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韶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讲述者:曹寅(男,30岁,摄影师)
陶沫在跟她的小姐妹聚會回来后,抽掉我正在看的书,严肃地宣布了一个决定:考驾照。
我当时就条件反射地想:她不是发烧了就是在开玩笑。因为我们车都没有,要驾照有什么用?再说了,车子还是她不要的,她那时信誓旦旦地说:“车不要,房子必须有。”
那时陶沫的理由是,她的姐妹们结婚时都有新房。而我,本来打算买辆房车,好好改装下,既能住,也能代步,休假时出门旅行方便又省钱,新潮又特别。
但陶沫对此嗤之以鼻:“你身边有谁是这么结婚的?别搞这些奇奇怪怪的标榜时尚的名堂。”
加之父母也建议我别折腾,对此,我妥协了。但说实话,婚礼不仅是女人_生最重要的时刻,对男人来说,亦同样重要。
我曾计划在婚礼上准备许多新颖的节目,比如用气球托住我们在宾客面前谢礼,但统统被陶沫否掉了。她觉得不用太多花样,普通的程序就好,还说,只有平淡才经得起考验。
这句话就像她这个人。
说起来,我和陶沫的结合就是因为她的普通。她像一枚被磨得光滑圆润的石子,握在手里,不會觉得刺痛。而那时,我被前女友伤得很深。那是个浑身棱角的女人,最初我们就是因为对方与众不同的气质而被吸引,但这样的共通点并不是爱情的最终保证。
是陶沫将我从低潮中解救了出来,她是个好女人,我曾以为我们可以获得幸福。
可是渐渐的,我发现自己错了。
过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完就围一桌打麻将,我不愿去,并非我不會,而是想下象棋。
陶沫很不理解,觉得我破坏气氛,大家都玩麻将,偏偏只有我去下老头子才喜欢的象棋。
对此,我真的有点无语。象棋,本没有年纪之分吧?况且,陶沫私下也说过,她并不喜欢打麻将,输钱赢钱都伤感情。怎么一到人前,她就变了?
后来,我自己当自己的对手,陶沫说:“看吧,看你一个人多寂寞。”我并不觉得一个人就可怜,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快乐。
初夏某天晚上,我正在睡觉,陶沫将我拽起来陪她看电视,一看,居然是足球比赛。
我很诧异:她什么时候对这个感兴趣了?
多个兴趣我并不反对,只不过没过几分钟,她便不停地打盹,我不忍心,叫她去睡觉,她不肯,跑去厕所洗了把脸,又去冰箱切了个柠檬,说要把自己酸醒。
我说:“何苦这么勉强自己?”陶沫挤着被柠檬酸眯的眼睛说:“别人都在看,我再不关注就离群了。”
我哑然,干吗一定要跟别人的兴趣一样,我就喜欢马球而不是足球,我也不會因为跟人失去话题而放弃这个爱好。
陶沫却不明白,仿佛她的选择与喜欢旦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她就觉得不安。所以,当她得知身边的姐妹们都有驾照后,自己也想要一个。
说真的,就目前而言,驾照对她来说,真的没多少用处。先不说我们、没有车,就算有了车,依她那迷糊的性格,准會把车开到阴沟里,到时我还不得天天担心她的安全。再说了,我有驾照就已经足够了,她考来那本子也不过是放在家里闲着。
陶沫却大发脾气,说我小气,舍得花几万块置室外观星的装备,却不肯花几千块让她报驾校。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别人有的,并不代表我们一定得有啊!生活之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说她早餐吃鸡蛋,你也得跟着吃。遵从自己喜欢的,不随波逐流,才不辜负这生命,不是吗?
然而她却只留给我一声巨大的甩门声。
我环顾家里随处可见的布置和她新买的满大街人手一件的T恤,真的就像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的,一点特色都没有。
我忍不住想:难道我要过一辈子复制般的日子吗?
过日子不需要标新立异
讲述者:陶沫(女,28岁,插画师)
一开始,我就知道曹寅很有个性,与我的大众化有着明显区别。
那时,他抱着我哭得很伤心,我知道他的前女友和他一样,个性分明、与众不同,与我截然不同。但我和曹寅后来还是相爱了,我想,他吃过特立独行的亏,应该會改变。
但,出乎我的意料,他完全没有改变。
有次和朋友一起去K歌,他选的全是蓝调啊,还有什么灵魂乐之类的歌,大伙平常都不听这些,就连附和都做不到,就光听着他一个人在唱,真的很冷场。
我悄悄提醒过他,既然一起到K房玩,就不要选太小众的歌,他却很无辜地反驳我:“我喜欢啊,为什么要迎合他们的喜好?”
