-ELISA法,检测62例哮喘患者及30例健康成人血清中草与藜草花粉特异性IgE(sIgE),与临床皮肤试验(ID)结果
期刊
目的探讨蛋白C(PC)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长期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泰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CAP患者657例进行随访,将>90 d作为长期病死率分界点,分为短期组(≤30 d)、中期组(>30~90 d)、长期组(>90 d)。对患者入院时即刻的P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和CURB-65评
自1983年Warren与Maeshall成功地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Hp以其很高的人群检出率及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高度相关性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FeNO测定值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的变化情况,探讨FeNO水平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哮喘控制实验(ACT)评分、诱导痰EOS百分比等指标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7例为哮
期刊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与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及氟尿嘧啶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化疗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60例,将其按照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及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