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记得小学时曾学过一篇短文:“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转。”联系传统的语文课堂,似有异曲同工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太阳”,学生是“地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一支粉笔一张嘴”,尽管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案例描述
[课例1]“我的母亲”教学片断
课前,学生在语文课代表的组织下背诵《游子吟》。大屏幕上展示有《我的母亲》几个大字。教师进入教室,学生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
师:请全体同学将大屏幕上的课题朗读三遍。
生: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三遍)
师:读完后,你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1: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为我的操劳,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母爱的伟大。
生2:母亲为我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感谢母亲!(掌声)
生3:我想吃妈妈做的菜了!(生笑,但看得出颇有同感)
师:这几位同学给我们表达出了他们对于母亲的一些真实的感想,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是没有地域、没有年龄界线的,你们有感慨,我也有,今天听课的老师也有。我们的张校长今天也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听听他的母爱感言吧。
张校长:今天发言比较突然,我没有准备。但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有共同的语言:那就是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我们广中的师生只有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回报我们的母亲。(掌声)
师:情感是个宽泛的话题,母爱是一种永恒的天性。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写满了这些不朽的亲情,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中华民族凭着这生生不息的亲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们代代相传的亲情、友情、乡情才使我们的民族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现在我们学习《我的母亲》。
[课例2]“我的母亲”教学片断
师:我母亲是个寡妇、后母。可是,为什么是她成了当家的?
师:请4位同学读8—11节,其他同学边听边圈点,再把成果拿到小组中共享。
生1:我们组认为,母亲很能干,能当家。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
再说,这个家也只有母亲才适合当家。因为大哥从小是败子,二哥在上海,大嫂是个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
师:还用上了排除法。(生笑)
生2:我们组还有补充,母亲非常宽容,善于忍耐,使这个复杂的家庭能过太平清静的日子。文中写道,“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两个“从不”写出她对维护新年喜气、家庭和睦的良苦用心。
生3:我们组认为,母亲的生活是非常压抑和痛苦的。但她毫无怨言,一味地谦让、忍耐,她相信家和万事兴。“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生4:母亲虽然是后母,寡妇,但她以她的为人在家中树立了威信。在母亲伤心地哭时,总有一位嫂子“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可见,母亲还是得到两位很爱闹气的媳妇的理解和尊重的。
师:看来,这是一位勤劳、能干、贤惠的母亲,又非常善于忍耐。正如文中所说:“我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课例3]“我的母亲”教学片断
师:课文学完了,下面作点归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咱们读一读,写一写:翳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
师:此外还有需要积累的词语吗?也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
生1:还有“糜先生”的“糜”,……“庶祖母”的“庶”。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庶”吗?……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2:嫡亲的嫡。
师:你知识面真宽!那你再告诉我,什么叫“嫡”?
生3:正妻生的叫“嫡”,妾生的叫“庶”。
师:再告诉我,《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一
生3:是嫡生。
师:贾环和贾探春是——
生3:庶生。
师:归纳一下,那些句子特别好,特别值得仿效。
三、课例评析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不一样,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不一样。
課例1中,教师激情导入,加强了师生问的情感交流,给课堂创设了一种群体的、亲切和谐的情感氛围,特别是让观课的教师也参与其中交流,引起师生间的共鸣,以调动学生积极、活跃的情绪状态,引导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课例2中,小组合作之前都有独立学习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参与讨论,在合作学习中人人都有机会。从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看,班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中来。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如果课堂教学只有少数学生参与,那就不是素质教育,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而不是少数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课例3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动脑思考,积极探求,深入钻研,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开发,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否则学生的学习不会有真正的收获。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课堂交流中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这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关键所在。 四、案例反思
教学案例中,学生进入课堂后思维被充分激活,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课堂有活力、有张力。从学习效果看,由于教师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感悟、口语表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后,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到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实施中得以充分体现,同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到张扬。这一案例表明,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
1、有效参与要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
積极参与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人际关系智力。学生从情感上愿不愿意参与教学,可以说是衡量自主学习的标准,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积极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往空间,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知力活动水平。
2、有效参与要预设好问题的探究空间。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设计是参与式学习的灵魂,问题设计好了,就会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就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陈述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
3、有效参与应以师生平等合作为桥梁。
在互动交流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对话主体。教师要始终抱着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这一想法,对学生加以关怀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求同存异……同时,这种平等交流不仅仅是师生层面上的,也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不能因为要追求“完美”或“高效”,而剥夺了学困生作为主体的权利。
长期以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习惯了“教师多讲,学生多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法,面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参与式教学的学习方式,有诸多顾虑:农村学生不如城市学生聪明,认为这种教法学生“自主不了,合作不行,探究不起”;费时多,一节课学不了多少知识,况且课堂纪律松散,难以学会考试必须掌握的内容等等。我认为,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是:多设计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多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多设计富有弹性的、多向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
记得小学时曾学过一篇短文:“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转。”联系传统的语文课堂,似有异曲同工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太阳”,学生是“地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一支粉笔一张嘴”,尽管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研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案例描述
[课例1]“我的母亲”教学片断
课前,学生在语文课代表的组织下背诵《游子吟》。大屏幕上展示有《我的母亲》几个大字。教师进入教室,学生全体起立,师生互相问好。
师:请全体同学将大屏幕上的课题朗读三遍。
生: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我的母亲!(三遍)
师:读完后,你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1:我想到了我的母亲为我的操劳,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母爱的伟大。
生2:母亲为我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感谢母亲!(掌声)
生3:我想吃妈妈做的菜了!(生笑,但看得出颇有同感)
师:这几位同学给我们表达出了他们对于母亲的一些真实的感想,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母爱是没有地域、没有年龄界线的,你们有感慨,我也有,今天听课的老师也有。我们的张校长今天也来到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听听他的母爱感言吧。
张校长:今天发言比较突然,我没有准备。但母爱是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有共同的语言:那就是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我们广中的师生只有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回报我们的母亲。(掌声)
师:情感是个宽泛的话题,母爱是一种永恒的天性。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写满了这些不朽的亲情,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中华民族凭着这生生不息的亲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们代代相传的亲情、友情、乡情才使我们的民族在和谐中发展,在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现在我们学习《我的母亲》。
[课例2]“我的母亲”教学片断
师:我母亲是个寡妇、后母。可是,为什么是她成了当家的?