这不是迎合,而是一种交际的生存法则。
上大学时,我曾拍过一个电视广告,播出后,我却失去了朋友。他们讪笑着说:“你都是拍过广告的人,哪能跟我们打成一片。”
从那时起,我就理解了,既然成不了“小部分”人就不要变得特别。生活里,留下的大多是普通者。
可曹寅偏偏跟其他人不一样,就连穿个衣服,他也有诸多癖好。
普通的T恤或者衬衫基本不穿,最喜欢去小店里淘单款衣服,他说那些大多是服装系学生设计的作品,衣服只有一件,不會跟别人相同。
但当我和他参加朋友的婚礼,别人把目光投注在曹寅身上时,我简直想找个地洞钻下去。
假如我知道他准备的新衣服指的是那件像火鸡一样的怪异服装时,我一定不与他同时出场。他却振振有词:“那件衣服获了XX服装大奖的。”
可有谁會去关注衣服背后的奖?人们只會看到它穿在你身上有多奇怪!
没想到,曹寅却反驳说,我和其他女宾一样,扔在礼堂里都找不到。但这是明星都知道的安全穿衣法则啊——黑色礼服永不會出错。而我,并不期盼出彩。
毕竟,社會里多的是“大众”,有句俗话不是说“胳膊始终扭不过大腿”吗?融入大众,有什么不好?
可曹寅却想在结婚这件事上使心眼:拿钱去购房车,还将某个外国人把大巴改装成家的报道拿给我看,企图让我支持他。
是,我承认,旅行让生命的意义更加精彩,但这么做的人毕竟太少,而且在我们国内这么做,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
辞掉工作,到处流浪,也许可以见许多不同的风景,但是经济收入从哪里来?双方的父母谁来照顾?有了孩子怎么办?在车上上学吗?还有许多偏远地方不安全,遇上打劫呢? 我只想和身边的人一样,经营普通平淡但幸福的生活,不需要花哨也不需要新奇,周末回家看看双方父母,下了班和朋友聚聚,喝喝小酒,唱唱K,发点牢骚就好。
但曹寅却怎么也不肯在聚會上喝酒。有次一个朋友从国外回来,我们几个为他接风。这样的饭局免不了劝酒,曹寅偏不肯端杯,最后还板着脸离开了。我一脸尴尬地解释说他酒精过敏。
我很不满,一杯啤酒而已,喝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一个大男人,区区一点啤酒还搞不定?
没想到,他比我还不满:“我就讨厌劝酒,看了就让人讨厌。”
听着他这样的抱怨,不禁觉得幼稚又好笑。饭局劝酒,基本成了例牌,不单单是你不喜欢就可以改变的吧?
果然,朋友聚餐都不爱叫上他,觉得败气氛。他倒好,乐得一个人清闲,听说有流星可看,买了几万块的装备跑去郊外看星星,回来时胡子拉碴,跟流浪汉没什么区别。
我很生气,跑去跟朋友诉苦,其间发现她们都考了驾照,纷纷说着刚上路时发生的糗事。她们问我啥时候也考一个一起分享下,说不定我的事更好玩。
说实在的,我以前也提过这事,只不过曹寅说没必要,他會就好。所以我也就没有放心里去,可现在,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可曹寅依然不以为意,认为不需要。我急了,说她们都有了……
话还没有说完,曹寅古怪地看了我一眼:“陶沫,你不要这么虚荣好不好?”
我呆了,这算虚荣吗?一个驾照,几千块钱而已,比起他的观星装备,便宜多了。
他说他考驾照是因为外出采风时會用到,而我,只是单纯地跟风,别人有了,我也就想有,还让我别那么没主见。
我气得说不出话,甩门而去。
选择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生活方式,不是會轻松很多吗?
