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种常见的方式。传统的家长会总是教师们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家长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听。家长会成了教师们的“一言堂”。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家长会注定了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家长会的外在组织形式,促进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同时,教师们往往通过家长会把学生近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一一通报给家长,仿佛这就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最好材料。于是,本该成为沟通之桥的家长会成了“通报会”,甚至成了“批评会”。而家长呢?听到自己孩子学习好、表现好的当然是喜不自禁;一旦听到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表现不好的,当然是垂头丧气,没有面子,回去自然是对孩子轻者数落、说教一顿,重者打骂、惩罚一番。因此,通过家长会形成家校之间的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美好愿望,就在“通报会”和“批评会”中落空了。学生绝大多数怕开家长会原因也在于家长会的内容。他们害怕自己在学校的所有行动被和盘托出。一旦家长会后有“今夜有暴风雨”的时间,有的学生在第二天上课带着明显的恼怒情绪。于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加剧。显而易见,这样的家长会很难直抵学生的心灵,没有实际效果。
面对这种局面,针对今天的学生现实情况,我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必须改变,家长会的形式也必须改变。上学期期中考后,我们初一(3)班就首先尝试着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联系会。这里,我们采撷一些花絮,献给读者,或许你能从这“一斑”中窥家长联系会观念、思维、形式的改变所带来的“全豹”。
这次家长会整个教室的课桌摆放成一个椭圆形。家长自由就座,而参加会议的老师走下讲台,与家长、与部分参加家长会的同学坐在一起。整个家长会由班长主持。
家长会上,教师没有通报学生近半个学期的学习和各方面表现。讲话、发言的主角是学生及其家长。他们无拘无束地说出了平时想说而又不敢说的心里话。学生一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家长一下仿佛发现孩子心底里的许多小秘密。
学生甲:爸爸妈妈,我好想对你们说,这次期中考试我没有考好,我仔细总结了经验,是因为我学习不够刻苦自觉,上课爱讲空话,思想抛锚,今后我要……
学生乙:爸妈,我现在已经长大了,希望你们不要再像我小时那样,处处把我管得很严,替我做这、替我做那。我现在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去完成一项任务……
学生丙: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不要一天到晚就知道让我去学习,而不让我参加一些学校或社会的公益活动,其实公益活动也很能锻炼教育我们。希望爸爸妈妈稍稍体谅一下我们,让我们有自已的空间,不要总是被你们控制在手掌之中。
学生丁:这次家长联系会开得让我们开心,而不让我们畏惧……
家长甲:以前,我可能会很自信地回答,虽然我不是最好的家长,但也是可以的。这次家长联系会让我意识到这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我是一位不合格的家长。我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在我认识到做家长难,做一位合格的家长更难。
家长乙:孩子成绩的下降,可能是因为他还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由小学的自然数过渡到中学的有理数,由小学的字词学习过渡到中学对文章的整体分析、理解,这有一个多大的“坡”要爬呀!这时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家长助他一臂之力,帮助他翻过这个“坡”而不是背后的责、骂、打。我们家长严厉的责、骂、打,往往会使孩子望“坡”生畏,很可能会脚下一软滚下“坡”来。
家长丙:与其为孩子设计宏伟目标,计划付出颇多的物质财力,倒不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按社会公德去做。这种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少一点说教,多一点身教。
家长丁:感谢老师给我们创造了这次与孩子沟通对话的机会。在家我们与孩子几乎是死对头,不能说话,一说话就吵架,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严重,我们要求他这样做,而孩子偏要那样做,专门与我们作对、气我们。我们真的没有想到现在的孩子心灵世界是那样的丰富,又有那样多的要求。今天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学会了怎样与孩子平等沟通、对话、理解。希望今后你们能够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我们举双手赞成。
第二天,我来到课堂上,悄悄地打量着学生。令我开心的是所有的学生跟昨天的表现相比无大的变化。我也悄悄问了学生:“昨天家长会后,你的爸爸怎样跟你说?”学生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昨天家长会后,我爸爸一直在夸我很懂事。还说自己平时对我的关心帮助不够。他还说今后要多多参加家长会呢!”我班初次尝到举办这样家长联系会的甜头。这个喜讯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在校园内传开:全校其他班也纷纷仿效我班这种家长联系会的形式,也在自己班召开了家长、学生联系会。
这次家长联系会,让我们得到一些启发。教育是一种智慧的艺术,也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艺术。当传统的家长会形式不能适应当今的实际情况,使三方都产生了心理畏惧,带来不了好的效果;当一种教育观念、思维模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决不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继续沿用过去那种老套路、老办法,而误人子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勤奋思考,变换一种思维模式。自从我们这种形式的家长会召开以后,就经常有家长或是打电话或是通过自己的孩子带信询问什么时候再开家长会;学生也经常主动关心起开家长会,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和要求,他们感觉这样形式的家长会,更能让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他们与家长的关系更融洽。
