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上高中的学生对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往往容易混淆,原因在于学生对这两种用法不了解,下面就这两种用法做一下比较。
对于使动用法,可以从使动词的语法功能来辨别。使令性动词后跟的是兼语,如,“它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其中,“它”是主语,“使”是谓语,“我”是“使”的宾语,同时也是“明白”的主语,“明白”就是“我”的谓语了,所以只要是使动用法,就一定会形成一种倒过来的主谓关系。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其中,“活”是使动用法,“使之活”,那么,就可以看成是“之”做主语,“活”做谓语动词,即“之活”(项伯活下来);再如,“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斗”是使动用法,就可以看成是“诸侯斗”(诸侯相斗),诸侯是主语,斗是谓语;再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其中,“从”是使动用法,那么,就可以看成是“百余骑从”(百余骑跟从)这样的主谓关系。不管什么词性的使动用法,都可以用这种判断方法来辨别。大家可以试试下面几个例子:“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三朝北盟会编》),“贵贱等,贫富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疏》),“根本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先生的恩德,真是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啊,可以看成“死(人)生,骨(长)肉”。只要符合这样的倒过来的主谓关系,就可以看成是使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用如动词的形容词或名词在充当谓语时,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谁或什么的一种用法。简单点说,“意动”就是一种主观意图,常常会译成“认为”“以为”“觉得”“把……当作”这样的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看法。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可以译成“觉得很奇怪”;“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的“侣”与“友”,可以译成“把……当作伴侣,把……当作朋友”;“孔子登东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字,可以译成“认为……小,觉得……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美”,可以译成“认为我美”;等等。总而言之,意动就是自己认为或觉得怎么样的这样的一种用法。
这样,从语法和解释两方面来看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就变得很好判断了。
对于使动用法,可以从使动词的语法功能来辨别。使令性动词后跟的是兼语,如,“它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其中,“它”是主语,“使”是谓语,“我”是“使”的宾语,同时也是“明白”的主语,“明白”就是“我”的谓语了,所以只要是使动用法,就一定会形成一种倒过来的主谓关系。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其中,“活”是使动用法,“使之活”,那么,就可以看成是“之”做主语,“活”做谓语动词,即“之活”(项伯活下来);再如,“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斗”是使动用法,就可以看成是“诸侯斗”(诸侯相斗),诸侯是主语,斗是谓语;再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其中,“从”是使动用法,那么,就可以看成是“百余骑从”(百余骑跟从)这样的主谓关系。不管什么词性的使动用法,都可以用这种判断方法来辨别。大家可以试试下面几个例子:“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三朝北盟会编》),“贵贱等,贫富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疏》),“根本固”;“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先生的恩德,真是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啊,可以看成“死(人)生,骨(长)肉”。只要符合这样的倒过来的主谓关系,就可以看成是使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就是用如动词的形容词或名词在充当谓语时,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谁或什么的一种用法。简单点说,“意动”就是一种主观意图,常常会译成“认为”“以为”“觉得”“把……当作”这样的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看法。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可以译成“觉得很奇怪”;“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中的“侣”与“友”,可以译成“把……当作伴侣,把……当作朋友”;“孔子登东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字,可以译成“认为……小,觉得……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美”,可以译成“认为我美”;等等。总而言之,意动就是自己认为或觉得怎么样的这样的一种用法。
这样,从语法和解释两方面来看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就变得很好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