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晨起叩齿100~300次,不仅能保护牙齿,使牙齿更坚固,还能激发肾气。
人们常说“笑掉了大牙”,这笑自然是件开心的事,但掉牙则不妙。牙齿的松动或是过早的脱落,必然影响食物的摄入和营养的吸收。患有牙病便更是糟糕:一方面易引起牙痛和口臭,另一方面会引起其他疾病,其中就有让人伤“心”的急性心肌梗塞。因此,有一口好牙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晨起叩天钟,是一种牙齿保健方法。叩天钟即叩齿,最早见于汉代医学典籍《养生方》:“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蠹虫,令人齿牢”。
叩天钟是怎么做的的呢?尽管叩天钟功效奇妙无穷,但是练习的方法却很简单,具体如下:
起床时,将口目微闭,舌尖轻顶上腭,双手叠放于肚脐处,自然呼吸。先叩两侧大牙,其次叩门牙,最后再错位叩犬齿,各叩100~300次。牙齿好的可重叩,但力度不可过大、过猛,否则会伤害牙齿或是咬着舌头。牙齿不好的可轻叩(能听到声音即可),或是轻重交替叩。叩齿完后,用舌舔牙周3~5圈,再将口水慢慢咽下即可。
叩天钟的养生方法,在平时也可以练习,经常做,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不过,如果是饭后练习叩天钟,最好先漱口或是刷牙。因为口腔中的食物残留,尤其是酸性食物残留,会对牙齿产生很强的腐蚀作用。此时再加上叩天钟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加快对牙齿的磨损。
晋代的医学养生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清晨叩齿过者,永不动摇”。就是说早晨叩天钟可保护牙齿。卯时(清晨5点~7点)是保护牙齿健康的“山海关”。
因为晨起时,人体经过一夜的休息,牙周组织处于松弛状态,牙齿有些松动,此时练习叩天钟,则可坚固牙齿。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即是说齿和骨都依赖于肾气的充足。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反之,则牙齿易于松动或过早的脱落。而叩天钟就是通过对牙齿的刺激,激发了肾气,疏通了牙与牙龈间血脉,不仅使牙齿变得更加坚硬稳固、丰润光泽,还能清除口腔异味和预防牙病。《陆地仙经》中说:“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永无虫牙之患”,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了。医书《直指方》记载:“百物养生,莫先口齿”,很多长寿老人的长寿奥秘就在于此。
叩天钟,不仅能够激发肾气,保护牙齿;而且还能锻炼经脉,刺激气血的流通,是一种防病延年的养生功。因为在人体的十二条正经之中,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脉,经过我们的上下牙龈,它们分别是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证治准绳•杂病》曰:“齿分上下龂(亦作龈,齿根肉也)。上龂属足阳明胃经,下龂属手阳明大肠经。”牙龈病多与胃、大肠的疾病相关。比如一个人感冒了,如果还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就会导致牙龈肿痛,我们吃消炎药后,牙龈可能会不肿痛了,但稍不注意就又会复发。这是因为感冒使大肠经堵塞了,煎炸食物产生的火沿着大肠经传到牙龈上了,这时候如果敲大肠经,把大肠经敲通了,牙龈肿痛就不会复发。同样,如果一个人胃火过旺的话,热炽之火便沿足阳明胃经上炎,会造成上牙牙龈肿痛,并会伴有口臭灯症状。这时候临床上通常会取足阳明胃经进行针灸调理,去除胃内实火,牙龈就不会肿痛了。
叩天钟即是锻炼了这两条经脉,刺激了经脉中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明代百岁老人冷谦在谈及长寿手秘诀时,就曾强调“齿宜常叩”。而清高宗乾隆帝,更以“齿宜常叩”作为养生之诀,成为了封建社会寿命最长的皇帝。
另外,还有一种叫“闭天门”的健齿法,即是在大小二便时,咬紧牙齿,便后一分钟再放松,也可强肾固精,经常练习,必将受益无穷。
叩天钟可预防牙痛反复发作
晨起时,先不说话,做叩天钟30次左右,再辅以赤龙搅海,用生出的唾液漱口30次左右,患牙一侧可多漱几次,然后再将唾液分三口慢慢咽下,重复3次即可。空闲时可多多练习,长久坚持,可预防牙痛反复发作。