同时,教师们往往通过家长会把学生近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一一通报给家长,仿佛这就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最好材料。于是,本该成为沟通之桥的家长会成了“通报会”,甚至成了“批评会”。而家长呢?听到自己孩子学习好、表现好的当然是喜不自禁;一旦听到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表现不好的,当然是垂头丧气,没有面子,回去自然是对孩子轻者数落、说教一顿,重者打骂、惩罚一番。因此,通过家长会形成家校之间的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的美好愿望,就在“通报会”和“批评会”中落空了。学生绝大多数怕开家长会原因也在于家长会的内容。他们害怕自己在学校的所有行动被和盘托出。一旦家长会后有“今夜有暴风雨”的时间,有的学生在第二天上课带着明显的恼怒情绪。于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加剧。显而易见,这样的家长会很难直抵学生的心灵,没有实际效果。
面对这种局面,针对今天的学生现实情况,我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必须改变,家长会的形式也必须改变。上学期期中考后,我们初一(3)班就首先尝试着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联系会。这里,我们采撷一些花絮,献给读者,或许你能从这“一斑”中窥家长联系会观念、思维、形式的改变所带来的“全豹”。
这次家长会整个教室的课桌摆放成一个椭圆形。家长自由就座,而参加会议的老师走下讲台,与家长、与部分参加家长会的同学坐在一起。整个家长会由班长主持。
家长会上,教师没有通报学生近半个学期的学习和各方面表现。讲话、发言的主角是学生及其家长。他们无拘无束地说出了平时想说而又不敢说的心里话。学生一下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家长一下仿佛发现孩子心底里的许多小秘密。
学生甲:爸爸妈妈,我好想对你们说,这次期中考试我没有考好,我仔细总结了经验,是因为我学习不够刻苦自觉,上课爱讲空话,思想抛锚,今后我要……
学生乙:爸妈,我现在已经长大了,希望你们不要再像我小时那样,处处把我管得很严,替我做这、替我做那。我现在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去完成一项任务……
学生丙:爸爸妈妈,我希望你们不要一天到晚就知道让我去学习,而不让我参加一些学校或社会的公益活动,其实公益活动也很能锻炼教育我们。希望爸爸妈妈稍稍体谅一下我们,让我们有自已的空间,不要总是被你们控制在手掌之中。
学生丁:这次家长联系会开得让我们开心,而不让我们畏惧……
家长甲:以前,我可能会很自信地回答,虽然我不是最好的家长,但也是可以的。这次家长联系会让我意识到这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我是一位不合格的家长。我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在我认识到做家长难,做一位合格的家长更难。
家长乙:孩子成绩的下降,可能是因为他还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式。由小学的自然数过渡到中学的有理数,由小学的字词学习过渡到中学对文章的整体分析、理解,这有一个多大的“坡”要爬呀!这时孩子需要的是我们家长助他一臂之力,帮助他翻过这个“坡”而不是背后的责、骂、打。我们家长严厉的责、骂、打,往往会使孩子望“坡”生畏,很可能会脚下一软滚下“坡”来。
家长丙:与其为孩子设计宏伟目标,计划付出颇多的物质财力,倒不如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按社会公德去做。这种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少一点说教,多一点身教。
家长丁:感谢老师给我们创造了这次与孩子沟通对话的机会。在家我们与孩子几乎是死对头,不能说话,一说话就吵架,孩子的逆反心理特别严重,我们要求他这样做,而孩子偏要那样做,专门与我们作对、气我们。我们真的没有想到现在的孩子心灵世界是那样的丰富,又有那样多的要求。今天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学会了怎样与孩子平等沟通、对话、理解。希望今后你们能够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我们举双手赞成。
第二天,我来到课堂上,悄悄地打量着学生。令我开心的是所有的学生跟昨天的表现相比无大的变化。我也悄悄问了学生:“昨天家长会后,你的爸爸怎样跟你说?”学生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昨天家长会后,我爸爸一直在夸我很懂事。还说自己平时对我的关心帮助不够。他还说今后要多多参加家长会呢!”我班初次尝到举办这样家长联系会的甜头。这个喜讯像长了翅膀似的,很快在校园内传开:全校其他班也纷纷仿效我班这种家长联系会的形式,也在自己班召开了家长、学生联系会。
这次家长联系会,让我们得到一些启发。教育是一种智慧的艺术,也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艺术。当传统的家长会形式不能适应当今的实际情况,使三方都产生了心理畏惧,带来不了好的效果;当一种教育观念、思维模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决不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继续沿用过去那种老套路、老办法,而误人子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勤奋思考,变换一种思维模式。自从我们这种形式的家长会召开以后,就经常有家长或是打电话或是通过自己的孩子带信询问什么时候再开家长会;学生也经常主动关心起开家长会,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和要求,他们感觉这样形式的家长会,更能让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他们与家长的关系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