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笔者通过在实际小学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内涵与重要性,创设情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创设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学情境三个方面去探讨农村小学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成功之处。
一、小学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内涵及重要性
1.什么是小学科学情境呢?
笔者认为,小学科学的情境创设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新的知识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引出新的知识点或者有待于形成的技能。也就是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制造一种使学生情感受到震动,获得良好影响的外在情境,使探究活动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2.为什么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科学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好,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学习和思考。”我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也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能感受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何其重要。
二、现实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起“情境”,许多教师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情境”是多媒体的代名词,有些多媒体课件看上去绚丽多彩,但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感受最深的是,有些教师对创设情境存在虚假性,只图表面的花哨。这样就违背了我们实施新教材的意愿,背离了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
三、在农村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
本人从长期的教学生涯中观察到,小学生对某一件事探究,往往是取决于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促使他们自觉地钻研下去。所以说,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农村孩子直观性较强,易动好玩,创设情境就是要适应农村孩子认知的特点,有的放矢;是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有效的课堂教学进入孩子的认知领域,激发起他们求知的兴趣。我们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教师要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融于一体,使孩子们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循循诱导,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科学知识,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从四个方面摸索到的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对活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因地制宜 ,创设情境
我们上蒋完小,地处半山区,虽然没有城市中优良的科学教育资源,但乡下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市的孩子逊色。农村科学教学应把握好这得天独厚的特点,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教《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时,带领学生到学校后面开满各色鲜花的山上去,让学生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很快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区别,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
2.“土洋”结合,创设情境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半山区,孩子们由于环境的因素,视野有限。对小学科学教材中列举的许多生物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缺乏感性认识。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我想方设法,充分利用我们上蒋半山区这一自然环境,加之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做到“土洋”结合,有效地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时,课前,我首先在“土”字上做文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各种动物,如山上的野鸡、野猪、松鼠等,上课时利用教室的闭路电视让学生观看了精彩的《动物世界》片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实物投影。由于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学生们被形形色色的动物所吸引,兴趣大增,观察得非常细致,哪些动物他们熟悉的就能积极回答,哪些动物他们不熟悉的,由教师讲解并分类归纳,真是别开生面,寓教于乐。
3.变静为动,创设情境
我们乡下的孩子天真、易动、好玩,但有些自然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教师若能创设动态情境进行教学,便可以变静为动,变单调为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变难懂为易懂。为此我想方設法,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如在执教《磁铁的磁性》这一课时,我选择了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用一根线吊住一块大大的环形磁铁,然后用磁铁靠近散落在地上的一大片碎铁钉。学生们看到碎铁钉一下子“飞”到了磁铁上,都很兴奋,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也就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样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不但学得有趣,而且记得深刻。在教学中,通过动态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尝到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预设直观,创设情境
儿童天性爱玩,最愿意玩,也最想有创意地玩。因此,教师可充分发掘教材中“玩”的直观因素,创设情境,让科学探究过程与“玩”结合起来,孩子们会兴趣盎然。如笔者在教学《平面镜反光》一课时,由于学生从小就爱用小镜子做反光游戏,所以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上课了,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及时走进教室,而是先用小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这时听见教室里乱成一团,有的学生喊:“快来看呀,墙上有一束光!”又有学生喊:“是谁照的?”这时,我才装作没事的样子走进教室,问:“刚才教室里为什么乱哄哄的?”学生答道:“刚才我们都在议论墙上的那束光。”我故意问:“它在哪儿呢?”学生们说:“现在没有了。”我继续问:“谁能让它再出现呢?”这时,有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看到此情景,我便说:“既然大家都能,那么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学生各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也开始主动探究平面镜反光的原理,从而对这堂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尽管受条件限制,但只要我们教师,能钻研教材,善于发掘农村的自然资源,做科学学科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精心设境,就一定能创设好的情境,使教师能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这将大大促进农村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也会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责编 张亚莎)
一、小学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内涵及重要性
1.什么是小学科学情境呢?
