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的乡土景观保护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pt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城镇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乡土村落景观保护是亟需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典型的村落大国,村落景观离不开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与我们的生存发展关系密切。然而,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很多人遗忘了村落生活的场所空间才是最宜人的环境。城镇大面积的扩建不断侵占乡村土地,破坏村落景观的形态,损伤乡土景观文化的根基。通过前述对乡土景观大范畴的调查和分析,本次选取吉林省典型的村落珍珠门村松岭屯,对此我们寻求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进行研究,协调好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和谐统一的关系,提高人们对乡土景观村落的保护意识,避免失去原场地的自然生境,力求将其打造成地域性特色乡土景观村落保护的范例。
  关键词:乡土景观;价值评价;景观保护
  一、选题背景
  随着当今世界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速度也在日益加快,但在速度快、效率高的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一味追求现代化生活的现象从城市蔓延到乡村,导致“千城一面”、村落形态破坏严重、传统文化丧失严重。村落建设陷入危机,村落构造与面貌的同化是这一危机的重要外在表现, 而结合乡土景观概念, 村落更新过程中“乡土性”的丧失乃是这一危机的内在实质。从我国目前的乡村建设情况来看,许多乡村还未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和自然价值,在经济建設的带动下朝着城镇化的大方向进行迈进,将农业弃之不顾,一头栽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中去。单纯地对乡村进行城镇化改造,使得乡村丧失了乡土特色,而最终改造建设后的乡村往往与城市建成区并无两样。
  因此研究乡村历史风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吉林省临江市花山镇珍珠门村松岭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然生态保持完好,享有“东关雪村——水墨松岭”的美誉。但伴随着城镇化的大潮席卷而来,受城市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乡村的传统文化和乡土特色正在被一点一点地替换。本文以乡土景观中的乡村历史风貌保护为对象,通过吉林省珍珠门村松岭屯乡土景观建设的发展进程和现状调查,将初步探索出适合松岭屯的乡土景观保护的具体性建议。
  二、松岭屯雪村现状
  地理区位:松岭屯雪村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临江市花山镇20公里外的偏僻山上,距临江市区西北部24公里,距珍珠门风景区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平均海拔900~1100米。这里是长白山脉延伸部分松岭山脉的深处,群山环绕,地势陡峭,梯田遍布,但因交通欠发达,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农业景观。
  气候:松岭区域属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白山地区较为寒冷的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冰雪覆盖率达95%以上。冬季接近准静止风区,雪情好,雪质纯净。10月中旬至次4月中,积雪深度在0.5~2米左右,雪质松散,成颗粒状。从初雪10月下旬,至终雪4月下旬,全年中有近6个月积雪期,将近半年的积雪期使雪景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该地最具特色的乡土景观之一。
  水体:临江素称“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因松岭屯雪村地处深山,地下水蕴藏量丰富,水资源的质量和使用率均较高,不存在紧缺的问题。尤其是到每年的春季,冰雪融化,反而常常会出现融雪性洪灾。现状基地水体来源于自然山体当中、具有较好水质,水流方向随地势自西北向东南流,形成自然曲折的形态,却因缺乏基础设施的维护,利用率较低。
  植被:松岭屯雪村地处深山,森林资源得天独厚,植物种类丰富,长势良好,森林覆盖率达83%以上。绿化率较高,自然环境优美。
  文化:松岭屯区面积11平方公里,共150余户村民,该村以关东木把文化遗风而著称,农田耕种、山野菜采集及中草药种植为村民主要生产方式,民风淳朴,民居风貌多保持东北林区的原生态结构,尚存有众多古朴的乡土建筑。
  三、综合保护价值分析
  根据国内乡土景观保护性建设来看,传统村落已成为景观设计行业的热点,也有内在的构成要素值得现代人去探究。目前,吉林省有150个传统村落有典型的地域性特色景观。通过各村落的信息搜查和问卷,最终选取了珍珠门松岭屯雪村作针对性研究。此村落具备保存较完整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我们对此做了如下两方面深入分析:
  (一)显性价值
  松岭雪村位于吉林省自然环境优越地带,周围地势地貌崎岖不平,环境优美。由于气候温度较低,雪景能形成该地一个重要的景观要素,结合地形不同易形成滑雪、雪雕塑等多样的活动。日本关东军当年也因此地地势严峻、易守难攻而在此设置据点建造炮楼并遗留至今。该地还有一条早期遗留的铁路火车道,每天大约有两趟车会在此停站。村落建筑作为一个村落的主体,整体风格与自然环境融于一体,它以不同的形式、材料组合成一个融于自然环境地貌之中的存在,是历史的见证者,具有围合内外空间的功能。松岭雪村具有多种多元素糅杂成的景观形制,建筑以夯土与木材搭建而成,人字形屋顶,嵌入墙面的实木凸出,错落有致的肌理和空间尺度,形成独特的韵律形态特征。松岭雪村生态环境受人为和化学物质干涉较少,优质的土壤资源肥沃,有较好的农业、植物药草和果园生产产业。
  (二)隐性价值