人们常说“笑掉了大牙”,这笑自然是件开心的事,但掉牙则不妙。牙齿的松动或是过早的脱落,必然影响食物的摄入和营养的吸收。患有牙病便更是糟糕:一方面易引起牙痛和口臭,另一方面会引起其他疾病,其中就有让人伤“心”的急性心肌梗塞。因此,有一口好牙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晨起叩天钟,是一种牙齿保健方法。叩天钟即叩齿,最早见于汉代医学典籍《养生方》:“鸡鸣时常叩齿三十六下,长行之,齿不蠹虫,令人齿牢”。
叩天钟是怎么做的的呢?尽管叩天钟功效奇妙无穷,但是练习的方法却很简单,具体如下:
起床时,将口目微闭,舌尖轻顶上腭,双手叠放于肚脐处,自然呼吸。先叩两侧大牙,其次叩门牙,最后再错位叩犬齿,各叩100~300次。牙齿好的可重叩,但力度不可过大、过猛,否则会伤害牙齿或是咬着舌头。牙齿不好的可轻叩(能听到声音即可),或是轻重交替叩。叩齿完后,用舌舔牙周3~5圈,再将口水慢慢咽下即可。
叩天钟的养生方法,在平时也可以练习,经常做,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使皱纹减少,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不过,如果是饭后练习叩天钟,最好先漱口或是刷牙。因为口腔中的食物残留,尤其是酸性食物残留,会对牙齿产生很强的腐蚀作用。此时再加上叩天钟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加快对牙齿的磨损。
晋代的医学养生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清晨叩齿过者,永不动摇”。就是说早晨叩天钟可保护牙齿。卯时(清晨5点~7点)是保护牙齿健康的“山海关”。
因为晨起时,人体经过一夜的休息,牙周组织处于松弛状态,牙齿有些松动,此时练习叩天钟,则可坚固牙齿。中医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即是说齿和骨都依赖于肾气的充足。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反之,则牙齿易于松动或过早的脱落。而叩天钟就是通过对牙齿的刺激,激发了肾气,疏通了牙与牙龈间血脉,不仅使牙齿变得更加坚硬稳固、丰润光泽,还能清除口腔异味和预防牙病。《陆地仙经》中说:“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永无虫牙之患”,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了。医书《直指方》记载:“百物养生,莫先口齿”,很多长寿老人的长寿奥秘就在于此。
叩天钟,不仅能够激发肾气,保护牙齿;而且还能锻炼经脉,刺激气血的流通,是一种防病延年的养生功。因为在人体的十二条正经之中,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脉,经过我们的上下牙龈,它们分别是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证治准绳•杂病》曰:“齿分上下龂(亦作龈,齿根肉也)。上龂属足阳明胃经,下龂属手阳明大肠经。”牙龈病多与胃、大肠的疾病相关。比如一个人感冒了,如果还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就会导致牙龈肿痛,我们吃消炎药后,牙龈可能会不肿痛了,但稍不注意就又会复发。这是因为感冒使大肠经堵塞了,煎炸食物产生的火沿着大肠经传到牙龈上了,这时候如果敲大肠经,把大肠经敲通了,牙龈肿痛就不会复发。同样,如果一个人胃火过旺的话,热炽之火便沿足阳明胃经上炎,会造成上牙牙龈肿痛,并会伴有口臭灯症状。这时候临床上通常会取足阳明胃经进行针灸调理,去除胃内实火,牙龈就不会肿痛了。
叩天钟即是锻炼了这两条经脉,刺激了经脉中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明代百岁老人冷谦在谈及长寿手秘诀时,就曾强调“齿宜常叩”。而清高宗乾隆帝,更以“齿宜常叩”作为养生之诀,成为了封建社会寿命最长的皇帝。
另外,还有一种叫“闭天门”的健齿法,即是在大小二便时,咬紧牙齿,便后一分钟再放松,也可强肾固精,经常练习,必将受益无穷。
叩天钟可预防牙痛反复发作
晨起时,先不说话,做叩天钟30次左右,再辅以赤龙搅海,用生出的唾液漱口30次左右,患牙一侧可多漱几次,然后再将唾液分三口慢慢咽下,重复3次即可。空闲时可多多练习,长久坚持,可预防牙痛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