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宜居城市”建设

来源 :教育科学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i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居城市”的提出,不仅是“要让居者有其屋”。更重要的是“要让居者更舒适、更开心”。无论“宜居城市”的最终形态如何,其归宿点必然要放在以人为本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秉承的“以人为本”传统,则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关键词:以人为本;宜居城市;建设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提出后,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很多城市开始把宜居城市作为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和目标。2005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规划中将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宜居城市”。 随后,“宜居城市”这一概念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升温。关于“宜居城市”的内涵,国内学者尚无统一的结论。但总的来说,国内学者对“宜居城市”概念理解的视角是全面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无论是从狭义宜居还是广义宜居,从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宜居城市最终都要落到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理念上。
  早在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雅典宪章》中,“宜居城市”的理念就已经有所体现。《雅典宪章》认为:“居住是城市的第一活动,所以城市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应该保证个人的自由和集体的利益,对于从事于城市计划的工作者,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1】这充分表达了一种"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人“异化”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力量虽然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在旧式分工的生产实践下,人的劳动被“异化”了,“由于推广机器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人和独立的性质”,“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2】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人的异化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
  (一)对人的劳动能力发展及其需求的论述
  人的劳动能力发展包括很多方面内容,但主要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动的人体中存在的,每个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3】人劳动能力的发展同时又是和人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需要是促使人劳动能力不断发展的内部动力,是人劳动的最终目的。“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4】人的需要是人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和需求,它反映的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贫乏状态,可以理解为人反应现实的一种形式,是积极行动的内在动因。人的需要从主体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从其作用上可以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马克思指出: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解决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发挥其全部的才能和力量。如马克思所说,全面发展的个人,也就是用能够适应极其不同的劳动需求并且在交替变换的职能中,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个人。
  (二)对实现人全面发展条件的论述
  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是为了自身人格完美和促进社会进步而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而非手段的发展。在马克思关于人全面发展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创造日益丰富的生活资料,使人摆脱贫困状态,并在基本满足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追求享受和发展。事实也充分说明"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所以,“宜居城市”建设必须以广大市民的需求为导向,满足不同层次人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以市民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建设不是"宜居城市"内在要求。一个城市到底宜居不宜居,归根结底不是由城市的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来确定的,而是由广大市民说了算,是由广大市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来决定的。“宜居城市”建设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支撑,其城市必须具有良好的经济成长性,能够给市民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能够满足市民对现代生活的各种需求。
  二、中国共产党所秉承“以人为本”传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可靠保证
  (一)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阐述了宜居城市建设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运用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总结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丰富经验,提出了群众路线的理论。毛泽东同志认为人民群众是中国发展的主体,一再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因此,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同志将对人民负责,为人民群众谋求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的奋斗目标,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列为党的根本宗旨。他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6】“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7】“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8】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是马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表现。毛泽东同志充分的肯定了群众在革命和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所以,在宜居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人民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在宜居城市建设方案的征集中,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   (二)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宜居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论述,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深刻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邓小平同志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着重从生产力角度论述了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表现形式,着重强调了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他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9】为此,他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宜居城市的建设也必须以发达的生产力作为基础。我们知道,一个宜居的城市,首先要有完备的硬件设施,而城市设施是“壳”,“内容”则是经济。离开了繁荣活跃的经济,城市就是一个"空壳",城市的存在和发展也就失去了依据和活力。所以,我们应该在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指导下,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宜居城市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
  (三)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了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是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宜居城市应当是繁荣、现代化的城市,并且能够给市民提供足够发展机会。除此之外,宜居城市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并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个城市不仅干净、整洁、美丽,还要彰显文化特色和艺术品味,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实现完美结合。而广大市民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是城市发展的最终受益者。
