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器材把实验操作交给学生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om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先通过装有水的塑料袋和蒙有橡皮膜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两种简单易见的器材让学生体验到液体对容器底、容器壁、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然后介绍怎样用透明胶片、医用输液管、钩码、红墨水、自制刻度尺、塑料袋、透明胶、铁丝等生活常见的材料自制“土压强计”.最后引导学生用“土压强计”分组参与实验操作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从而使学生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以前在讲《液体的压强》时,由于实验室器材有限,笔者只是使用“压强计”给学生演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后,就匆匆进入习题训练.下课后,许多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由于对实验现象看得不是很清楚,他们争先恐后地涌上讲台,一边摆弄器材,一边要求老师让他们再操作一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是让学生对实验远远地观望和倾听,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没有实验器材,只要我们想方设法,还是能够帮助学生开展分组实验的,把实验探究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于是笔者着手准备了一些废旧材料:小木块、矿泉水瓶(去掉瓶底)、橡皮膜、透明胶片、医用输液管、钩码、红墨水、自制刻度尺、塑料袋、透明胶、铁丝、清水、盐水各一筒、硬纸板等各30份.让学生分组做液体压强的实验.
  1 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
  1.1 验证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学生分组实验1:(教师)请同学们将装有水的塑料袋提起,用手指按压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觉?学生体会并答:手指有被压的感觉.
  教师:若把小木块放入矿泉水瓶中,谁对谁有压强?木块对矿泉水瓶的什么部位有压强?怎样让大家见证压强的存在?
  学生讨论并实验2:把小木块放入用橡皮膜蒙住无底的矿泉水瓶底,发现橡皮膜向下凸起(形变).
  追问:如果向用橡皮膜蒙住无底的矿泉水瓶倒水,橡皮膜会形变吗?
  师生一起分析得出:由于重力的原因,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1.2 验证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
  学生分组实验3: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侧放,发现橡皮膜也向外凸起.
  说明: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对侧壁也有压强.
  1.3 验证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学生分组实验4:将两端蒙有橡皮膜的矿泉水瓶浸入水中(横放,竖放).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将容器变换方向向各处移动.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
  师生归纳总结: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并且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通过观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说明橡皮膜受到的压强是不同的.
  2 自制“土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2.1 “土压强计”的制作过程
  (1)先截取医用输液管部分,并摆成“U”字形,用透明胶带固定在透明胶片上(如图1所示).
  (2)剪下矿泉水瓶的瓶头(底部磨平),用塑料薄膜(薄膜略松点)蒙住,用橡皮筋固定住.如图2所示.另外在盖子上钻孔成小洞,拧上瓶盖.这样简易的压强计的“探头”就做好了(如图3所示).
  (3)用细铁丝的一端制作小圆圈,另一端制作成“V”的形状.用玻璃胶把铁丝的“V”的形状固定在瓶盖上.把一端较长的塑料管穿过铁丝小孔(起固定作用),然后插入瓶盖中的小孔(如图4所示).
  (4)把带有“U”形管的塑料胶片,用透明胶带固定在“L”形硬纸板上.
  (5)把自制的“刻度条”插在硬纸板与胶片中,可以灵活地调整“0”刻度线(如图5所示).
  (6)向“U”字形管另一开口端注入红墨水.由于硬纸板正面装有器材,导致重心不稳,容易向前倾倒,为了使硬纸板“立”起来,用铁丝制作“L”形状,并且透明胶带固定于纸板的背面.最后用小钩码“压”住,如图6所示.这样一个简易的压强计就够了.
  2.2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有关因素
  (1)学生分组体验实验4:压强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操作1:请学生用手指轻轻按探头上的塑料薄膜,同时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体验观察并回答: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了高度差.
  操作2:若用力大些,U形管两边液面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体验观察并回答: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
  引导学生分析回答:由此可见,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橡皮膜表面受到压强的大小及变化情况.
