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病变的实用性及其优势. 方法对38例脑桥小脑角病变采取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 结果 10例听神经瘤全切并面神经保留,22例胆脂瘤及1例脑膜瘤全切除,5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发作性疼痛消失.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 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病变,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机 构】
:
250012,济南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50012,济南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50012,济南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50012,济南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病变的实用性及其优势. 方法对38例脑桥小脑角病变采取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 结果 10例听神经瘤全切并面神经保留,22例胆脂瘤及1例脑膜瘤全切除,5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发作性疼痛消失.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 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病变,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其他文献
目的 报道应用以第1跖背动脉或足底深支与第1跖背动脉共同为蒂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Mu趾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足背动脉行程为轴线,于近侧设计皮瓣,第1跖背动脉或足底深支与第1跖背动脉共同为蒂,修复Mu趾皮肤缺损共22例。结果 术后22例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2年,功能及外观都比较满意。结论 应用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Mu趾皮肤缺损,安全、可靠、容易切取,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目的 报道外固定架与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外固定架与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一期修复桡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9例.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桡骨远端骨折全部愈合,前臂及手部功能外观恢复满意.结论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血运良好,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主要血管,结合外固定架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目的 探讨腹腔注射细胞外ATP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成两组.将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0.5 cm处切断,随即行显微外科外膜吻合术.手术后实验组腹腔注射ATP0.4ml(2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ml.分别于手术后7、14、28 d应用甲苯胺蓝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损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
目的 研究单纯运动神经和/或感觉神经损伤对大鼠腓肠肌萎缩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用SD大鼠54只,分别切断左侧L4~L6脊神经前根、后根或坐骨神经,建立大鼠选择性神经损伤模型.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AchE组织化学染色、透射电镜结合图象分析技术观察损伤后2、4、10周大鼠腓肠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和截面积、运动终板面积和灰度及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损伤后2、4、10周,坐骨神经切断组大
目的 探讨与比较再造手部关节缺损的方法,报道不同关节及关节瓣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跖趾关节移植5例、跖趾关节皮瓣移植5例、趾间关节瓣移植2例、趾间关节皮瓣移植2例,同一血管蒂带跖趾关节与趾间关节复合瓣一期重建相邻两掌指关节1例,带血管蒂残存掌指关节瓣转移2例.共再造掌指关节17例18个.结果全部组织瓣存活.经平均2年3个月(6个月~7年)随访,再造掌指关节平均活动度为5°~56°(范围
股动脉损伤一般由外伤引起,出血量大,即使闭合性损伤也会导致失血性休克或肢体缺血坏死.有些股动脉破裂大出血不是发生在损伤初期,而是距受伤有一段时间.这种类型的股动脉损伤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我院自1994年3月收治这种特殊类型股动脉损伤共12例,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而且肢体血运及功能良好。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转染对体外培养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20只自双侧股骨大转子取材培养MSCs,左侧来源细胞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以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介导人BMP-2基因转染MSCs后,用ALP检测两组细胞的ALP活性;骨钙素RT-PCR检测两组细胞Ⅰ型胶原的表达;BGP放免分析检测两组细胞的骨钙素含量.结果转基因组和对照组A
目的 探讨复杂难治性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血管内栓塞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999年11月~2003年12月治疗Spetzler分级Ⅲ级以上脑AVM的33例临床资料.Spetzler分级Ⅲ级22例,Ⅳ级9例,Ⅴ级2例.脑AVM体积最大为7.0 cm×8.6 cm×6.1 cm,最小为2.5 cm×3.0 cm×2.8 cm.所有病例均接受了血管内栓塞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结果33例中3
岁月嬗递,光阴荏苒.<中华显微外科杂志>自1978年8月创刊至今,已经历28个春秋.在这期间经过全体编委和编辑部人员的勤奋工作和无私奉献,<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无论从学术水平、编辑质量还是印刷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在介绍国内外显微外科领域的科研成果、临床技术及疑难病例治疗等方面,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本刊一贯坚持办刊宗旨,探寻显微外科学科发展趋势,交流和推广显微外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