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取学案引导的策略,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地编排整合,设计5个环节:①细胞核的分布②细胞核的功能③细胞核的结构④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⑤细胞概述,着力于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兴趣。
关键词: 细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真核细胞三维模型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008-02
1 教材分析
“细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是人教新課标新教材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阐述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教材中的环节编排看似简单,但非常考察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能力。例如:教材有关“细胞核的功能”的资料分析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就需要预先设计逻辑清晰的问题串;在“细胞核的结构”和“尝试构建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这两个环节的过渡中,处理不当就会显得生硬且突兀,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适当的取舍,打造更加完美的课堂;本节以“细胞概述”收尾,不仅是对第三章的高度概括,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深入思考,但在授课中很容易被老师忽视。总之,本节课虽然条理清晰,但想要合理的编排、整合资料,高效完成教学内容,则有一定难度。
2 教学策略
采取学案引导、资料分析和实践操作的策略,设计5个环节:1)细胞核的分布;2)细胞核的功能;3)细胞核的结构;4)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5)细胞概述。通过学案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脉络;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实践操作营造一种静中有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能力目标:通过互动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分小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展开组间评价竞争机制。
3)情感目标:通过“细胞核的功能”相关的资料分析,启发学生对科学思维的深入理解;通过体验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感受实践操作的愉悦与趣味;通过理解“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领悟“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4 教学过程
4.1 温故知新。
朗诵:一首网络小诗——《爱到细胞深处》,稍作改编以凸显细胞核的地位。
提问:①细胞核在细胞中起什么作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细胞核比喻成什么才既形象又贴切?②没有细胞核,细胞还能存活吗?③没有细胞核,细胞还能合成蛋白质吗?④没有细胞核,细胞还能生长和分裂吗?
通过承上启下的问题串,可使学生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初步认识细胞核的重要性,顺利引入到“细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的教学。
4.2 细胞核的分布。
提问:①细胞核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否可见?②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有无差异?③原核细胞中有无细胞核?
以上三个问题,学生可以依次结合本节课文、必修1第一章内容以及初中知识做出回答。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可以减少提问时间、推进教学进度、打造高效课堂。
4.3 细胞核的功能
4.3.1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资料1:阅读课本资料1、课本56页“拓展题”,思考:①如何简明扼要的绘制“核移植”流程图?②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③阅读课本56页的拓展题,回答问题。④结合初中学过的有关多利羊产生过程的知识,你认为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为什么?⑤本实验的不足是缺乏对照实验,你将如何设计?两组实验属于何种对照实验?
资料2:阅读课本资料4、学案中伞藻相关简介,思考:①伞藻嫁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②伞藻核移植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③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有关?
分析:课本资料1、4中都涉及了“核移植技术”、“生物体性状”等内容,并且分别从动物和植物两个角度来共同佐证“细胞核控制着遗传”这一结论,故而将资料的顺序略微调整,同时将课后练习题有效整合到相关的资料1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4.3.2 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
资料3:阅读课本资料2,思考:①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什么关系?②本实验中有无对照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什么?属于何种对照?
资料4:阅读课本资料3、课本56页“技能训练”,思考:①变形虫切割实验的结论是什么?②本实验设计了三个操作环节,即切割、去核和核移植,每个环节的对照实验分别是什么?③结合课本56页“技能训练”,还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是何种关系?
分析:课本资料2、3中都涉及了“细胞切割”、“细胞分裂与分化”等内容,并且分别从多细胞动物和单细胞动物两个角度来共同佐证“细胞核控制着代谢”这一结论;资料3还能说明“对于单细胞动物而言,细胞核控制着生物个体的代谢”;课本56页“技能训练”体现了“核质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思想,为“细胞概述”埋下伏笔。
至此,已经得出“细胞核的功能”,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引发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的学习兴趣,实现两个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
4.4 细胞核的结构。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对细胞核结构的描述,用自带橡皮泥,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通过教师及时评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核结构的具体内容。并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4.5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提问:①什么是模型?②模型的种类有哪些?③对模型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作业:根据“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关知识,教师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此环节。
评价: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模型的美观性、保有性、趣味性以及创意。
4.6 细胞概述。
通过整个第三章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细胞是一个具有严谨结构的生命系统,各组分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向学生传递的是一种“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5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如何把握知识点的深度、难度、逻辑,以及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引导,是本课对教师最大的考验。教学中,笔者编写了与教材贴合度非常高的导学案,大胆地调整了课本资料顺序,并整合了课后的技能训练与拓展内容,尽量打造高效课堂。此外,笔者还将课文结尾处的细胞概述作为点睛之笔,启发学生认识到细胞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复杂性、整体性、有序性和重要性,有利于构建宏观的知识框架,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储祥保.“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设计.生物学通报,2007,42(9):37-38