  传统村落是岁月历史最好的见证,乡土景观是文化精神的载体,是乡土经验的记载。松岭雪村曾由闯关东时期人类聚居演变而成,前后还多次经历日军的侵入,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凝结成今天的村落文化精神所在。村内具有多样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生活习俗,因为很多方面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多数人很少向外流出,并且他们保存了一些独特的方言、手工艺、风俗习惯、农耕文化及日常生活的方式。
  (三)潜在的旅游价值
  从国际发展的趋势来看,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民众关注的热潮。对于像松岭雪村这样保存相对较完整的传统村落来说,这是一个将乡土特色景观转化为经济收入的良好契机。因此,对于传统村落村民而言,保护原有的古遗迹对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村内有特色的建筑风貌、独特的民俗和手工艺物品等多样的地方特色产品,都将成为松岭雪村的名片。正是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人民的智慧吸引外来游客的参观,也因此扩大了该地的公众知名度。这里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古村风貌及淳朴的自然民风,曾多次有省内外的高校师生前来写生、游玩、采风,还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来此拍摄,并形成多个驻扎基地。   四、存在问题
  (一)城镇化推进强烈地冲击着乡土景观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与扩建,一方面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破坏了传统的村风村貌,原有的乡间小路变成了沥青柏油马路,裁弯取直的水泥路侵占了葱郁的农田,传统的乡土特色和氛围被一点一点覆盖,原有的自然绿色系统转变为坚硬灰色系统。至今,许多乡村目前还未意识到乡土景观的重要性,缺乏未来眼光和长远计划的意识都是滞后村落发展的绊脚石。
  (二)乡土景观保护意识匮乏
  最近,长春市被首批为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文化内涵资源的聚集地、近现代特征突出的北国春城来说,我们应“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提高城乡遗迹的保护意识。松岭雪村整体村民文化水平较低,经济水平低下,村民思想僵化,导致文化精神丧失,民俗特色蜕变,时常出现一些对传统历史风貌不利的资源。
  (三)乡村现状基础设施薄弱
  吉林省整体对传统村落的经济扶持力度不够,大部分村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年平均收入2~3万元,远远低于国家经济平均值。松岭雪村地势险峻、道路泥泞行走不便、导向系统杂乱、与外界交流不便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村落的进一步发展。
  (四)乡村环境质量差
  村内整体环境脏乱差、建筑分布零散、道路杂乱泥泞,导致水资源质量较差,传统自然的秩序美丢失,同时严重破坏了传统村落空间的延续性。
  五、保护建议
  (一)政府引导,村民为主
  传统村落有多年积淀下来的民俗文化,它不仅仅是农耕文明时代的反映,也是中华文明精髓的组成部分。特色的传统习俗和多样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与日常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而且经过历史长河延续至今,对于传统的松岭雪村更具有保护意义和价值。村内建筑历史感浓厚,大部分建筑由于结构稳定至今还未损坏,少部分应加以修缮。像这种有价值的村落,政府应带头宣传地方特色乡土景观的价值,引导村民保护地方乡土文化,适时制定相关地方性保护政策,避免城镇化下无长远性意识感的开发。遵循整体性保护原则,从每个村落整体风貌到每个角落抓起,鼓励政商人员投资,谨慎利用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将他们对传统村落的干预降到最小,尽量利用场地原有资源进行巧妙嫁接。开展一系列民俗民风的活动,政府应主动加入,形成与村民更亲切的关系。加大定时宣传村农村貌特色性乡土景观的力度,使本地村民对本土文化产生一种自豪感,同时引起社会的知名度,也吸引大量的外来游客带动村落的经济效益。
  (二)增强保护,注重传承
  乡土景观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有利于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独特的村貌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必会吸引国内外各地的游客。因此,增强村民保护意识,注重乡土村落传承,并遵循传统文化保护的原则,提倡全民参与性,构建村社一体化建设,并考虑村民的利益。邻里可适时增加互动交流活动,提高村民文化水平,也可在村内增添基础科普设施信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村民自觉保护意识,也能够增强村民对本土文化和自然景观产生的自信感和认同感。
  (三)保护先行,适度开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我们对传统村落更应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只有保护好乡村原生态风貌才能保住本身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松岭雪村在基于保护的原则上,可适度修缮和更新,提升村落的环境,建立一种隐性的自然秩序美感。随着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传统村落的更新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传统村落更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使村民认识到该村落乡土文化保护的重大意义。在特色文化保护完整的前提下,吸引大量游客来此参观、写生、游玩、摄影等,同时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六、结语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面对古村落的发展与更新,我们更应慎重考虑,合理开发。通过对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实地调研,乡土特色景观的综合价值分析,提取当地乡土文化的突出特色,将它融于村落更新的建设当中,这对乡土景观的保护性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9,(04).
