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水体附近沙丘问题探究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450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湖水体附近沙丘问题,近年来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在,所考察的核心知识相同,但考察区域不同。此类试题,将河湖水体的相关知识与沙丘的形成与影响相结合,背后的地理原理都在课本上有迹可循,但是同学们难以综合运用两部分内容,导致得分困难。下面,通过一道同学们熟悉的高考题,带领大家学习此类试题的处理方式。
  先来看2014年全国卷I第36题:
  例1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1.pdf>[山地]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解析  这道题目初读起来难度较大,似无从下手,同学们对风沙的认知大多局限于“干旱地区附近有沙漠”,而这道题目旁边是湖泊(有水气,理应较湿润),且位于青藏高原,形成条件和出现地区均不吻合。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答风沙来源于西北的,来源于中亚的,极少有同学切中要害。之所以答题不得要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思维定势和未深入分析题设情景,题干中“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和“冬春季盛行西风”,暗示沙源应当来源于西侧,“且主要为就地起沙”告诉我们沙子肯定不可能来源于中亚,应该就在附近,到底是哪儿呢?这时如果大家能联想到河漫滩的形成过程,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流速变缓时发生堆积,那么河(湖)底部就会沉积泥沙,当其出露,便成为沙源,条理缕到这里,答案就明朗了。第二问询问冬春季节易起沙的原因,更多地侧重于考察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缘由,大家应当略知一二。
  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无独有偶,2013年新课标卷II第37题也考查了同样的知识背景,题干如下:
  例2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13.pdf>[城镇
  山峰/高程/m
  河流
  水库存
  等高线/m、示坡线]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解析  同样的水域附近有沙丘出现,有了前述题目的经验,沙源就容易找到,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水库发生堆积,枯水季节出露形成沙源;第二问风力强劲的原因,冬春季节盛行西北风,风向与河谷走向一致,狭管效应风力增强;西北风在经过湖面时,摩擦力小,风速大。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从上述题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河湖水体旁出现沙丘的一般规律:一是物质条件,沙源多来源于干涸的河床或湖底,起沙时间多为冬春季节,原因是雨季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湖)底部发生堆积,冬春季节,水位下降,河(湖)床出露,沙源丰富;二是动力条件,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盛行风在通过水体表面时,摩擦力小,风速大。如果水体旁有河谷,且河谷走向与盛行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将会使风速进一步增大。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同时满足,河湖水体旁沙丘的形成也就成为了可能。
  类似的题型和相似的地理原理在很多题目中都有所体现,2004年文综全国卷中一道题目:咸海附近图兰平原“白风暴”频发,试分析其盐尘来源?来源有二,一是过度灌溉导致次生盐渍化后的含盐土壤,二是干涸湖底累积的盐分。
  现实生活中,河湖水体旁出现的沙漠并不鲜见,最著名的当属河北怀来县的天漠,它位于官厅水库南侧燕山脚下,现已成为著名旅游景区,其形成原因基本吻合上述两个条件。深入研究高考题目背后的地理原理,既指导了高考备考,又丰富了生活阅历,可谓一举两得。同学们即将进入一轮复习,对此类综合性探究试题要提起足够的重视,在复习阶段就打下扎实的基础。
   [练习]
  1.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左图中 M 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
  材料二  鄱阳湖附近的水系(下左图)和鄱阳湖南部资源、交通等示意图(下右图)
  <F:\高中生2015\学法指导\2015-5-高二0\Image\image31.png>[图例][庐山
  沙地
  河、湖
  城市
  小水电
  铜矿
  铁路]
  材料三  2011年11月,位于M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因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M地大风日数多。仅2012年1月,4级以上的大风日数就达到4.8天。
  (1)指出图中M地最有利于形成“天漠”的季节,并分析该季节形成“天漠”的主要条件。
  (2)简述图中M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参考答案]
  1. (1)冬季   形成的条件:①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下降,湖底的泥沙出露,形成沙源;  ②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强劲(或大风日数多)。
  (2)①M地风力强劲,大风日数多;②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型风力发电场的建设;③以沙地为主,地租水平低,成本较低;④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其他文献
