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教师一直在探究高效的教学方法,希望学生在学习基础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审美能力等也随之升高。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美术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实现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创新,以此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等素养也随之升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阐述小学美术教师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创新,以此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审美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8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一直在进行积极地探索,希望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也在课堂中获得进一步发展。美术学科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教师们应该从小就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实现教学创新。美术课堂的创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不断提升与发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激趣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是新课改以后教师们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小学美术学科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所以教师们一直在探索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此实现教学创新。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境的方式展开美术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审美兴趣,为其以后学习夯实与生活夯实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石壁上的九色鹿”一节内容时,小学美术教师一上课先将丝绸之路的线路图呈现出来,并讲述了三大石窟中故事,促使学生对石窟中的壁画产生了兴趣。待学生的兴趣提升后,教师又重点突出了石壁生的九色鹿,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思考华中一共画了几只鹿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快速认真地观看图片,并探寻着这些壁画中鹿的不同之处。随后,教师又借助学生的回答情况将剪影式造型的过程呈现出来,促使学生从中了解到剪影式绘画的特点。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锻炼,审美能力也会随之升高,为后面深度学习绘画的技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是当下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既可以将课堂打造成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拓展课堂的效果。传统教学观念下,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因此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都不高。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所以小学美术教师也尝试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创新,促使学生通过直观地形式观看图画的同时提升其审美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团扇”一节内容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将各式各样的扇子图片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指出自己喜欢的扇子类型并说出具体的原因。很多学生在观看了图片后分别从图象、种类、色彩等角度分析了喜欢扇子的原因,教师也由此引出团扇,并将古代名人创造出来的团扇图片呈现出来供其观赏。教师也由此讲解了关于团扇的来历、团扇的绘制方法等内容,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既可以收获绘画技能,也可以促使其审美能力不断提升。如此,通过多媒体教学,发展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生活是一门艺术,艺术又源于生活,要想促使学生的艺术水平不断提升,必须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小学美术就是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的培养意义重大,但是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们可以尝试通过练习生活展开教学。在联系了生活实际的美术课堂中,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审美情感也得到了培养,为以后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例如,学生在学习“书包”一节内容时,教师一上课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每天上学需要带什么,并由学生给出的书包答案引出线描这一知识点。随后,教师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将线描分为风景、人物和静物三大类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对实物的线描产生兴趣。隨后,教师再请几名学生将自己的书包放到讲台上面的桌子上,促使学生尝试分别从正面、侧面和后面三个不同的角度用线描出书包的外形。生活话题的渗透使得美术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学生们的参与度也随之升高,他们在积极主动参与描线活动的过程中审美情感也在逐步生成,综合能力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言以蔽之,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要将审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审美能力等素养不断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寿银, 韦祖妍.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 读天下(综合), 2019(10):248-248.
[2]王丽娟.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黑河教育, 2020(5):66-68.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朝阳小学 723200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审美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8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教师们一直在进行积极地探索,希望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也在课堂中获得进一步发展。美术学科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教师们应该从小就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实现教学创新。美术课堂的创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不断提升与发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创设相关情景,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激趣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是新课改以后教师们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小学美术学科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所以教师们一直在探索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此实现教学创新。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境的方式展开美术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审美兴趣,为其以后学习夯实与生活夯实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石壁上的九色鹿”一节内容时,小学美术教师一上课先将丝绸之路的线路图呈现出来,并讲述了三大石窟中故事,促使学生对石窟中的壁画产生了兴趣。待学生的兴趣提升后,教师又重点突出了石壁生的九色鹿,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思考华中一共画了几只鹿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学生快速认真地观看图片,并探寻着这些壁画中鹿的不同之处。随后,教师又借助学生的回答情况将剪影式造型的过程呈现出来,促使学生从中了解到剪影式绘画的特点。在问题情境中,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锻炼,审美能力也会随之升高,为后面深度学习绘画的技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是当下教育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既可以将课堂打造成学生的学习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拓展课堂的效果。传统教学观念下,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因此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都不高。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所以小学美术教师也尝试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创新,促使学生通过直观地形式观看图画的同时提升其审美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团扇”一节内容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将各式各样的扇子图片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指出自己喜欢的扇子类型并说出具体的原因。很多学生在观看了图片后分别从图象、种类、色彩等角度分析了喜欢扇子的原因,教师也由此引出团扇,并将古代名人创造出来的团扇图片呈现出来供其观赏。教师也由此讲解了关于团扇的来历、团扇的绘制方法等内容,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既可以收获绘画技能,也可以促使其审美能力不断提升。如此,通过多媒体教学,发展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生活是一门艺术,艺术又源于生活,要想促使学生的艺术水平不断提升,必须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小学美术就是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的培养意义重大,但是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们可以尝试通过练习生活展开教学。在联系了生活实际的美术课堂中,小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审美情感也得到了培养,为以后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例如,学生在学习“书包”一节内容时,教师一上课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每天上学需要带什么,并由学生给出的书包答案引出线描这一知识点。随后,教师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将线描分为风景、人物和静物三大类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对实物的线描产生兴趣。隨后,教师再请几名学生将自己的书包放到讲台上面的桌子上,促使学生尝试分别从正面、侧面和后面三个不同的角度用线描出书包的外形。生活话题的渗透使得美术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学生们的参与度也随之升高,他们在积极主动参与描线活动的过程中审美情感也在逐步生成,综合能力也由此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一言以蔽之,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要将审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审美能力等素养不断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寿银, 韦祖妍.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探讨[J]. 读天下(综合), 2019(10):248-248.
[2]王丽娟.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黑河教育, 2020(5):66-68.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朝阳小学 7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