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文:我们的产品跟配方奶粉在营养上相比简直是班门弄斧,既然配方奶粉的营养这么丰富,又凭什么愿意与我们的产品“联姻”呢?
不要在盐碱地上耕耘
最初接到白云山和黄这个产品的营销策划项目时,说是要做婴儿米粉,因为现成的生产线就是做米粉的。
我们算了一下,整个中国的婴幼米粉市场也就10个亿,亨氏作为这个品类的开创者,已经占了整个米粉市场份额的50%,剩下5个亿被其他众多的品牌分食。如果白云山也介入米粉市场,从时机上来说,已经晚了。就算能杀出一条血路,也顶多抢到一两个亿,而这个预期并不是白云山愿意看到的,况且还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于是我们建议白云山,不要在盐碱地上辛勤耕耘,而应该放开视野寻找更为肥沃的土地。婴幼食品哪块土地最肥沃呢?毋庸置疑是配方奶粉。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妈妈的母乳减少,或者是由于年轻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延长自己的青春期,而更多地采取了购买配方奶粉来哺育孩子,使得配方奶粉的市场容量已经高达400亿,是米粉的40倍,如果能分羹一杯,即便是个“小角色”也远比做米粉强许多。
但无奈白云山的生产线是基于米粉展开的,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奶粉们狂赚,自恨没有生在奶粉的“国土”。
傍上奶粉这个大款
演艺圈里那些渴望成名的人,喜欢通过与某个名人闹绯闻,让自己一夜之间走红,这种通向成功的捷径比辛辛苦苦靠历练演技慢慢爬不知要快多少倍。普通的女孩子也通过傍上大款让自己立马飞出“草窝”变成“金凤凰”。
我们先抛开道德层面的评判,如果单纯从商业角度来考量,这些攀龙附凤的做法的确是成功的捷径。如果把配方奶粉比作名人或者大款,我们的产品能否傍上这个大款呢?如果能,那将极大地提高我们成功的概率。
事实上,当你选择的对手越强大,你成功的收获就越大,这不同于军事战争,军事战争总是选择更弱小的对手下手,而营销战略往往选择更强大的对手让自己迅速提升,七喜正是找到了可乐这个伟大的对手,让自己成为继两乐后的“第三股势力”。
400亿的大款,怎么不值得傍?但问题是如何能傍上去。
“汤匙”与“奶嘴”
“咖啡伴侣”是最成功的“傍大款”策略。咖啡伴侣的机会来源于那些“边缘型”的咖啡消费者,咖啡的忠实用户往往是那些喝“黑咖啡”(不加任何蔗糖、咖啡伴侣)的人,而对于“边缘型”的咖啡用户,他们通常喝不惯“黑咖啡”,于是“咖啡伴侣”就有了机会,它更名改姓不叫奶精了,而叫“咖啡伴侣”,产品命名完全是以消费机会展开的。
于是我们想到这个产品能不能和奶粉拌在一起,如果能达成如此“联姻”,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我们发现奶粉的400亿是通过奶嘴的细孔流向宝宝肚子的,而远比奶嘴孔大得多的汤匙却仅仅喂下了10个亿容量的米粉,为什么一个细孔的流量竟然是汤匙的40倍?我们不得不承认 “吮吸”是宝宝的天性。宝宝的“吮吸”具有与生俱来的强大动力。而汤匙只是成人的进食方式。
我们必须遵循宝宝们的天性,才能拓展更大的市场,这决定了我们要通过奶嘴达成“下货”的目的,而不是汤匙。
经由我们展开的网络调查,我们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原来许多妈妈已经这么干了,就是把米粉拌到奶粉里让宝宝喝。不可否认米粉除了有辅助的营养功能外,还有学习的功能——让宝宝学习咀嚼吞咽的功能,但现代妈妈们多半参加社会工作,没有更多时间一勺一勺的喂,所以很多时候妈妈们为了提高效率,直接把米粉拌到奶粉里喂食宝宝。
我们发现市场上的米粉按形态分作两种,一种是粉末状的,一种是片状的,粉末状的拌奶粉非常方便,片状的更适合宝宝学习吞咽咀嚼,而白云山和黄原来的产品是粉状的,这种粉状特征更适合拌奶。
我们自己做过产品的拌奶实验后,觉得这个产品拌奶非常合适,再加上我们网络调查很多妈妈已经开始用米粉拌奶粉喂食宝宝了,所有我们找到了这个产品的精准定位:拌奶产品。
只有跟强者站在一起,你才能成为强者。只有跟奶嘴发生关系才会有巨大的市场,我们断然抛弃了汤匙!