师:请4位同学读8—11节,其他同学边听边圈点,再把成果拿到小组中共享。
生1:我们组认为,母亲很能干,能当家。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
再说,这个家也只有母亲才适合当家。因为大哥从小是败子,二哥在上海,大嫂是个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
师:还用上了排除法。(生笑)
生2:我们组还有补充,母亲非常宽容,善于忍耐,使这个复杂的家庭能过太平清静的日子。文中写道,“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两个“从不”写出她对维护新年喜气、家庭和睦的良苦用心。
生3:我们组认为,母亲的生活是非常压抑和痛苦的。但她毫无怨言,一味地谦让、忍耐,她相信家和万事兴。“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生4:母亲虽然是后母,寡妇,但她以她的为人在家中树立了威信。在母亲伤心地哭时,总有一位嫂子“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可见,母亲还是得到两位很爱闹气的媳妇的理解和尊重的。
师:看来,这是一位勤劳、能干、贤惠的母亲,又非常善于忍耐。正如文中所说:“我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课例3]“我的母亲”教学片断
师:课文学完了,下面作点归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咱们读一读,写一写:翳责罚管束气量广漠宽恕质问文绉绉
师:此外还有需要积累的词语吗?也找出来读一读,写一写。
生1:还有“糜先生”的“糜”,……“庶祖母”的“庶”。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庶”吗?……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2:嫡亲的嫡。
师:你知识面真宽!那你再告诉我,什么叫“嫡”?
生3:正妻生的叫“嫡”,妾生的叫“庶”。
师:再告诉我,《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一
生3:是嫡生。
师:贾环和贾探春是——
生3:庶生。
师:归纳一下,那些句子特别好,特别值得仿效。
三、课例评析
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应是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掌握和形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不一样,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也不一样。
課例1中,教师激情导入,加强了师生问的情感交流,给课堂创设了一种群体的、亲切和谐的情感氛围,特别是让观课的教师也参与其中交流,引起师生间的共鸣,以调动学生积极、活跃的情绪状态,引导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课例2中,小组合作之前都有独立学习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参与讨论,在合作学习中人人都有机会。从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看,班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中来。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如果课堂教学只有少数学生参与,那就不是素质教育,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而不是少数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课例3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动脑思考,积极探求,深入钻研,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开发,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否则学生的学习不会有真正的收获。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课堂交流中积极发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这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关键所在。 四、案例反思
教学案例中,学生进入课堂后思维被充分激活,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课堂有活力、有张力。从学习效果看,由于教师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感悟、口语表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后,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到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实施中得以充分体现,同时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得到张扬。这一案例表明,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
1、有效参与要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
積极参与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人际关系智力。学生从情感上愿不愿意参与教学,可以说是衡量自主学习的标准,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效果最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积极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往空间,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往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知力活动水平。
2、有效参与要预设好问题的探究空间。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的设计是参与式学习的灵魂,问题设计好了,就会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就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陈述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
3、有效参与应以师生平等合作为桥梁。
在互动交流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对话主体。教师要始终抱着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这一想法,对学生加以关怀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求同存异……同时,这种平等交流不仅仅是师生层面上的,也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不能因为要追求“完美”或“高效”,而剥夺了学困生作为主体的权利。
长期以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习惯了“教师多讲,学生多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法,面对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参与式教学的学习方式,有诸多顾虑:农村学生不如城市学生聪明,认为这种教法学生“自主不了,合作不行,探究不起”;费时多,一节课学不了多少知识,况且课堂纪律松散,难以学会考试必须掌握的内容等等。我认为,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是:多设计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多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多设计富有弹性的、多向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