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研活动的误区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活动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谋求教学高效益、获取最佳实施路径的教学研讨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力举措,是教师专业成长最经济、最实惠的载体。但是,目前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有的还步入了误区。
  误区一:见人不见己。在教研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主动性差,没有和别人讨论问题的愿望,只是期望从人家那儿获得教育智慧。
  对策:教研活动对每位教师来说,人人都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众人参与,团结一心,态度端正,方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的思想。因此,参与者应该把工作的探索和感悟谈出来,让大家分享经验。同时把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提出来,寻求同伴的帮助。首先,教师必须树立自主研究意识,消除对他人的依赖心理,把搞好教研活动看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科研素养。教研活动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具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问题、反思教育教学经历、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的头脑。一个不具备最基本的教育科研素养的教师,即使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愿望和教研主体意识,也不能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无法加入到教研活动的行列中来。
  误区二:重研“教”轻研“学”。很多教研活动重视研究教材、教法,重视研究教授、提问、板书等教师教的技术和技巧以及研究教学环节和教学程序是否完满、衔接是否顺畅、勾连是否有序。而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变化、倾听习惯、互动行为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指导等的研究则甚少。
  对策:实际上,不管教师的教学环节、教学程序等多么优化,双基训练多么扎实,课堂教学的全部价值指向始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个根本点上。如果教研活动仅仅关注教师教的技术和技巧,淡化学生学的感受和体验,没有对学生面临的问题予以充分重视,不但会导致教研活动本末倒置,更会使教研活动失去滋养的土壤。开展“学”的研究要把握以下四点:一是研学趣,从教学形式上吸引学生的眼球,从教学内容、方式及效果等方面加强研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二是研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如积极思考的习惯、专注听讲的习惯、合作的习惯等;三是研学法,教师应针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学生的最佳学习方法并予以指导;四是研效率,可以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入手,研究探讨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效果。
  误区三:霸权多,对话少。在一些学校开展的评课教研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先是授课教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然后由其他教师说各自的观点,剩下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校领导或外请的专家,而且很少看到他们与教师围绕一个问题、一个学术观点展开争鸣或辩论。
  对策:争鸣和对话对丰富人的思想、提升认识和专业水平很有益处。讨论得越多,争论得越充分,对问题的认识也就越清楚。因此,要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和开放的教研氛围,实现评课者、被评者以及旁听者之间充分而有效的沟通,使所有参与者都能够畅所欲言。一是自评。授课教师自评时要客观审视,冷静分析,注重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二是互评。由教研组长确定两名主评做主体发言,其他成员随机发言,在发言时采用“3+2+1”模式,即谈三点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谈两点不足之处,并提一点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互评的过程应该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借鉴反思、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打开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开启教学智慧的大门。三是总评。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师自评和小组互评中有争议或难以定夺的问题,让专家给予解答,进行总结性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专家的总评是指点教师教学迷津的钥匙,会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成长有所裨益,并能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研素养。
  误区四:研“考”多,研课程少。在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下,学校教研活动研“考”多,主要表现为“考什么就研什么”,教师努力研究考点和《考试大纲》,考试中没有规定的内容基本不研。尤其是音、体、美教研活动几乎成了摆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更是无人问津。
  对策:所有课程理应成为学校管理和教研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教研活动应该把其纳入研究的视野。一是教师要加强学习,深入思考,提高对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的认识。中学教育应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为指导,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二是学校要加强教研管理,丰富教研内容。如组织课程设置讨论研究,探讨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非统考科目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艺术等。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教研主管部门以及学校不能单纯以分数、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和教师,应该全方位地考查学校和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引导学校和教师从“拼分数”向“拼育人”转变,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之路。(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
其他文献
课改进入反思阶段,考试被加码重视。有些学校,从学生到教师直至行政人员,都被考试成绩串并在一起,只要考试成绩不达标,相关人士都将被单列管理。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只能为考试服务,阅读教学呈现出独特的“风景”:教学纯粹为考试服务,教学内容是考什么教什么,教学形式是考问,教学结果是乏味,没有语文情趣。  语文情趣来自它的本色和魅力。语文的本色是:情理是语言文字组合的纽带,情感是语言文字的生命。语文的魅力是:字
现在学校和社会对考试过分关注,主要是考试具有评价、衡量和选拔的功能。家长喜欢根据考试的得分评判孩子学习的好坏;学校惯于根据统考的成绩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考试成了社会看待学生学业、观察学校办学和教师教学效益的唯一“窗口”;考试成了学校评估教师工作、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标尺。考试俨然就是一根指挥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考啥教啥,怎么考就怎么教,师生成了紧跟考试、疲于奔命的士兵。由此滋生出诸如题海战术、强化
数学课要凸显数学学习的本质,要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这些方面怎样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呢?经过实践,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要实行三个先后顺序转变,即变“有问先答”为“先探后答”,变“有疑先议”为“存疑后议”,变“先操作后想”为“先想后操作”。这样三个转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加以具体阐述。  一、变“有问先答”为“先探后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至今已有十余个年头了,在课程新理念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毋庸讳言,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以讲为主的现象。教师拽着学生学,“霸道十足”地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实践、体验、探究、讨论的机会,依然以灌输为主,追求应试成绩的急功近利意识还相当强烈。造成小学语文课堂学段目标不明,如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第一至第三学段的教学一样,看不出学段的界限与区分,看不见学生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特征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三大参照。合作学习既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到底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呢?  ………… 有效合作的互补 …………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两个人要到达同一个地方,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好在瞎子是强壮的,瘸子的眼睛是明亮的
合作学习,在今天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然而,课改10多年来,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理念、学习形式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很好落实呢?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否有了一定提高呢?走进课堂,我们却发现,效果并不尽然。  案例一:  一位教师教学《船长》一课。教学临近尾声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船长为什么不和游客们一起逃生呢?  话题一出,同学们便前后4人一组开始了讨论和交流,场面热烈。约2~3分钟后,教师要求各小
在激情澎湃的绿茵赛场边,淑女也会欢呼雀跃,在哀乐悲伤环境中,悍男同样潸然泪下。这就是环境对心理暗示的结果,即场效应。西方现代心理学家勒温运用物理学中有关“场”的理论来表明心理也是个应力和应变的系统。他认为心理场的核心是“动力与整合”。因此,有课堂存在的地方,就有心理场。课堂上学生合作的心理氛围又称合作学习的 “场效应”,是教学时师生及生生间共同营造的心理环境,消极的“心理场”会使学生的思维被抑制,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竞争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其人际互动的情感交流,体验合作实践的愉悦与成功,从而将数学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一、问题因合作而解决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是自己独立去面对,想办
随着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让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方式为一线教师服务成了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以教师最需要的方式进行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已成为学校夯实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点工作。要想做到这一步就得“还权”于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要想充分发挥教研组这一机构职能就必须恪守三大原则,即规范、坚持、创新,才能激活并彰显教研组这一职能机构的巨大潜能与无限魅力。  一、规范  所谓规范,就是教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时,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出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rn他毫不在意,仍然走.rn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