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下,我们正处在科技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时代,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以及家庭教育的影响,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及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十分必要。我们可以通过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大学语文在线课程,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等措施来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更注重的是所学专业的实用性,人文素养急转直下,因此需要高职院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充分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养即对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和内在品质。主要体现为一个人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修养。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现状
(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追求
当下,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奏凯歌的时代,正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已经渗透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品行塑造。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人文学科是副科,是不重要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进行选择和取舍的,认为人文素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起不到重要作用的。
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重视,往往偏重专业课的教学,在专业课的授课中也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渗透。
我国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在《寻找北大精神》的演讲中说:“我觉得现在我们中国的大学弥漫着两种可怕的思潮,一个实用主义,一个虚无主义。所谓实用主义就是完全为个人利益所用,完全被个人利益所驱使,有用就干,无用不干,因此必然是一种虚无主义,就是除了时尚和利益之外,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不足靠,一切都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口号下放弃抛弃。这种虚无主义实用主义就导致了大学的两个东西,一个是知识的实用化,一切与实用无关的知识都被大学所拒绝,既被大学里的老师所拒绝,也被大学里的学生所拒绝。还有精神的无操守,拒绝一切的精神追求和坚守。”[1]钱先生的看法十分中肯。浮躁的世风搅乱了大学的平静,也搅乱了学生们的求学之心。学生们只追求当下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在乎对他们长远发展有利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的开端和核心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环境,受人文教育的熏陶,会对这个孩子的一生起到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家长愿意给孩子提供和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却往往忽略了对孩子人文素养的关注和培养,缺乏对孩子良好人格塑造的培养。在学生们的记忆里,家长给他们灌输的一个理念:好好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家长在教育中过分看重和在乎孩子分数的高低,即使是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也更看重和关注其实用性,以及对分数的影响和所占分数的比例。这种教育会让孩子们的人文素养缺失和匮乏。
三.基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激烈,对各行业各层次的人才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扎實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技能知识,还需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现代企业中,优秀的员工是具备一定人文情怀、富有人文精神的人才,要求员工有正确的工作理念和价值取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对加强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之外,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切实提高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职院校中最重要的方法途径就是加强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和学习。
(二)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主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高素质不仅指具有理论知识、技能水平高,也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而综合素质中,最核心的就是人文素养水平高。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文精神、思想道德修养的体现。学生能否就业成功,能否得到领导的认可,能否在岗位上长久的坚持下去,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着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促使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成长,全方面发展,自我超越,成为一名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因而,人文素养是当代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础性素质。
四.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我们的大学语文也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语文是思维的工具,人类交际的工具,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当代大学生学习任何技能、知识都离不开语言文字,都需以语文为基础。大学语文课程不仅要发挥其工具性作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要充分发挥其人文性作用,更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知礼仪,掌握说话艺术,懂得沟通交流,学会运用文表达等,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提升其职场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同时,充分运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文化经典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文学文化经典都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打磨而流传下来的对民族的灵魂塑造起重要作用的文学文化作品。通过对经典的品读鉴赏,它们能滋润大学生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品格,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锤炼他们的意志,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如沐春风,醍醐灌顶,帮助当代大学生们牢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抗拒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从而不断去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最终成为具有丰厚人文素养的人。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更注重的是所学专业的实用性,人文素养急转直下,因此需要高职院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重视大学语文课程,充分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养即对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和内在品质。主要体现为一个人的人文精神和思想道德修养。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现状
(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追求
当下,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奏凯歌的时代,正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在这一时代,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的价值取向已经渗透进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和品行塑造。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人文学科是副科,是不重要的,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进行选择和取舍的,认为人文素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起不到重要作用的。
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重视,往往偏重专业课的教学,在专业课的授课中也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渗透。
我国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在《寻找北大精神》的演讲中说:“我觉得现在我们中国的大学弥漫着两种可怕的思潮,一个实用主义,一个虚无主义。所谓实用主义就是完全为个人利益所用,完全被个人利益所驱使,有用就干,无用不干,因此必然是一种虚无主义,就是除了时尚和利益之外,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不足靠,一切都可以在与时俱进的口号下放弃抛弃。这种虚无主义实用主义就导致了大学的两个东西,一个是知识的实用化,一切与实用无关的知识都被大学所拒绝,既被大学里的老师所拒绝,也被大学里的学生所拒绝。还有精神的无操守,拒绝一切的精神追求和坚守。”[1]钱先生的看法十分中肯。浮躁的世风搅乱了大学的平静,也搅乱了学生们的求学之心。学生们只追求当下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不在乎对他们长远发展有利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文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的开端和核心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如果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教育环境,受人文教育的熏陶,会对这个孩子的一生起到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家长愿意给孩子提供和创造好的物质条件,却往往忽略了对孩子人文素养的关注和培养,缺乏对孩子良好人格塑造的培养。在学生们的记忆里,家长给他们灌输的一个理念:好好学习,将来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家长在教育中过分看重和在乎孩子分数的高低,即使是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也更看重和关注其实用性,以及对分数的影响和所占分数的比例。这种教育会让孩子们的人文素养缺失和匮乏。
三.基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竞争激烈,对各行业各层次的人才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扎實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技能知识,还需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现代企业中,优秀的员工是具备一定人文情怀、富有人文精神的人才,要求员工有正确的工作理念和价值取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对加强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之外,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切实提高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职院校中最重要的方法途径就是加强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和学习。
(二)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主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高素质不仅指具有理论知识、技能水平高,也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而综合素质中,最核心的就是人文素养水平高。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人文精神、思想道德修养的体现。学生能否就业成功,能否得到领导的认可,能否在岗位上长久的坚持下去,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着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促使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成长,全方面发展,自我超越,成为一名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因而,人文素养是当代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础性素质。
四.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一)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我们的大学语文也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语文是思维的工具,人类交际的工具,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当代大学生学习任何技能、知识都离不开语言文字,都需以语文为基础。大学语文课程不仅要发挥其工具性作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为其它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要充分发挥其人文性作用,更好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知礼仪,掌握说话艺术,懂得沟通交流,学会运用文表达等,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提升其职场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作用。同时,充分运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文化经典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文学文化经典都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打磨而流传下来的对民族的灵魂塑造起重要作用的文学文化作品。通过对经典的品读鉴赏,它们能滋润大学生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品格,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锤炼他们的意志,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如沐春风,醍醐灌顶,帮助当代大学生们牢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抗拒功利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从而不断去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最终成为具有丰厚人文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