进攻鳄鱼的腹部
一个新的问题又浮现出来了,那就是你凭什么跟奶粉并驾齐驱?本来奶粉中就包含了极高的营养含量,再加上现代工艺在奶粉里加入DHA、ANA等健脑、强体功能的添加物,使得配方奶粉在营养上更是如虎添翼。
我们的产品跟配方奶粉在营养上相比简直是班门弄斧,既然配方奶粉的营养这么丰富,又凭什么愿意与我们的产品“联姻”呢?
想想“咖啡伴侣”是因为能调和咖啡的苦味,才使得“咖啡伴侣”有了立身之地。我们无法在口味上诉求,拌奶只能使得口味更复杂。而在营养上,配方奶粉根本不需要我们这个“伙伴”。我们陷入了困境。
从揪这个大款的“小辫子”入手呢?能揪到配方奶粉的“小辫子”,它自然就会乖乖地与我们合作,和我们“联姻”。
如果把配方奶粉比作一条大鳄鱼的话,任何一条鳄鱼都会有自己柔软的腹部,这个“柔软的腹部”经过我们绞尽脑汁的思索,终于找到了,那就是奶粉的营养是基于“动物营养”的,都是从牛身上挤出来的,都是动物营养。
现代的孩子为什么那么爱吃汉堡、炸鸡?因为现代宝宝是吃配方奶粉长大的,适应了动物营养,现代孩子的营养问题不是营养不够,也不是营养过剩,而是营养失衡。最明显的证据是人体最重要的“膳食纤维”,动物营养都不含有。
宝宝的身体缺乏植物营养的吸收,这一方面导致宝宝营养失衡,另一方面由于宝宝的身体长期适应了动物营养,而导致更依赖动物营养,所以现代宝宝不太爱吃蔬菜,而更爱吃汉堡、炸鸡腿等高动物蛋白的食品。
所以,你配方奶粉再牛,也只不过是动物营养,而人类天然需要植物营养,这样我们的产品就可以与配方奶粉“划江而治”了,定位理论里有一条叫“重新定义对手”的策略,其实就是寻找鳄鱼腹部的过程,我们重新定义了奶粉——“动物性营养”,这是奶粉不可否认的事实,既然只有动物性营养,就必然需要植物性营养。 于是,我们把动物性的营养称之为“第一营养”,而把植物性营养称之为“第二营养”。最后我们干脆称我们的产品为“第二营养”,这比称我们自己是“植物营养素”更为直接,想想“咖啡伴侣”为什么没有称自己为“奶精”。奶精只是产品属性,而“咖啡伴侣”才是产品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我们称自己为“第二营养”,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强化自己与“第一营养”——奶粉的关系。如果奶粉是“皮”,我们就是“毛”,二者密不可分。
当我们的“第二营养”真的与奶粉“第一营养”拌到一起给宝宝喝时,此时,我们就达到了“分”奶粉市场容量的目的。
不要成为妈妈育儿的负累
我们常常听到某明星生完孩子继续“下海”赚点“奶粉钱”的报道,可见奶粉价格不菲,明星尚且因为育儿而经济拮据,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奶粉的确是个“大头儿”,一罐洋奶粉高达400多元,而奶粉作为宝宝的主食,一个月又何止一两罐奶粉?即便是相对便宜的奶粉也在200多附近徘徊,现在我们的“第二营养”出世了,是否会成为妈妈们不堪重负后的又一负累?
