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软骨肉瘤术后纵隔转移1例

来源 :实用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ue7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女,57 岁.2 年前偶然发现左前胸壁肿物,约乒乓球大小,伴轻度压痛,近 6 个月肿物逐渐增大,伴胸痛、胸闷入院.专科检查:胸廓对称无畸形,左前胸壁见一 10.0 cm×9.0 cm 肿物,皮肤表面无明显颜色改变,质硬,伴轻度压痛,无活动度,左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及湿罗音.
其他文献
患儿 1 男,足月产,生后出现低血糖、黄疸.24 h 病情出现恶化,肝功能异常,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升高(AFP>2000μg/L)、高胆红素血症、凝血功能异常.MRI 轴位及冠状位T2 WI示肝脏体积减小,肝脏信号(图 1 ,2 )及胰腺信号弥漫性减低(图 3);肝周可见水样信号(图 1~3).
期刊
教学阅片是放射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的重要教学活动,也是影像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的教学实施环节,高质量的教学阅片将直接提升住培医师的岗位胜任力[1-2].但是,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传统的教学阅片学员被动学习,住培医师的课堂效果欠佳,对病例的理解不够深刻,存在漏洞知识.课堂互换是指教员与学员角色转换,由教员布置或学员自选题目,学员准备课件、课堂设计及授课,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员监督和指导,学员独立完成[3].笔者结合 10 多年教学经验并针对学员调查,将课堂互换应用于教学阅片中,
期刊
患者 男,62 岁,乙肝病史,2 年前腹部间断性疼痛.自患病以来,精神可,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因腹痛加重,外院MRI诊断肝癌可能.本院术前CT平扫示:肝右前叶下段稍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大小约 3.6 cm×3.1 cm(图 1);增强动脉期肿块明显强化、其内小灶坏死区无强化(图 2);门脉期强化无明显减退、强化程度仍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图 3);平衡期强化减退,低于周围肝实质,可见假包膜(图 4),考虑肝细胞肝癌可能.术中肉眼见大小为3.5 cm×3 cm包块1 个,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光镜见瘤细胞异
期刊
患者 男,76 岁,体检双肾彩超提示右肾实性占位.查体:双侧肋脊角对称,双肾区无隆起,双肾区叩痛(-),双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实验室检查(-).rnCT检查:右肾中部实质内稍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图 1 );增强扫描后病灶呈轻度均匀强化,边界显示清晰,大小约 3.4 cm× 3.3 cm×3.3 cm(图 2).MRI 检查:右肾实质异常信号灶, T2 WI以高信号为主,内见多发条纹状等信号(图 3 ),T1 WI 以稍低信号为主、内见斑片更低信号区(图4).影像诊断:右肾实性占位,低度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期刊
患者 女,43 岁.入院前 3 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及左季肋部疼痛,多于弯腰及体力活动后间歇性发作,平卧休息可缓解,专科查体无异常.MRI 表现(图 1~4):T4~T5 椎体层面椎管内髓外及左侧脊柱旁沟、左侧附件区、左侧胸腔内不规则软组织团块影,T1 WI 呈等信号,T2 WI 及 T2 压脂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T4/T5 左侧椎间孔明显扩大,脊髓明显受压向右偏移.
期刊
患者 男,36 岁,因右肩关节疼痛 6 个月,加重 2 周入院.查体:右肩后部扪及大小约 8.0 cm×5.0 cm 肿块,触痛明显.右肩关节CT平扫:右肩后部、三角肌深部见混杂稍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内见散在点状钙质密度影(图 1,2),右肩关节骨质未见异常.右肩关节 MRI平扫+增强:右肩后部、三角肌深部见不均匀长T1 长T2 信号肿块,边界清楚,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图 3~5).
期刊
患者 女,64 岁.上腹胀痛伴头晕、颈肩酸胀 1 月,进食后腹胀感加重,伴恶心;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偏头痛、失眠病史及青霉素过敏史.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CEA、CA125、CA153、CA199 均正常.
期刊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中风后眩晕患者均是我院接收的且符合本研究的要求,患者入院时间是2018年7月至2021年3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均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比较分析发现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对照组有显著的减少(P<0.05).结论:使用小柴胡汤加减能够有效
患者 男,35 岁,因突发头痛 18 h、加重 5 h 入院.颅脑CT(图 1)示左颞部见大小约 2.9 cm×2.2 cm 类圆形密度增高影,MR(图 2~4)示以短 T1 短 T2 为主的混杂信号,周围见环形水肿带,增强后部分强化.患者无颅内出血等病史,2018 年8 月在我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病理为(左颞侧叶)动静脉畸形/动静脉性血管瘤并血管破裂出血.后患者因反复出血于2019 年 07 在北京天坛医院行“左颞开颅占位性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间变型脑膜瘤,WHO Ⅲ级.
期刊
患者 男,56 岁.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额疼痛,2 个月前发现前额正中隆起,伴双侧上眼睑水肿,偶有双侧鼻塞及夜间憋醒症状,伴有嗅觉减退;曾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明显好转.查体:前额正中隆起,质硬,压痛(+),外鼻无畸形,双侧鼻腔黏膜水肿.电子耳鼻咽喉镜检查:左侧中鼻甲充血水肿,表面见干痂;右侧嗅裂区局部黏膜隆起,鼻咽部黏膜光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