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竞赛活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f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竞赛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尚存在管理模式松散、课程体系不能适应学生要求、缺乏持续发展的竞赛活动体系等的问题,通过完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优化学科竞赛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学科竞赛活动体系,充分发挥学科竞赛活动引领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学科竞赛活动;创新人才培养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培养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学科竞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质量工程”文件中明确将推进大学生竞赛活动纳入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的内容中。近年来,高校在全国性学科竞赛活动中的获奖情况被列入教育部“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在深化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以学科竞赛活动为依托,引导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万众创新环境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
  1 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意义
  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实践教育活动的一个载体,竞赛内容通常联系实际项目背景,应用性强。竞赛过程是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通过开展学科竞赛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有效补充理论教学。[1]在竞赛中获得创新成果,有利于学生产生自我成就感,激发其研究兴趣,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学科竞赛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和新理念,可以在学科竞赛这个载体上付诸实践。学科竞赛通常又涉及多个学科、多门课程,竞赛活动的开展能积极推动相关学科课程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2]同时,竞赛过程管理、竞赛效果评价的过程中,会突显出教学内容的不足,对教学体系的建设起反馈作用。以竞赛为契机,将问题纳入教学中去思考,进而对教学过程进行修订和完善,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活动,不断优化培养过程。
  2 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的现状
  2.1 管理模式松散不利于学科竞赛活动的长期发展
  规范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组织机构、严密的实施方案是顺利开展竞赛活动的前提,学校各类竞赛活动由几个部门分别管理,组织方案不同,奖励标准不一,出现工作割裂、奖励不平衡、挂一漏万的现象,不利学科竞赛工作的整体推动。学生是竞赛的主体,但是由于竞赛内容涉及的知识内容多、难度大,学生在对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专业认识不够、对竞赛了解不多的情况下,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参与竞赛的动力不足。近年来,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层出不穷,竞赛活动蓬勃发展却未能很好地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这和学校未能均衡推进竞赛活动、竞赛经费有限、缺乏良好的保障体制、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有关,给深入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和规范竞赛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2 课程体系不能适应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竞赛的要求
  现行的传统教学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各教学环节与实践活动的联系不够紧密,实验过程也多是对知识的验证、再现和重复,这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对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仍然不够,无法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另外,现有的教学体系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忽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对知识需求的差异,不能体现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学科竞赛作为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对学生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都较高,对课程体系建设尚缺乏从培养竞赛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的思考,未能很好地在具体教学内容融入竞赛所需的知识。
  2.3 学科竞赛活动体系制约竞赛团队的持续发展
  在各类竞赛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规范、科学、系统的学科竞赛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托学校相应的学科基础、专业特点和实践条件,结合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满足具有专业特色、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全方位的学科竞赛体系。[3]其中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强、学科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有团队合作精神和持续发展潜力的竞赛团队尤其重要。同时,若在队员结构、能力水平以及年级衔接等方面要考虑不全面,会出现团队断层,阻碍团队延续性和长期性地发展。
  3 学科竞赛活动为载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思路
  3.1 完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
  完善的学科竞赛管理体系是学科竞赛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障,要实现在学科竞赛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就要设立竞赛管理体系,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成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为了规范学科竞赛的开展,学校制定相关文件,明确各项竞赛的组织程序,对学校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职责作出规定,构建从学校到教师的分级协调、配合的创新管理体制。学校管理部门负责竞赛活动的总体筹划和管理,学院可根据专业特色、竞赛特点制定和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做好竞赛方案制定、负责人指导,竞赛负责教师则全面负责竞赛的运行。[4]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的评价办法、制定学科竞赛实施细则、实践场所开放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竞赛的有序开展提供规范化的制度保障。
  各学科竞赛组织机构应由组织领导机构和指导培训机构组成。承办单位设立组织领导机构,由相关领导担任机构负责人,机构内部成员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同时应指派专人负责赛事具体工作的协调落实。另一方面,组建由专家或赛事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组成的指导培训组,各项竞赛指定一人作为项目负责人,竞赛开展前提出科学合理的组织方案、指导培训计划,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指导,鼓励、支持业务能力强的教师跨学院指导相关竞赛。
  设立学科竞赛专项经费,根据竞赛的级别、性质、规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学院组织学生参赛;制定合理的经费使用办法和奖励方案,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在工作量、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2]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促进学科竞赛健康有序地发展,巩固学生竞赛创新的成果。   通过成立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学术性创新协会、学生社团等方式,使学生自发地开展课外学术活动、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培训、学术论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可加强学生与竞赛团队成员、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对学科竞赛活动的认识。依托表彰大会、网络宣传平台、科技成果展等形式,加大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开展科技节、素质拓展月等活动,建立相应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实验室,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营造浓厚的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参与热情。