事实上,我们的设想是:我们的产品价格必须低于奶粉,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拌奶后的成本才能低于单纯食用奶粉的成本。
但是如果我们从降低育儿成本的角度诉求产品,妈妈们一定不接受,因为这样的宣传暗示妈妈们在“偷工减料”,这是妈妈们不愿意面对的。
我们必须找个更合适的理由让妈妈们来购买第二营养,我们的宣传必须是基于“更营养”必须是这样的理由妈妈们才更容易接受,而在实际使用中妈妈发现“更营养”的背后是“更划算”,这就提升了“第二营养”的价值。只有这两个“一明一暗”的“双重利益”叠加后,妈妈们的购买动因才能成为源源不断的实际行动。
利用“奶粉”对号入座
我们的对号入座营销,不是在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识别上,实际上我们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产品是“植物营养素”是没有丝毫价值的,消费者会客套地说:“哦!植物营养素啊!应该不错,有机会我会购买!”,而实际上转瞬即忘了,因为“植物营养素”跟她的宝宝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产品孤立地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存在的意义在于有奶粉这个战略对手存在,但是如果没有揭示到奶粉的本质——动物营养,我们产品的植物营养也没有价值。
当妈妈们天天习以为常地喂自己的宝宝配方奶粉时,她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代表着什么,当我们告诉她,她是天天在给自己心爱的小宝宝喂食“动物营养”时,妈妈们自然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们一定本能地问,那植物营养从哪里摄取?这时我们的产品就可以天经地义地出场了。
当然,“第二营养”在后期的成分调配上完全遵照“奶粉中所不含的植物营养”来组织的,我们不求“第二营养”的营养成分全面,我们只求“奶粉所没有”的,并且一定是植物营养。只有围绕这个方向去生产我们的产品,我们才最恰当地与奶粉这个大款搭上关系,从而赢取一个更广阔的未来。
不要在盐碱地上耕耘
最初接到白云山和黄这个产品的营销策划项目时,说是要做婴儿米粉,因为现成的生产线就是做米粉的。
我们算了一下,整个中国的婴幼米粉市场也就10个亿,亨氏作为这个品类的开创者,已经占了整个米粉市场份额的50%,剩下5个亿被其他众多的品牌分食。如果白云山也介入米粉市场,从时机上来说,已经晚了。就算能杀出一条血路,也顶多抢到一两个亿,而这个预期并不是白云山愿意看到的,况且还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于是我们建议白云山,不要在盐碱地上辛勤耕耘,而应该放开视野寻找更为肥沃的土地。婴幼食品哪块土地最肥沃呢?毋庸置疑是配方奶粉。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妈妈的母乳减少,或者是由于年轻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延长自己的青春期,而更多地采取了购买配方奶粉来哺育孩子,使得配方奶粉的市场容量已经高达400亿,是米粉的40倍,如果能分羹一杯,即便是个“小角色”也远比做米粉强许多。