复习备考中,同学们除了掌握具体的考点史实之外,要注意联系历史背景,公正客观地评价斯大林模式。要注意加强横向知识的联系比较,如: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经济;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异同点;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因果联系;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以新材料、图表形式来创设新情境考查上述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的
期刊
见过孩子水汪汪的大眼睛,清澈的眸子透出纯粹的美好。走在路上,坐在车里,常常看着孩子的眼睛。心怀羡慕,开始思考。  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霓虹灯点缀着弥散了各种欲望的大道。我常常穷尽目力,眺望城市中人流涌动。想象着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  忙碌的生活夺走了太多人的审美时间。他们像流水线上的罐头,无暇欣赏生命中的美丽。可是孩子是聪明的,他们亮晶晶的眼睛,总是在寻找美,发现美。  打捞生活中珍贵
期刊
一个孩子,或有心,亦或天真,告诉了大人们远处是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当人们抬头之时,便领略到了赫然于眼前的美妙之景。  抬头之时,妙景即至。  抬头之时,我们放宽了眼界。  中国历史上,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人抬起了头,才发现了国家的落后,由此,才倡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一系列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行动。与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只会弯腰低头的时代相比,我们会发现,国人只有抬起
期刊
同学们可能发现了,近两年在大家使用的新教材内容里没有河流补给的知识点,但是在新教材必修一“陆地水”章节部分做题训练或考试的过程中会常常见到河流的补给类型练习题,有点棘手,不用紧张,下面我们就河流补给类型的有关内容一起来总结,并探讨下做此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方法。  河流水是地球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水体的相互关系如下:  常见河流的补给类型有如下几种方式:  [流量][月份][雨量][0][
期刊
语言作为文本的载体,是最直观也是最丰富的呈现。纵观近几年高涉及外国小说阅读的考题,我们发现,针对语言的考查,多借助小说人物语言或作家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分析心理活动和挖掘主题思想等,将语言与小说的这些要素熔于一炉综合考查。  看下面的题干:  ①(病人)“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做补充。  ②分析X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③小说开头/结尾/第X段xxx的话有哪些作用?  分
期刊
高考政治试题的设问中多数都有明确的主体要求,这类试题常见的设问有两种情况,一是从“为什么”角度考查某一主体做某件事情的原因;二是从怎么办角度考查某一或某些主体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等。因此,“主体分析法”是应对该类试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主体分析法,首先要明确行为主体是什么,解题时结合设问要求、材料信息,把行为主体作为切入点,然后分层分义作答。  
期刊
有些图表型主观题,材料内容比较抽象、离同学们实际有点远,设问大多为“材料体现了哪些经济、政治现象或道理”“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政治信息如何理解或看待这一现象或问题”等。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深入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性问题,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总结性、归类性、表面性表述,更要运用教材理论进行表达。   [ 由表及里
期刊
近几年来,图形题已在新课标高考文综政治题目的各种题型中广泛运用,特别是在经济生活领域。图形题以严谨、科学的方式,以数据和图形为载体来表现环境、资源、产业以及热点问题发展过程等信息,可全面考查同学们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总喜欢出一些图形题,而我们的一些同学总感觉图形论述题难解,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图形论述题。  
期刊
近几年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对这些新史观我们应有初步的了解。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要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   [ 全球史观]  例1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
期刊
所谓语境,就是指文章的上下文。高考完形填空试题中,语境题是考查同学们感知语言材料时所具备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综合性试题,要求同学们在解答试题时,以语篇为根本,根据试题所处的语言环境来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该类题型着重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在高考完形填空试题中,语境题所占比例最大,约在50%以上。考查对具体语境的理解是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完形填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