[2] 丁明艳.“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教学设计.生物学通报,2016,51(8):21
关键词: 细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真核细胞三维模型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9-0008-02
1 教材分析
“细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是人教新課标新教材必修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阐述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和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教材中的环节编排看似简单,但非常考察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能力。例如:教材有关“细胞核的功能”的资料分析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就需要预先设计逻辑清晰的问题串;在“细胞核的结构”和“尝试构建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这两个环节的过渡中,处理不当就会显得生硬且突兀,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适当的取舍,打造更加完美的课堂;本节以“细胞概述”收尾,不仅是对第三章的高度概括,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深入思考,但在授课中很容易被老师忽视。总之,本节课虽然条理清晰,但想要合理的编排、整合资料,高效完成教学内容,则有一定难度。
2 教学策略
采取学案引导、资料分析和实践操作的策略,设计5个环节:1)细胞核的分布;2)细胞核的功能;3)细胞核的结构;4)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5)细胞概述。通过学案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出本节课的知识脉络;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通过实践操作营造一种静中有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能力目标:通过互动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分小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展开组间评价竞争机制。
3)情感目标:通过“细胞核的功能”相关的资料分析,启发学生对科学思维的深入理解;通过体验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感受实践操作的愉悦与趣味;通过理解“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领悟“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4 教学过程
4.1 温故知新。
朗诵:一首网络小诗——《爱到细胞深处》,稍作改编以凸显细胞核的地位。
提问:①细胞核在细胞中起什么作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细胞核比喻成什么才既形象又贴切?②没有细胞核,细胞还能存活吗?③没有细胞核,细胞还能合成蛋白质吗?④没有细胞核,细胞还能生长和分裂吗?
通过承上启下的问题串,可使学生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初步认识细胞核的重要性,顺利引入到“细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的教学。
4.2 细胞核的分布。
提问:①细胞核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否可见?②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有无差异?③原核细胞中有无细胞核?
以上三个问题,学生可以依次结合本节课文、必修1第一章内容以及初中知识做出回答。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可以减少提问时间、推进教学进度、打造高效课堂。
4.3 细胞核的功能
4.3.1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资料1:阅读课本资料1、课本56页“拓展题”,思考:①如何简明扼要的绘制“核移植”流程图?②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③阅读课本56页的拓展题,回答问题。④结合初中学过的有关多利羊产生过程的知识,你认为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控制的?为什么?⑤本实验的不足是缺乏对照实验,你将如何设计?两组实验属于何种对照实验?
资料2:阅读课本资料4、学案中伞藻相关简介,思考:①伞藻嫁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②伞藻核移植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③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还是细胞质有关?
分析:课本资料1、4中都涉及了“核移植技术”、“生物体性状”等内容,并且分别从动物和植物两个角度来共同佐证“细胞核控制着遗传”这一结论,故而将资料的顺序略微调整,同时将课后练习题有效整合到相关的资料1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
4.3.2 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
资料3:阅读课本资料2,思考:①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什么关系?②本实验中有无对照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什么?属于何种对照?
资料4:阅读课本资料3、课本56页“技能训练”,思考:①变形虫切割实验的结论是什么?②本实验设计了三个操作环节,即切割、去核和核移植,每个环节的对照实验分别是什么?③结合课本56页“技能训练”,还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是何种关系?
分析:课本资料2、3中都涉及了“细胞切割”、“细胞分裂与分化”等内容,并且分别从多细胞动物和单细胞动物两个角度来共同佐证“细胞核控制着代谢”这一结论;资料3还能说明“对于单细胞动物而言,细胞核控制着生物个体的代谢”;课本56页“技能训练”体现了“核质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思想,为“细胞概述”埋下伏笔。
至此,已经得出“细胞核的功能”,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引发学生对“细胞核的结构”的学习兴趣,实现两个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
4.4 细胞核的结构。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对细胞核结构的描述,用自带橡皮泥,制作细胞核的三维结构模型。通过教师及时评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细胞核结构的具体内容。并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4.5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提问:①什么是模型?②模型的种类有哪些?③对模型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作业:根据“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关知识,教师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此环节。
评价: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模型的美观性、保有性、趣味性以及创意。
4.6 细胞概述。
通过整个第三章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细胞是一个具有严谨结构的生命系统,各组分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自我调控、高度有序地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向学生传递的是一种“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
5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看似简单,但如何把握知识点的深度、难度、逻辑,以及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引导,是本课对教师最大的考验。教学中,笔者编写了与教材贴合度非常高的导学案,大胆地调整了课本资料顺序,并整合了课后的技能训练与拓展内容,尽量打造高效课堂。此外,笔者还将课文结尾处的细胞概述作为点睛之笔,启发学生认识到细胞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复杂性、整体性、有序性和重要性,有利于构建宏观的知识框架,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储祥保.“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的教学设计.生物学通报,2007,42(9):37-38
[2] 丁明艳.“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教学设计.生物学通报,2016,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