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原型解读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览对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作品的语言、叙事特点、主人公精神世界分析等方面。作为20世纪一种很重要的批评派别,原型批评探讨人类的精神世界,阐释人类的行为活动。本文运用原型理论解读被公认为“现代经典”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期帮助读者更透彻地理解作品。
  关键词:作者原型;语言原型;人物原型;主题原型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105-02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一部“现代经典”,其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是一位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霍尔顿因不满学校和家长的教育态度,不愿与一群“假模假式”的伪君子同流合污而没好好读书,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小说主要讲述了他在纽约的流浪经历,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他矛盾、苦闷而彷徨的内心世界。
  研究者对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批评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各种新的理论不断产生,研究者分别从后结构主义批评,精神分析,原型批评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解读。但是,国内学者从原型批评方面对作品的解读较少,主要有胡亚敏结合人类学、神话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的解读。本文将从作者原型、语言原型及人物、主题原型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原型。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而关于无意识,荣格又进一步将其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我们的人格和我们的生命之“根”,它在无形中把我们同远古的祖先联系在一起,把现代文明人的精神生活同原始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联系在一起。而集体无意识的主要载体就是原型。原型还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情感的表现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现象。它有着生理本能的、心理现象的和文化承传的不同维度。“人生中有多少典型情景就有多少原型”,“原型是典型的领悟模式,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遇见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我们就是在与原型打交道,而不管它是否具有容易辨认的神话性质和特征。”[1](P25)
  关于原型,弗莱曾说,“原型是一些联想群……在既定的语境中,它们往往有大量特别的已知联想物,这些联想物都是可交际的,因为特定文化中的大多数人都很熟悉它们。”[2](P102)“关于文学,我首先注意的东西之一是其结构单位的稳定性。比如说在喜剧中,某些主题、情境和人物类型从阿里斯托芬时代直到今天都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地保持下来。我曾用原型这个术语来表示这些结构单位……”[3](P48)
  一、作者原型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是个具有传奇性的人物。1919年塞林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城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15岁时就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背景的。[4]
  《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以后,塞林格就变得很孤僻。他虽然从未放弃写作,但在1951年之后,就很少公开出版自己的作品。他后期的作品也越来越倾向于东方哲学和禅宗。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周围围起铁丝网,身居密室,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显而易见,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身上多多少少影射了作者的想法,反映了作者的精神世界。
  霍尔曾说,为了正确理解荣格的原型理论,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原型不同于人生中经历过的若干往事所留下的记忆表象,不能被看作是在心中已充分形成的明晰的画面。母亲原型并不等于母亲本人的照片或某一女人的照片,它更像是一张必须通过后天经验来显影的照相底片。[5](P45)最终,塞林格成功地逃避了社会,而霍尔顿则躺在了精神病院。
  二、语言原型
  对塞林格的这部作品,人们从来都褒贬不一,然而有一点为评论家们所公认,这就是他使用了一种粗犷、俚语化、但却充满了生命力的口语语言。塞林格的笔触是清新的,“人们可以真正听到这个声音在说话,它真诚、善解人意”。[6](P)全书使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含有大量的俚语和口语,符合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之伟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其运用的口语体。新批评大将克里恩斯·勃格克斯和洛勃特·华伦主编的《美国文学创作与作家》认为,马克·吐温写赫克,“用的是赫克自己的口语,仿佛粗俗,实乃神奇”,[7](P1278)纵览《赫克》,全书都发自“一个声音”,那就是哈克自己的声音,“我”。作者大量采用方言土语,突出了人物的个性化。
  哈克和霍尔顿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说话,从一定程度上说,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原型就是《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三、人物原型
  小说主人公霍尔顿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提到反英雄,比之更早的青少年反英雄形象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哈克。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8](P22—23)哈克和霍尔顿有很多相似之处:哈克受不了道格拉斯寡妇对他进行文明规矩的教育,对教会办的主日学校桎梏心灵的那一套行为规范厌恶与反抗。霍尔顿就读的学校里的老师和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周围的人在他看来都是一群“假模假式”的家伙。他因不愿同流合污,屡次被开除,这实质上是对资产阶级现行教育制度的一种反抗。