但无奈白云山的生产线是基于米粉展开的,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奶粉们狂赚,自恨没有生在奶粉的“国土”。
傍上奶粉这个大款
演艺圈里那些渴望成名的人,喜欢通过与某个名人闹绯闻,让自己一夜之间走红,这种通向成功的捷径比辛辛苦苦靠历练演技慢慢爬不知要快多少倍。普通的女孩子也通过傍上大款让自己立马飞出“草窝”变成“金凤凰”。
我们先抛开道德层面的评判,如果单纯从商业角度来考量,这些攀龙附凤的做法的确是成功的捷径。如果把配方奶粉比作名人或者大款,我们的产品能否傍上这个大款呢?如果能,那将极大地提高我们成功的概率。
事实上,当你选择的对手越强大,你成功的收获就越大,这不同于军事战争,军事战争总是选择更弱小的对手下手,而营销战略往往选择更强大的对手让自己迅速提升,七喜正是找到了可乐这个伟大的对手,让自己成为继两乐后的“第三股势力”。
400亿的大款,怎么不值得傍?但问题是如何能傍上去。
“汤匙”与“奶嘴”
“咖啡伴侣”是最成功的“傍大款”策略。咖啡伴侣的机会来源于那些“边缘型”的咖啡消费者,咖啡的忠实用户往往是那些喝“黑咖啡”(不加任何蔗糖、咖啡伴侣)的人,而对于“边缘型”的咖啡用户,他们通常喝不惯“黑咖啡”,于是“咖啡伴侣”就有了机会,它更名改姓不叫奶精了,而叫“咖啡伴侣”,产品命名完全是以消费机会展开的。
于是我们想到这个产品能不能和奶粉拌在一起,如果能达成如此“联姻”,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我们发现奶粉的400亿是通过奶嘴的细孔流向宝宝肚子的,而远比奶嘴孔大得多的汤匙却仅仅喂下了10个亿容量的米粉,为什么一个细孔的流量竟然是汤匙的40倍?我们不得不承认 “吮吸”是宝宝的天性。宝宝的“吮吸”具有与生俱来的强大动力。而汤匙只是成人的进食方式。
我们必须遵循宝宝们的天性,才能拓展更大的市场,这决定了我们要通过奶嘴达成“下货”的目的,而不是汤匙。
经由我们展开的网络调查,我们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原来许多妈妈已经这么干了,就是把米粉拌到奶粉里让宝宝喝。不可否认米粉除了有辅助的营养功能外,还有学习的功能——让宝宝学习咀嚼吞咽的功能,但现代妈妈们多半参加社会工作,没有更多时间一勺一勺的喂,所以很多时候妈妈们为了提高效率,直接把米粉拌到奶粉里喂食宝宝。
我们发现市场上的米粉按形态分作两种,一种是粉末状的,一种是片状的,粉末状的拌奶粉非常方便,片状的更适合宝宝学习吞咽咀嚼,而白云山和黄原来的产品是粉状的,这种粉状特征更适合拌奶。
我们自己做过产品的拌奶实验后,觉得这个产品拌奶非常合适,再加上我们网络调查很多妈妈已经开始用米粉拌奶粉喂食宝宝了,所有我们找到了这个产品的精准定位:拌奶产品。
只有跟强者站在一起,你才能成为强者。只有跟奶嘴发生关系才会有巨大的市场,我们断然抛弃了汤匙!
进攻鳄鱼的腹部
一个新的问题又浮现出来了,那就是你凭什么跟奶粉并驾齐驱?本来奶粉中就包含了极高的营养含量,再加上现代工艺在奶粉里加入DHA、ANA等健脑、强体功能的添加物,使得配方奶粉在营养上更是如虎添翼。
我们的产品跟配方奶粉在营养上相比简直是班门弄斧,既然配方奶粉的营养这么丰富,又凭什么愿意与我们的产品“联姻”呢?