  (四) 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又在实践层面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一书对“以人为本”进行了充分论述,这些论述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我们党一直以来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10】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11】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基本内容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基本要求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2】科学发展观突出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突出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突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才是发展的目的所在。由此可见,建设“宜居城市”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发展观应有的题中之意。
  “宜居城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宜居”不仅有“居住”的意思,还有“生活”的意思,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宜居城市建设为了人民,宜居城市建设依靠人民,宜居城市建设的成果最终由人民共享。所以,“宜居城市”建设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完整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沛林、人居文化学:人类聚居学的新主题【J】.衡附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8,19(1)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版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9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枷: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86、
  [5]、[6]、[7]、[8]《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
  [9]《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
  [12]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李芳,女,1985.05.01,陕西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应有一个评价标誌,而最好的标誌无疑就是该校培养的学生。打造品牌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专业特色的体现,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如何以品牌学生打造学校品牌,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品牌学生 ;品牌学校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由于生源的急剧减少,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面临生存危机,前一阶段普通高校出现的生源大战乱象,其实在职业院校表现得更为惨烈。问题出在什么地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博物馆的概念也发生着改变。观众对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不断提高。笔者试图通过立体构成的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简化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中的各类形式语言,运用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使陈列焕发出新的形态,进而提炼展示主题内容思想,用抽象或者“写意”的创作手法来诠释展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关键词:博物馆 陈列艺术设计 立体构成 美的形式\  第一部分 立体构成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软岩巷道支护的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通过现场监测分析了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并利用软岩巷道锚喷网耦合支护技术对初始设计进行修改,有效地控制了巷道的变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软岩巷道;锚喷网索;耦合支护  锚杆支护技术已在软岩巷道支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许多软岩巷道的锚杆支护设计都是凭借经验或工程类比法来完成的,一味地强调支护体的强度、刚度,忽略了软
期刊
关键词:大型客车 滚筒试验台 制动力 检测 不合格原因因  前言:汽车制动系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装置,其性能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还影响到汽车动力性的发挥,因此国家标准GB7258-2004和GB18565-2001分别对在用车和营运车辆的制动性能参数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制动性能的检测方法也作出了规定,即可以采用道路试验检测和台架试验检测。由于台架试验检测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占地少、检测设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新疆地区音乐风格特征。  2.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孩子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二声部伴唱的练习。  教学重点:  1.新疆音乐的风格特征  X X X X X ▏X X X X X║  2.下滑音的唱法  教学准备:  铃鼓、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同学们,我们班谁最喜欢唱歌?会唱什么歌?唱一支给大家听
期刊
摘 要: 唐、宋两代重要诗人对李白诗歌风格的分析评价,不仅为我们保存了大量重要的研究史料,而且对我们当前的研究也极富启发性。诗家论诗人,可谓本色当行,往往切中肯綮。本文重点从唐、宋两代著名诗人对李白诗歌的分析评价入手,梳理总结出李白诗歌风格“逸”和“奇”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李白; 诗歌风格; 逸; 奇  一、 飘然思不群:“太白体”之 “逸”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
期刊
摘 要:教育技术中心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机构,对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从教育技术中心的本质和职能出发,对西南地区九所高校的教育技术中心的下设机构进行量化研究,采用S-P分析的方法从实证的角度研究西南地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教育技术中心;机构设置;教育信息化;S-P分析法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概念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对
期刊
摘 要: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找出1930煤矿目前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对该矿的节能潜力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为焦煤集团节约了经济支出,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能源浪费; 节能措施;环境效益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2010 年单位GDP能耗要比2005 年降低20%左右,并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为加强企业节能管理,提高能源效率
期刊
摘 要: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对陈氏太极拳的传承方式、传承的现状,以及现在的现状进行研究,旨在为陈氏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而更好的传承陈氏太极拳。河南陈氏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拳术,它对人类身体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对它们的保护、继承和发扬力度却远远不够,不得不令我们去深深的反思。此研究旨在为陈氏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摘 要: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因此研究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防,对保护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采取药物(目前,降压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和α受体阻断剂6类)控制的方法.然而,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可使患者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疗效,且副作用多。近年来,国内外的治疗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