  3.2 优化学科竞赛课程体系
  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对相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设立适应学科竞赛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学科竞赛活动的课程教学体系,就是以学科竞赛活动的全面开展为基础,以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为前提,将学科竞赛活动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由此建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
  从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上来说,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满足学生基础通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和创新实践训练的渐进式培养的要求,设置不同阶段的课程(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模块,在基础课程学习中打下基本科研素质的基础,在核心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进而形成一个与学科竞赛互动、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分层次的课程体系。
  将学科竞赛的内容融入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努力推进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调整加入部分与学科竞赛相关实践课程,推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进一步优化。[3]通过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实验室等实训基地开展基础实训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多样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
  3.3 构建合理的学科竞赛活动体系
  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学科优势、竞赛特点、学生发展要求,协调各类竞赛的开展、组建结构合理的竞赛团队,形成全程化、多层次的学科竞赛体系,才能发挥竞赛活动在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随着学科竞赛类型的不断增多,为了实现学科竞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就要求根据不同竞赛的组织形式及特点协调各类竞赛的开展。在组织学科竞赛活动时,既要考虑参赛条件不高、竞赛规模较广的竞赛活动,将其培育为参与程度高、受益面广、参赛规模大的实践活动;也要注重那些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学科竞赛,精选队伍参赛,培育竞赛增长点,将其树立为品牌竞赛活动,带动校内竞赛活动的开展。
  在建立学科竞赛团队时,既要针对各项学科竞赛的特点和要求、学校学科建设优势,也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竞赛能力、发展状况综合考虑,鼓励不同年级、交叉学科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形成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竞赛团队,对团队中不同能力、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成员,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全程化、多层次的学科竞赛体系,是指将各类竞赛分为“基本素质类、专业基础类、综合应用类、创新设计类”几个层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不同,组织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等不同级别的竞赛,从而使学生大学四年可在学科竞赛体系的引导下,参与到多种学科竞赛项目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培养了实践创新能力,有序、科学、系统地开展各项学科竞赛活动,真正达到全程化的目标和效果,[5]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樊星烁,王成,王迪,等.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24-26.
  [2] 刘亮,孙利平,张海涛,等.构建科学竞赛体系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长沙大学学报,2016,28(2):135-137.
  [3] 王蕾,张巧英.基于学科竞赛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5(6):43-44.
  [4] 张开洪,张颖,李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下的学科竞赛平台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214-216.
  [5] 蒋晓丹,丁霞军,帅永辉.基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模式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现代计算机,2014
  (23):56-58.
  [6] 师文庆,杨磊,李永强,等.学科竞赛:推动基础学科分类型分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载体[J].高等农业教育,2015,7(7):45-48.
  作者简介:邱慧(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随着交通基础工程的快速发展,大量的4线隧道不断涌现.当前在超大扁平隧道中,为了确保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存在施工分步多、施工临时支撑多、支护及拆除频繁等问题,不仅施工进度缓慢,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的拆除也存在巨大的施工安全风险.文章针对济南桨水泉超大扁平断面隧道Ⅳ级段灰质岩的特点,充分利用灰岩较高的地基承载力,开挖过程中,下台阶预留中部岩墙、上台阶竖撑和下台阶中部岩墙形成组合支撑,同时仰拱侧边的初期支
我国民间美术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尤其是藏族地区,藏族民间美术遍布整个青藏高原,是藏族民族精神的形象体现。将这些民间美术元素巧妙融入高
石膏质岩的溶蚀对隧道工程的建设及运营极为不利,研究其溶蚀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此类隧道的建设提供参考。宜巴高速公路部分隧道通过的地层含有石膏质岩,为了研究其溶蚀及
我科于1990年1月收治1例误服吡哌酸致血管性水肿的患儿,报告如下。患儿,男,1岁2个月。于玩耍中将该药1片(0.25g/片)吞入,30分钟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颜面肿胀;不痒,无声嘶,气
在隧道位移反分析方面,文章针对BP神经网络易过度训练样本及小样本精度较低的缺陷,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良好的泛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进行隧道工程的弹塑性位移反分析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实践活动环节,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其实施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项目管理策略,通过提高选题质量、完善过程管理、形成导师制度等措施促进项目有效实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意义的现状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培
摘 要:舞蹈是一种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情感演绎的艺术,其主要依靠各种肢体动作完成场景的表演。舞蹈本身具有非常多样化的社会元素以及角色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舞蹈教学作为高校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现方面应当引起重视,只有具有情感的艺术才能获得更多学生的喜爱。本文对高校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进行研究,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情感表现;舞蹈艺术
文章介绍了国内首条集复合地层、大落差纵向曲线、大坡度、高水压等特点于一体的富春江顶管工程注浆减阻系统的工艺措施、设备选择、浆液性能要求、注浆基站布置等相关技术。
摘 要:扶安青瓷是高丽青瓷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它既是高丽青瓷的大成之笔,又保留了唐宋青瓷之余风。可以说,扶安青瓷在朝鲜半岛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艺术地位。他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体,是独具魅力的陶瓷器装饰之一,具有极高的鉴赏和研究价值。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使得中国与朝鲜半岛的艺术文化交流也迈向了更高的发展层次。更多的艺术学者开始重新探索研究高丽瓷器与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渊源,这也使得
文章针对盾构隧道邻近深基坑推进的工况,进行室内缩尺模型试验,并建立了对应工况下的盾构隧道-土体-基坑围护结构三部分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同一工况下的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