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教学中的新理念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china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中诗歌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引下,薛深刻领会《大纲》精神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允分认识诗歌教学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搞好诗歌教学工作。
  1 利用诗歌教学,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诗歌音韵和谐,内涵极为丰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媒介之一。我们知道,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生和生命的探索和理解。在诗歌创作中,一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对题材、意象的选择和喜好,或是他在诗作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情趣。可以说都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外现。因此,适时的、有针对性的通过诗歌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教学中应把诗歌诵读和写作作为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步骤,让学生在吟诵中熏染,在吟诵中感悟,在吟诵中积淀、升华。让他们在吟咏中感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本色;感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感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矿达和真挚;感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惊喜和期盼;感受“兴,面姓苦,亡,百姓苦”的沉重和悲哀;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美和雄奇;感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的懊悔和理智;感受《卖炭翁》中劳动人民的艰辛和疾苦……总之,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认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的喜怒哀乐,提高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铸就他们百折不挠的意志,帮助他们形成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气质,从而达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 利用诗歌教学,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核心所在。而诗歌的“教化”功能,可以说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些流传千古的诗歌名篇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作者忘身报国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激荡在我们心中的澎湃汹涌的爱国主义情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始终如:一地把诗歌教学和爱围主义教育结合起来,用诗教这一简练、明快的独有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他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周、保卫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3 利用诗歌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中学阶段是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趋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中,应始终渗透着美育成分。新世纪语文课程标准也首次彰显了中学语文课程注重审美的基本理念。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语文学科的独特与唯一体现在它与艺术的接壤和交融上。而艺术的第一特质即是审美特质。那么,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就应开辟出一片美的天地,在这片天地中,诗歌鉴赏应该是其中最明媚的一处风景。当“大漠孤烟烟,长河落日圆”珠矶般的语言在唇齿间萦回的时候,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无限风光在眼前若隐若功的时候,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节奏在耳铿锵回响的时候,我们无法否认,其极富艺术美感的语言会让学生获得难以言传的审美体验。遗憾的是,当今的中学生似乎更热衷于时尚、娱乐新闻、球赛胜负、明星私人生活;热衷于流行音乐、网络游戏;热衷于诸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而对中华民族积淀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却不屑一顾。正是缘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更应该通过语文教学特别是诗歌教学来让学生接受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熏陶,让他们充分领略我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中国古典诗歌中体现的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利用诗歌教学,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编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歌数量之。题材之广,作家之事,前所未有。从《诗经》到《离骚》,从汉乐府到新乐府,从“建安七子”到“初唐四杰”,从陶渊明到王维、孟浩然,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欧阳修、“三苏”、王安石,还有陆游、辛弃疾、李清照……基本上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全貌。而且所选作品都是千古绝唱,读后让人不禁击节叫好,拍案叫绝!其富有美感的语言,其抑场顿挫的节拍,其寓含哲理的佳句,其色彩明朗的画面,其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其直冲云霄的万丈豪情,其乐观旷达的博大胸襟……无不折射出中国古典诗歌的无穷魅力。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诗歌并不仅限于熟读成诵,更重要的是要领略其中的人文性,感受诗歌作为语文教学中央一片天地的无穷奥妙,引导他们进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世界,从而达到增舔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
  5 利用诗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深深懂得这一点,她没有向求教于己的香菱讲解如安排构思,如何进行推敲,而是先让其熟读古诗,一边读一边琢磨,后来香菱终于写出了令人喝彩的诗歌。我们的学生在熟读、背诵、赏析了大量的诗歌后,基本对诗歌的语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淀,对诗歌语言的魅力有了一定程挥度的感受,他们会时不时产生“诌”两句的冲动。那么,当我们的一个个“香菱”有些技痒,忍不住自己想试一试时,我们应适时鼓励他们,鼓励他们把思想变成文字。哪怕写得稚嫩、笨拙,也是倾注着自己心血的创造,也是有新意的真声音。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会对写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营造一个学生勇于写诗、乐于写诗的氛围,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尽情歌颂自然,歌颂青春,歌颂劳动人民,歌颂真善美,让他们抒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学习中的喜怒哀乐,展现生活的美好和对未来的憧憬并乐此不疲。
   总之,诗歌教学不仅给语文教学开拓出了更广阔的天地,而且也给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美育等搭建了一个平台。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进一步搞好诗歌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
其他文献
在平常的谈话中,常听到一些老师发牢骚:读二年级了,连18-2=?都不会,真是“三八”;或者是“这次的作业,不够一半人交给我,你说气人不气人”,而我教的学生,你天天面对他们,他们不但不厌烦,反倒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学生对我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依恋呢?那是因为我在跟学生合作中,处处注意架起互爱的桥梁,让学生在充满师爱生,生爱师,生爱生的互爱中,幸福教育中快乐成长。  1 热爱每一个学生   记
期刊
【摘 要】 后进生的培养是教育工作中的“苦差事”,但做好这项“苦差事”,也是教育工作中有意义的事情,同样也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为后进生的转化倾注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 小学 后进生 培养  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自豪的事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同时,我认为帮助后进生,使他们获得进步,获得发展,也是自豪的事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宋庆
期刊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奉献,为学生服务是教师的奉献所在。不放弃一个学生,用爱和赞美去包围每一个学生,你会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美。  相信每个班级总会有那么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是不爱学习的学生。而往往有的老师会一味地教育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让他们好好学习;而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无可奈何,任其发展。总觉得这些学生再用功学习也是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进程。因为他
期刊
必趣是人的基本情感之一。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他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的力量。”有了兴趣,就可以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欲。会表现为“乐学”,会转化为一种钻研精神,是自我发展必不可少的认知内驱力。《吕氏春秋》也对乐学进行了心理分析,认为如果一个人把学习当作一种苦差事,他虽然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效果毕竟不大;反之,如果一个人能从心理上把学习当作一种乐事,能够真心沉浸在学习的乐
期刊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人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向神往,优先给予注意。学科兴趣是一个人从事学习、工作等活动的内在心理需要,也是同学们选择专业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因此小学教育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做起。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呢?下面我就自己从教十几年来的做法和经验谈点粗浅的看法。  1 读书工程常抓不懈   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同时也
期刊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  1 发扬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题,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而无须压抑,不必担心
期刊
当今社会,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孩子存在骄气、任性、懒散等毛病。教育“问题学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我们教育者,如果没有正确引导,没有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就没有尽到职责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问题学生”我们也需多关注啊!“问题学生”我们该如何教育呢?  1 从兴趣入手,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感化赞识,使之动之以情,晓之认理,潜移默化  前两年,我教过这样一个二年级学生,他的个性较古怪,
期刊
【摘 要】 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智力的核心,它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形象、概括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一个人的思维品质与他的创造力直接相关,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磨砺学生的思维品质。磨砺思维品质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①运用“脑图”从阅读开始,拓展思维空间;②运用“信息交合法”,有效训练学生思维;③感受生活,观感问悟;④注重立意上的创新,有效激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但我们一些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理念,却从传统教学的“满堂灌”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结果让“自主”变成了“自流”,“放松”变成了“放纵”。比如,有的教师课堂上尽量少讲,所有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将学生有价值取向性错误的答案看做是“创新”的火花,不加纠正,甚至无比珍视,大肆宣扬,把它当做精彩的课堂生成……这一切,势必使得我们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左右逢源,形成合力,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合乎新课改时代特色的变革。新课程改革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也更离不开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班集体。  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求班主任老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挖掘其潜能,发挥其特长,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及成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