想想“咖啡伴侣”是因为能调和咖啡的苦味,才使得“咖啡伴侣”有了立身之地。我们无法在口味上诉求,拌奶只能使得口味更复杂。而在营养上,配方奶粉根本不需要我们这个“伙伴”。我们陷入了困境。
从揪这个大款的“小辫子”入手呢?能揪到配方奶粉的“小辫子”,它自然就会乖乖地与我们合作,和我们“联姻”。
如果把配方奶粉比作一条大鳄鱼的话,任何一条鳄鱼都会有自己柔软的腹部,这个“柔软的腹部”经过我们绞尽脑汁的思索,终于找到了,那就是奶粉的营养是基于“动物营养”的,都是从牛身上挤出来的,都是动物营养。
现代的孩子为什么那么爱吃汉堡、炸鸡?因为现代宝宝是吃配方奶粉长大的,适应了动物营养,现代孩子的营养问题不是营养不够,也不是营养过剩,而是营养失衡。最明显的证据是人体最重要的“膳食纤维”,动物营养都不含有。
宝宝的身体缺乏植物营养的吸收,这一方面导致宝宝营养失衡,另一方面由于宝宝的身体长期适应了动物营养,而导致更依赖动物营养,所以现代宝宝不太爱吃蔬菜,而更爱吃汉堡、炸鸡腿等高动物蛋白的食品。
所以,你配方奶粉再牛,也只不过是动物营养,而人类天然需要植物营养,这样我们的产品就可以与配方奶粉“划江而治”了,定位理论里有一条叫“重新定义对手”的策略,其实就是寻找鳄鱼腹部的过程,我们重新定义了奶粉——“动物性营养”,这是奶粉不可否认的事实,既然只有动物性营养,就必然需要植物性营养。 于是,我们把动物性的营养称之为“第一营养”,而把植物性营养称之为“第二营养”。最后我们干脆称我们的产品为“第二营养”,这比称我们自己是“植物营养素”更为直接,想想“咖啡伴侣”为什么没有称自己为“奶精”。奶精只是产品属性,而“咖啡伴侣”才是产品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我们称自己为“第二营养”,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强化自己与“第一营养”——奶粉的关系。如果奶粉是“皮”,我们就是“毛”,二者密不可分。
当我们的“第二营养”真的与奶粉“第一营养”拌到一起给宝宝喝时,此时,我们就达到了“分”奶粉市场容量的目的。
不要成为妈妈育儿的负累
我们常常听到某明星生完孩子继续“下海”赚点“奶粉钱”的报道,可见奶粉价格不菲,明星尚且因为育儿而经济拮据,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奶粉的确是个“大头儿”,一罐洋奶粉高达400多元,而奶粉作为宝宝的主食,一个月又何止一两罐奶粉?即便是相对便宜的奶粉也在200多附近徘徊,现在我们的“第二营养”出世了,是否会成为妈妈们不堪重负后的又一负累?
事实上,我们的设想是:我们的产品价格必须低于奶粉,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拌奶后的成本才能低于单纯食用奶粉的成本。
但是如果我们从降低育儿成本的角度诉求产品,妈妈们一定不接受,因为这样的宣传暗示妈妈们在“偷工减料”,这是妈妈们不愿意面对的。
我们必须找个更合适的理由让妈妈们来购买第二营养,我们的宣传必须是基于“更营养”必须是这样的理由妈妈们才更容易接受,而在实际使用中妈妈发现“更营养”的背后是“更划算”,这就提升了“第二营养”的价值。只有这两个“一明一暗”的“双重利益”叠加后,妈妈们的购买动因才能成为源源不断的实际行动。
利用“奶粉”对号入座
我们的对号入座营销,不是在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识别上,实际上我们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产品是“植物营养素”是没有丝毫价值的,消费者会客套地说:“哦!植物营养素啊!应该不错,有机会我会购买!”,而实际上转瞬即忘了,因为“植物营养素”跟她的宝宝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产品孤立地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存在的意义在于有奶粉这个战略对手存在,但是如果没有揭示到奶粉的本质——动物营养,我们产品的植物营养也没有价值。
当妈妈们天天习以为常地喂自己的宝宝配方奶粉时,她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代表着什么,当我们告诉她,她是天天在给自己心爱的小宝宝喂食“动物营养”时,妈妈们自然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们一定本能地问,那植物营养从哪里摄取?这时我们的产品就可以天经地义地出场了。
当然,“第二营养”在后期的成分调配上完全遵照“奶粉中所不含的植物营养”来组织的,我们不求“第二营养”的营养成分全面,我们只求“奶粉所没有”的,并且一定是植物营养。只有围绕这个方向去生产我们的产品,我们才最恰当地与奶粉这个大款搭上关系,从而赢取一个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