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上高中的学生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往往容易混淆,原因在于学生对这两种用法不了解,下面就这两种用法做一下比较。
  对于使动用法,可以从使动词的语法功能来辨别。使令性动词后跟的是兼语,如,“它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其中,“它”是主语,“使”是谓语,“我”是“使”的宾语,同时也是“明白”的主语,“明白”就是“我”的谓语了,所以只要是使动用法,就一定会形成一种倒过来的主谓关系。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其中,“活”是使动用法,“使之活”,那么,就可以看成是“之”做主语,“活”做谓语动词,即“之活”(项伯活下来);再如,“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斗”是使动用法,就可以看成是“诸侯斗”(诸侯相斗),诸侯是主语,斗是谓语;再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其中,“从”是使动用法,那么,就可以看成是“百余骑从”(百余骑跟从)这样的主谓关系。不管什么词性的使动用法,都可以用这种判断方法来辨别。大家可以试试下面几个例子:“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三朝北盟会编》),“贵贱等,贫富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疏》),“根本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先生的恩德,真是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啊,可以看成“死(人)生,骨(长)肉”。只要符合这样的倒过来的主谓关系,就可以看成是使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用如动词的形容词或名词在充当谓语时,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谁或什么的一种用法。简单点说,“意动”就是一种主观意图,常常会译成“认为”“以为”“觉得”“把……当作”这样的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看法。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可以译成“觉得很奇怪”;“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的“侣”与“友”,可以译成“把……当作伴侣,把……当作朋友”;“孔子登东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字,可以译成“认为……小,觉得……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美”,可以译成“认为我美”;等等。总而言之,意动就是自己认为或觉得怎么样的这样的一种用法。
  这样,从语法和解释两方面来看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就变得很好判断了。
其他文献
人物是小说的构成要素,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也是探究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作品主题的重要途径。纵观通常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对人物本身的言行等去探究。其实,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完全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的方法,借助作品中其他的人物来分析需要分析的人物。据此,笔者依据语文教材的实例,来予以具体解读。  一、揭示生存环境,暗示人物命运  环境是小说的构成要素之一,也是人物的活动场所,环境决定了人
期刊
水浒一百单八条好汉齐聚梁山之后,哥儿们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偶尔下山打打土豪,劫劫富绅,遇到官兵来剿,权当玩场游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不亦乐乎。然而,这伙以所谓“忠义”二字纠集在一起的强梁,除几个像宋江一样的落魄文人之外,又有几人识文断字?这不,上山不久,山寨就因错字问题,闹出了不少笑话,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开始,好汉们初聚梁山,暂得安稳,天天酒肉,夜夜聚赌,通宵达旦,肆无忌惮。接连几次,有几个分寨
期刊
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会学生阅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阅读能力是中学生掌握各科知识和自学能力的基础,抓好语文中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悟生活,体会到人间的真、善、美,从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一、激
期刊
如何在新的课改形势下,让学生能够自主愉快地学习,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让学生能够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目的,是摆在教师面前最需要、也是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究、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为此,市区教育
期刊
《新课标》对诗歌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象和联想,能否通过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有对作品独到的感受和对作品的创造性理解。”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学习要求,培养他们学习诗歌的能力,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升鉴赏能力。结合以往的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学教师是实施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是连接高等教育与小学教育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稳定的中学教师队伍,对于整个德庆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职业满意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与结构的稳定与否,因而,必须了解教师职业满意度的状况。  通过对德庆县城乡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利于了解城乡中学教师职业满意度
期刊
茶余饭后打开电视倾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觉曾经遥远而枯燥的《论语》一下子变得丰富和温暖起来。于丹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有许多独到见解,豁然于眼前。但要真正走进《论语》,离孔圣人更近一些,还需亲自读一读。  细读《论语》,才真正理解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细读《论语》,让人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君子;细读《论语》,才明白
期刊
诗歌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寻找更合适的鉴赏方法。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笔者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言语“拆组”式教学策略。  一、言语“拆组”式教学策略的三个过程  这一教学策略包括三个部分,即“第一次组合”→“拆分”→“第二次组合”。  “第一次组合”,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诗歌文本整体感知的过程。由于整体感知是一个很抽象而又模糊的说法,因而,将这个过程具体划分为渐进的
期刊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感兴趣的是诗歌,而在诗歌当中他们最喜欢的是宋词。但是学生对于诗词的喜欢只是基于感官,一旦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他们就不知所以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他们的理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中要求:“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为此,在
期刊
考前冲刺,是学生复习迎考的攻坚期;考前冲刺,是教师指导备考的关键期;考前冲刺,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心期。如何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为2014年的高考打一场漂亮仗?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前冲刺阶段,这段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统筹安排,周密计划  考前30天,要统筹安排,分配好时间。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  5月1日——5月10日:常规备考阶段,每周模考,强化综合,回望教材,重温基础;  5月11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