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血中四种疱疹类病毒DNA及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uuu52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1种能快速区分4种疱疹类病毒DNA的特异性酶切图谱。

方法

在疱疹类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1对通用引物,该引物能同时扩增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与Ⅱ型(HSVI/Ⅱ)、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CMV)4种病毒。选择BamHI和BstUI 2种内切酶对同一PCR产物进行酶切,建立了能区分4种疱疹类病毒的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采用PCR-RFLP和ELISA法,对75例怀疑病毒感染的患儿和38名健康儿童的血标本进行上述4种病毒DNA及IgM抗体检测。

结果

4种标准病毒株PCR扩增后产物为510~592 bp,经酶切后能区分病毒种类,其最小检出量为0.1 fg,与乙型肝炎病毒、新型隐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人类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检测临床75份血标本,阳性23份,其中CMV、EBV和HSVⅡ感染分别为13、4和5例,HSVI为1例,同时用ELISA法检测该标本,10例阳性,分别为CMV5例、EBV3例和HSVⅡ2例。在38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标本中上述4种病毒DNA及IgM抗体均为阴性。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4种疱疹类病毒特异性酶切图谱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准确的特点,能检测到ELISA法不能检测到的疱疹病毒感染。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亚群的比率改变。方法采用微量全血三色标记法,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CD4+、CD4+CD25+、CD4+CD25+CD45RO+
目的观察多点接触骨板(MPC)固定上肢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多点接触接骨板固定上肢管状骨骨折39例,要求手术中注意保护骨膜血运,并对骨折愈合过程进行X线观测和骨性
目的 评价单次注射喷昔洛韦在健康志愿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选择27名20~40岁健康志愿者,随机分配至4个剂量组,观察志愿者临床体征及各种生化指标。结果 在单次注射
目的 观察和研究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前后的造影表现,为判断预后和决定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到200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造影结果.结果除1例外,所有患者可以见到真假腔.入口多在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的交界处,但5例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4例在降主动脉的下段,2例在腹主动脉,出口在腹主动脉或在髂动脉.假腔的血流有6种情况:(1)34例(71%)的假腔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 1α(MIP - 1α)、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 (RANTES)基因和蛋白在哮喘小鼠支气管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2 0只二级雄性BALB/C小鼠随
目的观察高选择性骶神经根前根切断术治疗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的疗效,探讨其治疗机制、最佳手术方法及临床实际疗效. 方法雄性家犬12只,制成脊髓损伤后痉挛性膀胱模型,根据
全球公共健康危机的加剧引起公众对健康信息公共获取的普遍关注,从我国公共健康信息公共获取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公共获取健康信息的障碍与问题,提出实现健康信息零障碍获取
目的 用CEAP分类记分法(clinical, etiologic, anatomic, and pathophysiologic,CEAP)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97例(97侧肢体)经顺行性静脉造影证实PDVI的患者分为A组79侧,B组18侧.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B组仅行大隐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过敏紫癜性肾炎 (HSPN)患者肾脏损害发生时间不同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联系。  方法 :1983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肾活检确诊HSPN、明确记载皮肤紫癜
目的 探讨核素法对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的可行性及术前核素显像对术中快速、准确定位SLN的作用.方法20例按国际妇产科学联盟(FIGO)标准诊断为Ⅰ b或Ⅱa期宫颈癌患者,于其肿瘤周围多点、对称注射99Tcm-硫胶体,行即刻平面显像及断层显像(定位)或视情况行延迟显像;10~12 h后术中行"热点"γ探测,并在核素注入点处注入4ml生物染料,记录蓝染淋巴结的部位和数目,再行常规盆腔淋巴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