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的设问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态度。而在一些阅读示范课中,教师的有些设问只是追求课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缺少思维价值;有些设问不着边际,学生无从回答,犹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有些设问刻意拔高,不像是在学语文。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那么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同时又有思考力呢?笔者认为对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做一个精当的主问题设计是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的。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应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的课堂活动引爆点、牵引力和粘合剂,在教学中显着‘以一当十的’力量。”所谓主问题,就是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性问题。它是理解文章的关键点,抓住了“主问题”就能纲举目张,统领全文了。余应潮老师曾这样说过:“在以‘主问题’为线索的阅读教学中,由于一般性提问的‘量’的大大减少,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内容,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可以说,“主问题”最大的教改意义就是,有效地避免了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教师能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或问题将学生深深地引入课文,激發学生的讨论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呢?
  一、文本题目问题化
  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是作者仔细斟酌,反复推敲拟定的,寄寓着作者的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匠心。课文的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它简洁醒目,往往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凡是能够体现思路、揭示重点、统帅全文的题目一般都可作为设计主问题的突破口。
  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的教学,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后,我从解题入手设计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主问题:作者为什么说没有新闻呢?既然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文章呢?请用原文回答。标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否定句,类似的句子文章中又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介绍完背景材料之后,作者说“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这句话承上启下,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一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第二次是结尾:“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除了呼应前文之外,还突出了文章主题。意思是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每一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看到这些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看到那些真实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学生抓住这一连串的否定句的同时,奥斯维辛这个被纳粹颠倒了的世界就展现在学生眼前了。
  二、文本内涵问题化
  如《小狗包弟》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它叙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再现了作者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融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本文能力目标是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和记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教学的难点是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和忏悔意识。怎样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有效地呈现问题最为关键。我们可以抓住文章最后一句进行主问题的设计。“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①作者究竟怀念包弟什么?②“歉意”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③文本写了两个“人与狗”的故事,前一个写狗对人的忠诚,后一个写人对狗的背弃。两者比较,我们体会到了那些深层含义?像这样一题多问、分层设疑的问题呈现,对于突破文本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把握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感情,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善待他人的美好情怀,无疑有着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
  三、文本情感问题化
  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一个十分活跃的舞台,应该是师生思维碰撞出火花的地方。然而,能否活跃起来,能否火花四溅,那就看看语文教师问题设计的切入点在情感方面是否与学生产生共鸣。
  如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备课时感觉这篇课文很难教,因为其写作背景和内容离现在比较远,我们都未经历过,要把当时的苦大仇深讲出来,让学生理解确实很困难。但仔细琢磨文本,发现文中有个人类永恒的情感主题——“爱”。十几岁的孩子对于爱的解读已经丰富多彩了,学生早有理解此情的能力了。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这是一位身世悲苦、辛苦劳累、深爱乳儿、生活负担沉重、不向艰难生活低头、淳朴善良、命运悲惨的大堰河。学生边诵读边概括大堰河的形象。课堂上有学生为生活中的“大堰河”而落泪,说明他对大堰河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是多么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有意选择文本情感和学生体验的交叉点来设计主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激情勃发。
  四、文本关键词句问题化
  我们常说有些事情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联系到课文,这一发就是“主问题”。而“主问题”的获得往往可以通过抓住一个关键句、一个中心句甚至一个过渡句来获得。抓住全文内容或结构上起重点作用的词句来设计主问题,有利于学生提纲挈领,把握要点,探究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和选材立意的技巧。
  孟轲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这一句在文中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教学时我扣住此句设计了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为什么学不可以已?教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两个“对于”是全文的总纲,教师可以借此设计牵动全文的主问题:两个“对于”各是从哪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去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的?两个“对于”各与哪些段落相照应?再如《故都的秋》可以根据文章开头设计提挈全文的主问题:本文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的,又是怎样通过联想来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的?   五、文本矛盾语言问题化