  [2]黄昕珮.论乡土景观——《 Discovering Vernacular Landscape 》与乡土景观概念[J].中国园林,2008,(07).
  [3]徐文辉,罗俊,鲍承辉.新農村建设中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再现——以安吉港口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园林,2014,(07).
  作者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朱华,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张曌地,本科。河北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江南古典园林、景观设计。
期刊
作者简介:  周升(1986.4),女,江西人,南昌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黄琳琦(1989.8),女,浙江杭州人,南昌师范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国画山水。
期刊
作者简介:  邓兴荣,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4级在读研究生,专业: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设计理论研究。  李英,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4级在读研究生,专业:艺术学理论,研究方向:设计学理论
期刊
作者简介:  汤鹏:男,1971年3月出生于湖南益阳,1999年创办了派丽雅制衣有限公司,现任职于益阳市万利制衣有限公司。此系列民族服饰是作者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设计制作的适合现代都市女性的时尚民族服饰系列。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山东陵城区第六中学景观设计,阐述了校园景观的地域文化如何在传统中实现创新,以及校园的具体设计理念和校园整体的布局方式,力争使陵城区第六中学不仅成为现代校园的典范,而且能在山东地区体现出德州陵城的城市魅力,从而展现校园文化和校园特色,使师生们能够拥有一个生态优美、功能完善的生活空间。  关键词: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延续  一、校园中的景观设计  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是育人场所。
期刊
摘 要:在实地调研、访谈的基础上,以被访谈者记忆的物质载体陈设为讨论对象,对陈设品的混搭现状进行研究,讨论了陈设品背后的信息即主人身份建构信息和背后的文化现象。最后,通过对“新疆人”身份的后现代混杂性特点的呈现,唤醒大家对新疆这片热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关键词:陈设;身份建构;混搭  天山北坡公众家庭的审美调查,研究的重点是在没有设计师介入的状况下,普通公众对于自己居住环境的诉求与建构。通过对2
期刊
摘 要:纪录片《归途列车》真实地纪录了一个农民工家庭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生活境况。《归途列车》以其客观性真实再现了农民工、留守儿童以及春运问题,因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引发人们对当下农民工家庭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归途列车》;人文关怀;农民工;留守儿童;春运  近年来,底层叙事成为文坛上的主题,文学视线下移,底层小说日渐多了起来。然而,“以语言作为媒介的底层文学创作和批评,自身存在一个悖论:即底层是
期刊
摘 要:独立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一种以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全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作为独立学院的三本教育始终处于本科的末端、高职的前端,探索和创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一条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一干两翼;培养模式;平台  “一干两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象地将人才培养模式比作一架在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即以崇
期刊
摘 要:随着当今经济的不段发展,人们对于住宅区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今住宅区景观中的水景设计已成为人们在选择住宅小区时的关键部分。水景设计具有灵活、巧于因借等特点,能起到组织空间、协调景观设计变化等作用,更能明确游览路线,给人以明确的方向感。以福州枫丹白鹭为例结合水景设计、水景管理,来浅谈景观水景和水景管理中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水景设计;依水景观;水景管理  一、水景设计  (一)福州枫丹
期刊
摘 要:在多元文化和媒介环境变化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会受到多方因素影响。通过探讨合理利用视觉语言和视觉传播方式,以及高校校园文化视觉传播方式的构建发展现状,逐步完善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视觉传播上,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具体的案例,介绍推行过程中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科学地规划好校园传播方式。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视觉方式;传播实施路径;四川文理学院  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