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198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信息网络时代技术异军突起,运用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开展好教学活动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作为新的教学媒体,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展现它独特的魅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应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上历史课也如此,一段声形并茂的历史画面很容易引起学生历史的欲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本来看不见的历史时间变成看得见的东西,本来看不清的历史空间变成看得清的东西,从而有效地缩短时空差距,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时空表象和时空概念,形象地再现历史情景。例如:将电影《鸦片战争》中的某些画面,将电影《开天辟地》中的一些片段,将影视片《中国命运的决战》、《开国大典》中的精彩镜头等制作到历史课件中去,有的一分钟,有的几分钟,有的是场景,有的是三维动画,把它们分别用于历史课“鸦片战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人民解放战争”等章节的课堂教学,这些内容重现了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行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精彩的画面,让学生走入了过去的时光,重温了历史事件,这样历史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此时教师再适当旁白,巧妙设问,学生为了寻求答案则会出现议论、看书、思考的活跃场面,这样取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怎么样运用多媒体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件设计应注意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到画龙点睛之功
  对学生而言,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时间的距离,也有空间的距离,这种有“距离”的教学,学生往往感到陌生而遥远,很难激起学生热情的学习情绪,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学习中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到总结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征对这一境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教学情景。如:在设计《五四爱国运动》一课的课件时,我注意将“巴黎和会”的情况和“火烧赵家楼”等场面以视频资料的形式再现出来,在那群情激昂的场面和高亢的解说词的感染下,激发了学生对北洋军阀政府和卖国贼的愤怒,从而产生强烈爱国热情和对五四青年的敬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在这瞬间的结合中,产生成功的愉悦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媒体教学中,注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我们处在改革的时代,学生是创新一辈,将来的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人,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而这种思维必须从小培养。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一些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直观、具体,克服好学生学习和感受历史的心里距离,激发学习兴起,提高了认识内驱力,但如果长期这样教学,学生容易生活在一个缺乏抽象思维的教学空间所以制作课件时,针对课文内容编排适当的程序,同时,给学生留一定的想象思维空间,如:新课教学中,可设计一些能展示教学内在矛盾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系列思考题,运用动画效果含蓄调动学生主动进行思维,想象的积极性、开放性、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件设计要从学生切实感受出发
  一切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历史教学课件的设计一样,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辅导作用。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学,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更主要的是要善于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善于启发诱导、提示点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地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动探索的过程。如:在课后练习中,设计题型,使学生每回答对一道题,屏幕上就会出现“Yes”、“OK”、“Good”、“你真棒”等鼓励性的语言,同时,答得非常精彩的还会博得一片掌声,使学生既欣喜轻松,也接受了知识,又对自己充满信心。
  四、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扬长避短
  从最古老的画图到投影到现代的多媒体,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特有的功能和局限性,多媒体如临其境的视听效果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等,那么,在课件的设计和使用时,历史教师应善于在信息的海洋中精心筛选。
  策划,运用各种手段创设课堂情景,通过准备、简练、系统概括的语言,借助历史图片、影视作品、实况再现、采用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辅助教学,如,在《五四爱国运动》一节中,我将“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用实录和配音,使学生沉浸在历史的画面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课件制作中,要防止一味追求丰富多彩的效果,而忽略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规律,只把注意力转移然鲜艳的图象上,而无心领会这些图象中所蕴藏的实质目的,课件要做到巧妙运用,扬长避短,最好地发挥它的生动深刻的一面。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增强了教学的典型性,形象性和创造性及历史内涵的深刻感染力。同时,要注意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负面影响,深入备课,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深入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传统教学评价及其理念指导下的“好课”,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非常必要。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那么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新课程提出的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新的评价体系有力地冲击了我国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发了众多教育工作者
期刊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难点就是我们教师感到头痛所在。新课标对小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动笔、快乐习作,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的,口中要说得用文字写下来,写出心中的快乐,写出心中的喜悦,消除心中的困惑与烦恼。  我们经常发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从着手、无话可写或者应付了事的现象。长期以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费时费力,收效
期刊
摘要: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利用课堂教学,推行了在素质教育的现代德育意识上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生物科学的发展不同于其他的理科,往往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无数科学家的实验总结出某一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科学知识生物发展学生发展教育  2l世纪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纪,国际间的剧烈竞争,国内改革开放和建设,对人才的知识能力,思想意识,道德水平等方面的素质,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时代
期刊
前几天参加了全省的一个关于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的教研活动,各具特色的观摩课以及专家的专题报告与点评给了我许多启发,或者说是让我对初中英语阅读课重新有了认识。  在进入公立学校以前,我在一所私立学校教高中的英语,因为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有所不同,它的听力,阅读,语法和综合技能各成一个课时,所以老师们都是一个课时一个侧重,分得比较清楚,比如第一课时,听力,第二三个课时,阅读,第四个课时,语法,第五个课时
期刊
摘要:反思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智活动。对于教师的教学而言,它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省和批判,并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  关键词:英语教学 反思 内容 必要性  反思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智活动。顾名思义,也就是人有意识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一种能力。这种有意识的反省和思考行为是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通过教学反思
期刊
人文素质,又称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后凸显出来的气质修养,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因此,可以泛指人对社会观念,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积累,以及人对社会和人文现象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人文教育,中学历史教育在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中学历史教育必须革新
期刊
现行的初中JEFC教材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课本中口语和书面语两部分密切关联,融为一体,而听、说、读、写的训练顺序是: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先于写。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语言尤为重要。但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在课后很少有英语听、说训练的机会: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在实
期刊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教育思想也在不同的更新,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突破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教育思想——生本教育,是一种很成功的教育。它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热爱学习而设计的教育
期刊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大纲,要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
期刊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将要发生,只有当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望晨光之熹微》——郭思乐  人类在不断探索中,对某一事物的研究,养成了一个思维习惯——寻根溯源。对于“教育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古今中外,见仁见智。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是要立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则认为:“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