  不同作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以通过抓住文本的语言特点,挖掘文本自身语言矛盾点来设计主问题进而把握文本。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多次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又多次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这不是明显的自相矛盾吗?面对学生的困惑,我趁此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我”实在无话可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发展脉络?问题一出,学生讨论热情高涨。有的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文本,有的在互相交流。此时,我感觉到我设计的主问题激起了学生想迫切知晓鲁迅情感的强烈欲望和极大热情。一对矛盾,三个问题,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了深处。
  六、文本细节处问题化
  教材中的作品大多都是经典之作,文本中的一个词、人物的一个细节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隐藏着许多潜在的信息,能够体现作者的匠心,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教师可以选择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而与表现主题又有密切关系的地方作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的理解。
  如在学习《药》这篇课文时,大多数教師可能都从明暗两条线索来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揭示文章的主题。这样的分析无可厚非,但缺少新意。笔者认为“华小栓的七次咳嗽”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细节,可以说是贯穿了整篇小说的始终:“买药”“吃药”“谈药”“上坟”都与他的咳嗽有关系,成为贯通故事情节的缘起、发展乃至结局的脉络,而且把“药”中的各种人物、各种矛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经纬交织的匠心之笔。因此,教者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谈谈华小栓的七次咳嗽。由这个“主问题”组织起来的课堂阅读教学,学生首先要带着明确的问题,怀着探求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参加讨论,听取点拨,深化认识。这样的语文课已将听说读写思多种能力和训练合为一体,学生的活动和教师的点拨相映生辉。这种“选点突破式”的教学破除了串讲式的满堂灌,把优化信息处理、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推向了实践。
  七、文本疑难处问题化
  宋代学者朱熹曾经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景,通过巧妙的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分析《祝福》的人物形象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主问题:如果祥林嫂不是寡妇,她的阿毛未死,祥林嫂的命运会怎么样?或者这样设计:到底是谁杀死了祥林嫂?如此设计,就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就可以牵动全文的人物分析,带动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人世的惨事,不在狼吃阿毛,而在礼教吃祥林嫂”。
  八、寻踪美点问题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让学生实现以上目标,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内部,汲取文本语言的养分,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在学习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美点品析阶段,有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从建筑美、音乐美、图画美三方面去发现课文的美妙之处。学生发现、欣赏美的眼光迅速伸向课文深处,领略到了:音节匀称,诗句整齐的建筑美;押韵,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音乐美;色彩和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构筑一幅幅动态的绘画美。康桥是徐志摩的精神归宿所在,《再别康桥》是对精神归宿地的再次造访和重新确认。这首诗已经成为一个对于精神归宿的文化符号,学生都会从这首诗中感受到面对精神归宿时的心灵的平静。
  课堂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理念,是建立在整体阅读基础之上的。它“可以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彻底改变以往那种肢解课文、一讲到底,‘碎问碎答’的弊端,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为主体的整体性阅读教学”。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一方面要关注课堂“主问题”的生成与挖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主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指向性、层次性和艺术性,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热情、激情,时刻为引燃课堂学生讨论着火点而“煽风点火”,并始终统领课堂,最终达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只要执教者精心备课,吃透教材,找准教学文本的切入点,定能设置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主问题”,就能扮演好教师这个课堂教学主导的角色,把学生领进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逐步生成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达到“不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高级中学(547600)
其他文献
笔者自2005~2007年应用三联法治疗重度直肠脱垂伴肛门松弛3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Ⅲ度直肠脱垂患者,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16—77岁,平均47岁;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是实施矿井规范化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通过对现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中小型低瓦斯煤矿通风能力核定计算法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小型低瓦斯煤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1日称,将在中国启动一项题为“加强中国煤矿安全能力”的项目,该项目为期四年,预计投入1400万美元。
写作能力的好坏与思维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若是头脑中缺乏思想,认识不透彻,自然写不出深刻的道理。议论文写作训练的根本就是思維的训练,因此,要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批判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思维训练。  一、分析事物的正反两面,培养辩证思维  学生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偷换概念、转移论题等一些看起来比较简单的逻辑错误,因为缺少与对方的交手和参与,大多数无法自我反省,自我改正
<正>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振兴,农村集镇,特别是县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县级农行也有了自己的城区业务,并成为县级农行的新的发展源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江宁县
通过对典型煤矿事故案例的分析,结合组织行为决定个人行为的行为科学基本原理。提出了以人——组织——安全文化为框架的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方案。该研究成果不但揭示了煤矿事
【正】 今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行政区划的调整,农村的资金流发生了显著变化。为适应农业银行新的市场定位,农行扬州市分行把扬州市区、县(市)城区和农村大集镇作
新课改在强调革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也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
文章介绍了ZJF-127/B型斜巷防跑车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以及在倾斜井巷内设置防跑车装置的设计要点。平朔矿区东坡矿应用ZJF-127/B型斜巷防跑车装置,因其吸能
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维中进行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具体表现为思维的视野变得开阔,思维向着多种不同的方向发散思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则必然能让学生思考问题更具多维性,更加全面。  一、情景设置,激活个性体验  情景设置的方法能激活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因此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个和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