专家解析:
在日益国际化的社會里,一个人是随波逐流,混得个日子滋润,还是追求独立人格与个性,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传统的心理惯性和欧美文化的影响,在当代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激烈碰撞。
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在法律和道德许可范围内的最大自由,但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社會意识形态和生活行为的千人一面。曾有名人说过:在中国搬动一张椅子都需要流血革命。千年传承的固有文化和思维导致了独立人格很难在这里出现,所以在这个社會中生存,是需要适当考虑周围人群的感受的。当然,陶沫也不应该人云亦云,什么都跟着众人的步伐走。作为新时代女性,更要有自己的想法才是。
讲述者:曹寅(男,30岁,摄影师)
陶沫在跟她的小姐妹聚會回来后,抽掉我正在看的书,严肃地宣布了一个决定:考驾照。
我当时就条件反射地想:她不是发烧了就是在开玩笑。因为我们车都没有,要驾照有什么用?再说了,车子还是她不要的,她那时信誓旦旦地说:“车不要,房子必须有。”
那时陶沫的理由是,她的姐妹们结婚时都有新房。而我,本来打算买辆房车,好好改装下,既能住,也能代步,休假时出门旅行方便又省钱,新潮又特别。
但陶沫对此嗤之以鼻:“你身边有谁是这么结婚的?别搞这些奇奇怪怪的标榜时尚的名堂。”
加之父母也建议我别折腾,对此,我妥协了。但说实话,婚礼不仅是女人_生最重要的时刻,对男人来说,亦同样重要。
我曾计划在婚礼上准备许多新颖的节目,比如用气球托住我们在宾客面前谢礼,但统统被陶沫否掉了。她觉得不用太多花样,普通的程序就好,还说,只有平淡才经得起考验。
这句话就像她这个人。
说起来,我和陶沫的结合就是因为她的普通。她像一枚被磨得光滑圆润的石子,握在手里,不會觉得刺痛。而那时,我被前女友伤得很深。那是个浑身棱角的女人,最初我们就是因为对方与众不同的气质而被吸引,但这样的共通点并不是爱情的最终保证。
是陶沫将我从低潮中解救了出来,她是个好女人,我曾以为我们可以获得幸福。
可是渐渐的,我发现自己错了。
过年,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完就围一桌打麻将,我不愿去,并非我不會,而是想下象棋。
陶沫很不理解,觉得我破坏气氛,大家都玩麻将,偏偏只有我去下老头子才喜欢的象棋。
对此,我真的有点无语。象棋,本没有年纪之分吧?况且,陶沫私下也说过,她并不喜欢打麻将,输钱赢钱都伤感情。怎么一到人前,她就变了?
后来,我自己当自己的对手,陶沫说:“看吧,看你一个人多寂寞。”我并不觉得一个人就可怜,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快乐。
初夏某天晚上,我正在睡觉,陶沫将我拽起来陪她看电视,一看,居然是足球比赛。
我很诧异:她什么时候对这个感兴趣了?
多个兴趣我并不反对,只不过没过几分钟,她便不停地打盹,我不忍心,叫她去睡觉,她不肯,跑去厕所洗了把脸,又去冰箱切了个柠檬,说要把自己酸醒。
我说:“何苦这么勉强自己?”陶沫挤着被柠檬酸眯的眼睛说:“别人都在看,我再不关注就离群了。”
我哑然,干吗一定要跟别人的兴趣一样,我就喜欢马球而不是足球,我也不會因为跟人失去话题而放弃这个爱好。
陶沫却不明白,仿佛她的选择与喜欢旦和大多数人不一样,她就觉得不安。所以,当她得知身边的姐妹们都有驾照后,自己也想要一个。
说真的,就目前而言,驾照对她来说,真的没多少用处。先不说我们、没有车,就算有了车,依她那迷糊的性格,准會把车开到阴沟里,到时我还不得天天担心她的安全。再说了,我有驾照就已经足够了,她考来那本子也不过是放在家里闲着。
陶沫却大发脾气,说我小气,舍得花几万块置室外观星的装备,却不肯花几千块让她报驾校。
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别人有的,并不代表我们一定得有啊!生活之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说她早餐吃鸡蛋,你也得跟着吃。遵从自己喜欢的,不随波逐流,才不辜负这生命,不是吗?
然而她却只留给我一声巨大的甩门声。
我环顾家里随处可见的布置和她新买的满大街人手一件的T恤,真的就像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的,一点特色都没有。
我忍不住想:难道我要过一辈子复制般的日子吗?
过日子不需要标新立异
讲述者:陶沫(女,28岁,插画师)
一开始,我就知道曹寅很有个性,与我的大众化有着明显区别。
那时,他抱着我哭得很伤心,我知道他的前女友和他一样,个性分明、与众不同,与我截然不同。但我和曹寅后来还是相爱了,我想,他吃过特立独行的亏,应该會改变。
但,出乎我的意料,他完全没有改变。
有次和朋友一起去K歌,他选的全是蓝调啊,还有什么灵魂乐之类的歌,大伙平常都不听这些,就连附和都做不到,就光听着他一个人在唱,真的很冷场。
我悄悄提醒过他,既然一起到K房玩,就不要选太小众的歌,他却很无辜地反驳我:“我喜欢啊,为什么要迎合他们的喜好?”