笔者认为,小学科学的情境创设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新的知识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引出新的知识点或者有待于形成的技能。也就是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制造一种使学生情感受到震动,获得良好影响的外在情境,使探究活动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
2.为什么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科学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课上得好,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来学习和思考。”我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也证明: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能感受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小学科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何其重要。
二、现实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起“情境”,许多教师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情境”是多媒体的代名词,有些多媒体课件看上去绚丽多彩,但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感受最深的是,有些教师对创设情境存在虚假性,只图表面的花哨。这样就违背了我们实施新教材的意愿,背离了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
三、在农村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
本人从长期的教学生涯中观察到,小学生对某一件事探究,往往是取决于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促使他们自觉地钻研下去。所以说,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我们在小学科学课中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农村孩子直观性较强,易动好玩,创设情境就是要适应农村孩子认知的特点,有的放矢;是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有效的课堂教学进入孩子的认知领域,激发起他们求知的兴趣。我们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教师要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融于一体,使孩子们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循循诱导,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科学知识,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在多年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从四个方面摸索到的有效教学情境的方法,对活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因地制宜 ,创设情境
我们上蒋完小,地处半山区,虽然没有城市中优良的科学教育资源,但乡下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市的孩子逊色。农村科学教学应把握好这得天独厚的特点,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教《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时,带领学生到学校后面开满各色鲜花的山上去,让学生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的花。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很快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区别,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
2.“土洋”结合,创设情境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半山区,孩子们由于环境的因素,视野有限。对小学科学教材中列举的许多生物从来都没有看到过,缺乏感性认识。针对这一薄弱环节,我想方设法,充分利用我们上蒋半山区这一自然环境,加之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做到“土洋”结合,有效地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时,课前,我首先在“土”字上做文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各种动物,如山上的野鸡、野猪、松鼠等,上课时利用教室的闭路电视让学生观看了精彩的《动物世界》片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实物投影。由于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学生们被形形色色的动物所吸引,兴趣大增,观察得非常细致,哪些动物他们熟悉的就能积极回答,哪些动物他们不熟悉的,由教师讲解并分类归纳,真是别开生面,寓教于乐。
3.变静为动,创设情境
我们乡下的孩子天真、易动、好玩,但有些自然知识,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教师若能创设动态情境进行教学,便可以变静为动,变单调为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变难懂为易懂。为此我想方設法,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如在执教《磁铁的磁性》这一课时,我选择了用演示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用一根线吊住一块大大的环形磁铁,然后用磁铁靠近散落在地上的一大片碎铁钉。学生们看到碎铁钉一下子“飞”到了磁铁上,都很兴奋,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也就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样一开始就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不但学得有趣,而且记得深刻。在教学中,通过动态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尝到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预设直观,创设情境
儿童天性爱玩,最愿意玩,也最想有创意地玩。因此,教师可充分发掘教材中“玩”的直观因素,创设情境,让科学探究过程与“玩”结合起来,孩子们会兴趣盎然。如笔者在教学《平面镜反光》一课时,由于学生从小就爱用小镜子做反光游戏,所以我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上课了,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及时走进教室,而是先用小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这时听见教室里乱成一团,有的学生喊:“快来看呀,墙上有一束光!”又有学生喊:“是谁照的?”这时,我才装作没事的样子走进教室,问:“刚才教室里为什么乱哄哄的?”学生答道:“刚才我们都在议论墙上的那束光。”我故意问:“它在哪儿呢?”学生们说:“现在没有了。”我继续问:“谁能让它再出现呢?”这时,有很多学生都举起了手。看到此情景,我便说:“既然大家都能,那么我们一起来做实验吧!”学生各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也开始主动探究平面镜反光的原理,从而对这堂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我认为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尽管受条件限制,但只要我们教师,能钻研教材,善于发掘农村的自然资源,做科学学科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精心设境,就一定能创设好的情境,使教师能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这将大大促进农村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也会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取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