  操作3: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引导学生将“探头”放入水中以后,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出现高度差了吗?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析回答:液体内部有压强
  (2)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液体内部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
  生: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能与方向有关、可能与液体的密度……(讨论、猜想)
  师: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与其中哪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即控制变量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纠正.)
  学生实验5: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课题组一: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和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特点.保持压强计探头所在的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如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方向有关.操作时只要把“探头”弯成一定的角度即可(细铁丝既能灵活拧转不同的角度,又可以相当方便地固定“探头”方向,操作简便).如图7、图8、图9、图10所示.
  课题组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使压强计探头进入液体的深度由浅到深,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深度有关.
  课题组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压强计探头进入清水和盐水的深度相同的,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
  请学生说出得出的结论.
  结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通过自制的土教具,开展一系列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到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以及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还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用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作为基础去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同时在教师的引领和激发下,使学生内在学习兴趣和动力不断激发,在操作的过程中开展思维拓展训练,培养动手和合作的能力,改变了以往上这节课因器材短缺,教师演示唱独角戏和轻过程、轻实验、重结论的局面.
其他文献
气球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又是商店、舞会、花车上烘托喜庆气氛的常用装饰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气球做实验,既能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又能让物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  1 气球在声学中的妙用  1.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振动不易观察到,实验时,如果能借助器材把微小的振动放大,效果会更好.  (1)向气球中吹气,用双手拉住气球口,气体向外快速流出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及物块在其上运动能量问题困扰着广大师生.尤其是涉及传送带在工作过程中多消耗的能量问题最为常见,也最让学生费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滑动摩擦力跟传送带位移乘积的内涵,厘清传送带在工作过程中多消耗的能量与滑动摩擦力跟传送带位移乘积之间的关系.  例题1 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的恒定速度运动,传送带足够长,今在其左端A将一质量为m的工件轻轻放在上
实验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具有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判断性强、知识容量大、考查覆盖面广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判断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也是中考物理的主要实验之一.在这里,有必要再重温一下它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A.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B.可能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 一个问题引出的疑问  在高二下学期,每当学完《电磁感应》这一章,总会有一些爱思考的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图1所示,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与磁场垂直放置,当磁场逐渐增强时,试比较圆环上三个对称点a、b、c的电势高低.  方法1 圆环将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在环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有感应电流就有要感应电动势,设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由于金属圆环是均匀的,故电动势
翻开沪教版和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虽然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相同,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本文选择实验教学这个视角进行分析.  1 学生实验数量上的差异  沪教版和苏科版在学生实验安排的数量上,上教版19个,苏科版16个,总数前者略多于后者,但是如果我们细致地去看这个实验数量差异的原因的话,由图1可以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力学实验的设置上沪教版要比苏科版整整多出了5个实验.如果我们再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新形势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课改”的重点向“改课”转移,那么如何改课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1.1 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课堂上情绪低落,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实验也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改进实验设计,会有更多的惊喜.  1 自制实验器材 增强教学效果  作为一个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会用教材所提供的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不但符合新课标与素质教育要求,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合作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此,笔者分析了如下实施路径.  1 巧设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动机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以问题与任务为载体,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获取新知,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具体而言,包括如
大气压时刻在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大气压会伴随季节变化、海拔高度变化及天气因素而发生变化,测量大气压工作对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苏科版物理教材中估测大气压值主要运用弹簧测力计、注射器和刻度尺.运用这几种方法和以往传统托里拆利实验有很大区别,它们极易使学生充分理解大气压值和大气压现象,并有效防止水银危害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1 原估测大气压值实验的缺陷  运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方法非常方便操作
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对物理学习总是一筹莫展,经常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仍然学不好.实际上,对于这样的同学,他(她)们经常发现,同样的努力方式在其他学科(例如英语等语言学科)却能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物理学习中的思维到底有何特点呢?该学科有没有需要同学或教师引起特别关注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思维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不妨用类比的方法加以探讨.在此尤其比较一下以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