  另外,虽然哈克和霍尔顿都是众人眼中的“坏孩子”,但又都是作者和读者眼中的“好孩子”。他们内心纯朴、善良。哈克努力帮助黑奴吉姆寻求自由,即使是与他毫不相干的流氓坏人,他也不想杀死他们。在第十三章,当哈克和吉姆最终顺利脱险,把那两个流氓留在即将沉没的破船上时,他并没有忘记他们的处境。文中写道,“我在想,就算是杀人犯吧,陷入如此的绝境也真够受的。”[9](P77)哈克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没有经过什么高等教育,但是他却懂得不能杀人,即使对方是个万恶不赦的坏人。同样,霍尔顿也是个内心纯洁善良的少年。当他去学校看望妹妹,他发现了墙上对妹妹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好的话语,他很气愤。“我真希望亲手把写这两个字的人杀掉。”[10](P186—187)不仅对小孩子,霍尔顿对修女这样的陌生人也是如此。当他遇见两位修女时,友善地和她们聊天,并且捐了钱。从上面可以看出,哈克和霍尔顿内心都非常纯洁、善良,愿意帮助别人。
  四、自由主题原型
  对自由的追求是小说《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全书主要围绕这一主题讲述了哈克厌恶传统的教育体制,受不了道格拉斯寡妇的文明式的管教而追寻大河上的自由生活的故事。自由是美国人民自建国后一直追求的目标,一切为了自由而战。现实中如此,作为反映现实的小说就更是如此。但是,每个时代的自由的涵义却又是变化着的。
  弗莱提出了“置换变形”的观念,他探索出文学的“叙述程式”,即神话—传奇—现实主义。他认为,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性线索在于原型的“置换变形”。就传奇文学而言,它是神话的直接变形。例如,欧洲中世纪流行的传奇圣乔治屠龙的故事,就可以看做是希腊的俄狄浦斯传说的置换变形。由此也可以推论,霍尔顿也是哈克的置换变形。象征自由的大河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已无处可寻。霍尔顿所受的教育是另一种形式的“文明的规矩”。但是,他们都追求自由,只不过,此时的自由已非彼时的自由。自由的涵义在当时颓废、腐败的资本主义社会已发生了“置换变形”。
  以上分析说明,一部小说的内容具有互文性,运用原型理论,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更深刻、透彻地理解小说,同时能够建立同其他作品的关联,以期探索文学的发展变化规律。
  
   注释:
  [1]荣格.集体无意识的概念[A].荣格文集[C].
  [2]弗莱.批评的解剖[M].1957.
  [3]弗莱.伟大的编码[M].1982.
  [4]美国《时代》杂志的文艺评论员杰克·斯柯(Jack Skow)也是美国数以千计的“塞林格迷”之一。1961年9月15日出版的那一期《时代》上,曾以首要地位刊出了他的特写,对塞林格的生平、思想、创作情况等作了比较详细的综合报道。
  [5]霍尔.荣格心理学入门[M].冯川译.上海:三联书店,1987.
  [6]Pobert F.Kierman(1983).American Writing Since 1945.
  [7]美国文学.创作与作家.纽约,卷二.
  [8]海明威.非洲的青山[M].纽约,1935.
  [9][美]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M].许汝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10][美]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咸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参考书目:
  [1]Jung,Carl G.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cious[M].trans.R.F.C.Hull,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1999.
   [2]Kaplan,Charles.Holden and Huck:The Odysseys of Youth.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Press Simon&Schuster,1997.
  [3]弗莱.批评的解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01).
  [4]霍尔著,荣格心理学入门[M].冯川译.上海:三联书店,1987(05).
  [5][美]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咸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责任编校:李亚绒)
其他文献
不久前召开的“企业兼并与破产洽谈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认为,企业兼并与破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发育基本成熟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竞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学生党员是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社会群体。因此,在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中践行建设学习型政党
笔者通过对孔子社会规范思想的梳理和分析,发现仁是其规范思想的基础和落脚点,礼则是实质性的规范形式,刑罚是孔子社会规范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乐则是辅礼达仁的重要工具。其中有
摩羯座,深思谨慎,自制力强,有强烈的责任感,也有很强的判断力和审美观,不喜欢作无谓的浪费,产当领导者的好材料……看到一月刊的小摩羯一定都在酝酿怎么过生日最吧?那你想过要一款数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不仅要有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还应有浓郁的廉政文化的支撑。如何把廉政文化与高校的反腐倡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高等院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路子,发挥廉政文化化在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因此,笔者拟就廉政文化建设、社会价值以及对策研究扼要作几点分析。  关键词:高校;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不拘泥于课标要求,又不超纲越标的新题型悄然登场,且频率颇高,这类试题既重视对学生双基的考查,又突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检测。下面就多彩的
本文通过对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的比较分析,尝试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发展动向。
笔者采用膈周局部取穴配合呼吸调节法治疗呃逆6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5例均为我院患者,其中门诊28例,住院37例;男44例,女21例;年龄17~79岁;病程2~10 d;其中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