这不是迎合,而是一种交际的生存法则。
上大学时,我曾拍过一个电视广告,播出后,我却失去了朋友。他们讪笑着说:“你都是拍过广告的人,哪能跟我们打成一片。”
从那时起,我就理解了,既然成不了“小部分”人就不要变得特别。生活里,留下的大多是普通者。
可曹寅偏偏跟其他人不一样,就连穿个衣服,他也有诸多癖好。
普通的T恤或者衬衫基本不穿,最喜欢去小店里淘单款衣服,他说那些大多是服装系学生设计的作品,衣服只有一件,不會跟别人相同。
但当我和他参加朋友的婚礼,别人把目光投注在曹寅身上时,我简直想找个地洞钻下去。
假如我知道他准备的新衣服指的是那件像火鸡一样的怪异服装时,我一定不与他同时出场。他却振振有词:“那件衣服获了XX服装大奖的。”
可有谁會去关注衣服背后的奖?人们只會看到它穿在你身上有多奇怪!
没想到,曹寅却反驳说,我和其他女宾一样,扔在礼堂里都找不到。但这是明星都知道的安全穿衣法则啊——黑色礼服永不會出错。而我,并不期盼出彩。
毕竟,社會里多的是“大众”,有句俗话不是说“胳膊始终扭不过大腿”吗?融入大众,有什么不好?
可曹寅却想在结婚这件事上使心眼:拿钱去购房车,还将某个外国人把大巴改装成家的报道拿给我看,企图让我支持他。
是,我承认,旅行让生命的意义更加精彩,但这么做的人毕竟太少,而且在我们国内这么做,实在需要很大的勇气。
辞掉工作,到处流浪,也许可以见许多不同的风景,但是经济收入从哪里来?双方的父母谁来照顾?有了孩子怎么办?在车上上学吗?还有许多偏远地方不安全,遇上打劫呢? 我只想和身边的人一样,经营普通平淡但幸福的生活,不需要花哨也不需要新奇,周末回家看看双方父母,下了班和朋友聚聚,喝喝小酒,唱唱K,发点牢骚就好。
但曹寅却怎么也不肯在聚會上喝酒。有次一个朋友从国外回来,我们几个为他接风。这样的饭局免不了劝酒,曹寅偏不肯端杯,最后还板着脸离开了。我一脸尴尬地解释说他酒精过敏。
我很不满,一杯啤酒而已,喝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一个大男人,区区一点啤酒还搞不定?
没想到,他比我还不满:“我就讨厌劝酒,看了就让人讨厌。”
听着他这样的抱怨,不禁觉得幼稚又好笑。饭局劝酒,基本成了例牌,不单单是你不喜欢就可以改变的吧?
果然,朋友聚餐都不爱叫上他,觉得败气氛。他倒好,乐得一个人清闲,听说有流星可看,买了几万块的装备跑去郊外看星星,回来时胡子拉碴,跟流浪汉没什么区别。
我很生气,跑去跟朋友诉苦,其间发现她们都考了驾照,纷纷说着刚上路时发生的糗事。她们问我啥时候也考一个一起分享下,说不定我的事更好玩。
说实在的,我以前也提过这事,只不过曹寅说没必要,他會就好。所以我也就没有放心里去,可现在,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可曹寅依然不以为意,认为不需要。我急了,说她们都有了……
话还没有说完,曹寅古怪地看了我一眼:“陶沫,你不要这么虚荣好不好?”
我呆了,这算虚荣吗?一个驾照,几千块钱而已,比起他的观星装备,便宜多了。
他说他考驾照是因为外出采风时會用到,而我,只是单纯地跟风,别人有了,我也就想有,还让我别那么没主见。
我气得说不出话,甩门而去。
选择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普通生活方式,不是會轻松很多吗?
专家解析:
在日益国际化的社會里,一个人是随波逐流,混得个日子滋润,还是追求独立人格与个性,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传统的心理惯性和欧美文化的影响,在当代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激烈碰撞。
从个人角度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在法律和道德许可范围内的最大自由,但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社會意识形态和生活行为的千人一面。曾有名人说过:在中国搬动一张椅子都需要流血革命。千年传承的固有文化和思维导致了独立人格很难在这里出现,所以在这个社會中生存,是需要适当考虑周围人群的感受的。当然,陶沫也不应该人云亦云,什么都跟着众人的步伐走。作为新时代女性,更要有自己的想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