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理念下对语文教学的思考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依托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设计语文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认真领会课程改革理念和研究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来设计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我深深意识到,只有从根本上依托课改理念、遵循课程标准,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真正体现课改精神。
  
  二、结合学生已有体验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面对这些鲜活的个体,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剥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体验,而是应积极地接纳他们的感受和声音。更何况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是通过恰当的方式让他们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我都会鼓励学生就自己从电视、报刊、课外书上所了解到的与这些文章有关的一些事谈谈自己的看法,在相互补充、借鉴、比较中,达到新旧知识的整合。在上《中国石拱桥》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感知、观察、调查来走近和了解我们身边的桥(林埭的清溪古桥,乍浦的通天桥以及正在兴建的跨海大桥),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进行学习探究,将课本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语文知识,不但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通过精心预设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改认为: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的,而是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一个关键是通过精心预设设计出既符合学生经历,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的问题。
  我如此设计,是为了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对准学生的心灵重重弹拨,让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心灵“对接”,唤醒学生对父爱的感觉,调动他们相似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父子之情。
  
  四、利用学科渗透拓宽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教学中,我教全班47名同学在网上申请了个人邮箱,为他们下载资料、储存个人作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我还告诉同学们一些常用网站地址,如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新概念作文、百度、嘉兴教育网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如果你喜欢绘画,那么就用你手中的笔再现富春江的山光水色;如果你想尝试当一回导游,那么就请你选取富春江的几个景点,为同学们介绍富春江的景致;如果你擅长朗诵,那么就请你选取一段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同学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其他的方式再现富春江的景致。最后我们将运用幻灯片、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展示大家的作品。学生积极踊跃地投入这次活动,他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各自的特长,以自己的方式再现了富春江的景致。两位学生从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并精心制作了演示文稿,为同学们补充介绍了富春江的景色。几位学生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富春江的景色,他们的画作获得了同学们的满堂喝彩。
  
  五、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案完善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案,也应在语文教学中正常运行,切不可以原有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评价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与学,应由过去的注重知识的评价,转变到现在的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现在与此课程理念完全匹配的评价机制还未健全,教师应当对学生平时表现,如课外阅读情况、上课参与情况、资料收集情况、写作能力情况、动手情况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奖惩方案。也可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努力思考、创造性地完成学习内容,最终使语文课堂教学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其他文献
说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就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我们往往轻率为之,三言两语,以“见红”为原则;或者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或者用写鉴定、做总结的语言,严肃而呆板,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
期刊
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人教版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意义重大。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今过程就难以畅通:从认知心理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实践道德要求的能力。    一、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
期刊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一、角色扮演,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
期刊
今年我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所有高中数学教师的新课程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非浅,也使我觉得在新课程下应该重新评价学生。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进步、现状、发展趋势和需要得到的帮助等,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科学地从事数学教学
期刊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常又被看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志,所以,应用题教学日益被广大数学教师所重视。而由于应用题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尽管师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应用题不感兴趣,有的甚至把学习应用题作为一种负担,影响了应用题的学习。现阶段,新课改已经开始很长时间,新课程理念指导着广大教师进行着课改。那么,对现教材中的应用题教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每举中的   
期刊
历史作业应该以新课标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力求新颖多样、面向全体、学以致用,达到有效作业与有效教学的有效结合。    一、设计充满活力的历史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作业可以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
期刊
摘要:中学生物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中等生物科学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知、情、意、性、行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德、智、体、美劳等隐性教学课程不容忽视。  关键词:生物教学;隐性课程;内容;教育;途径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学生物学开设的课程包括生物学课程和生理卫生课程,这些课程就是显性课程,但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仅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等“三基教学”尚不能实现中学生物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