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历史由来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cxp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在清明节里,讲究進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十分富有特色的节日。
  初过寒食一百六
  在中国古代,冬至过后的百日左右有两个传统节日:一为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有祭扫、踏青等风俗,旨在怀旧悼亡。一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主要用于指导农耕,意为求新护生。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由于在时间上相隔不远,约在唐代时,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后来,“清明”一词使用多了,“寒食”则名存实亡,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从某种角度来说,今天的清明节习俗其实也就是古代寒食节的遗风。
  寒食节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节日,这一天或相邻的几天不能生火煮饭,于是,人们必须事先准备好一些可以储存一段时间的熟食来解决吃饭问题,所以称为“寒食”。寒食节的时间在冬至以后的第105天或106天,于是,寒食节也被称作“一百五日”“百五”“百五节”“一百六”“百六”等。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隋朝杜公瞻的《荆楚岁时记注》则补充说:“(寒食)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唐朝诗人元稹在《连昌宫词》中也写到:“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
  风吹旷野纸钱飞
  在墓前祭祀祖先,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宋人高承《事物纪原》研究认为,古无墓祭,拜扫之俗起于东汉。其实并非如此,早在西周时,就已经设立了冢人、墓大夫的官职,分别掌管王、侯、卿大夫、士的公墓和庶民的邦墓。《孟子·离娄下》中记载,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经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祭墓的祭品,虽然这个乞食祭墓品的齐人成为了人们的笑料,但从他的行为也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代扫墓之风十分盛行。
  秦汉时代,扫墓的风俗注入了礼俗的内容。《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这是当时供奉陵园的礼制。因此,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年至长安“事十二陵,躬祭于墓边”。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分裂,烽火连年,尽管如此,但人们对扫墓之风依旧重视。许多在职官员,常请假回乡扫墓。《魏书·高阳王传》记载:“任事之官,吉凶请假,定省扫拜,动辄历十旬。”他们请假回乡扫墓,一去就达百日。
  到了唐代,寒食、清明两个节日合二为一。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中描写扫墓情形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清明扫墓的凄凉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的寒食节与清明节实质上是一回事。
  还逐游人出禁城
  清明之日,时值春回大地,草木皆绿,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因此人们不仅踏青郊游,也要进行荡秋千、蹴鞠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这使节日充满了春天的欢乐。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诗云:“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唐朝时长安的踏青之风是十分兴盛的。青年男女在踏青时,也常常发生一些爱情故事。据《唐诗纪事》记载,诗人崔护清明时踏青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他因口渴,叩门求杯茶喝。良久,有一女子来到门前,捧杯水让座。女子独倚门前,姿态楚楚动人。两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礼教约束甚严,一男一女能如此单独相对,已属机遇难得。故崔护以语相挑,彼此注目良久。崔护临行时,女子送到门外,似有恋恋不舍之意。第二年清明,崔护追忆往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桃花依旧,然而门上挂了一把锁,空空无人,惆怅之余,挥笔题诗于门扉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个故事在关中地区广泛流传,也是“人面桃花”这个成语典故的由来,直到后来被人们演绎编成戏曲《金琬钗》,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爱情剧目。
  人家依树系秋千
  到了宋代以后,清明节俗基本上是沿袭了唐代。清明扫墓,宋代亦同前朝,《东京梦华录》记载:“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 清明的娱乐活动如击球、蹴鞠、秋千、斗鸡等在宋代也十分流行。《宋史·礼志》记载,宋孝宗常召诸将于殿前击球。宋太宗还规定每年三月“令鞠大明殿”。辽、金、元统治者在举行典礼时也要举行击球比赛。
  寒食清明打秋千,在宋代更为普及。如王禹偁《清明》诗云:“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田况《寒食》诗云:“临流飞凿落,倚榭立秋千。”此类诗文不胜枚举。
  明清时代,清明节俗已普及大江南北,风俗变化各地有异有同。值得重视的是,清明踏青风俗中渗入了更多的娱乐活动。“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支素、骠骑、飞钱、抛拔、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筋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而外方优妓,歌吹觅钱者,水陆有之,接踵承应。又有买卖赶趁,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鼗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往往成市。”蔡云《吴歈》有诗云:“却爱巡风小儿女,绣衣华帽骋骅骝。”此诗所描述的就是清明时节山塘庙会的风俗。
  红藕青团各荐先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不必举火为炊,供寒食节充饥,例如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青团。
  明朝《七修类槁》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朝《清嘉录》对青团也记载:“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清明时节,艾草已出叶,古人以艾叶取其汁,和糯米粉做成团子用来“荐先”,叫做“清明团子”,又因其色青而被叫做“青团”。   徐达源《吴门竹枝词》云:“相传百五禁厨烟,紅藕青团各荐先。熟食安能通气臭,家家烧笋又享鲜。” 在中国古代,每当有新的物产上市时,必须先用于祭祖,这便是诗中所说的“荐先”。“荐先”以后,青团便可以拿来食用,于是,青团就成了清明的节令食品。
  传统青团的制法一般如下: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所需比例混合后,用开水拌和,上笼蒸熟。再打烂成粉团,加入艾叶榨取的青色汁。实际上,艾叶里含有生物碱,有特殊的清香味,与糯米粉混合后又产生一种口味。再边打边加入适量开水,至硬度适中为止。其后包入豆沙或其他馅料,做成一定大小的圆球状,压扁后成扁圆形。作为商品的青团外再涂一层熟油,使其呈青绿色,有光泽。
  由春分到清明的这阵子,正是草长莺飞的时节,春和景明的风光来到最宜人时分。白昼渐长而夜渐短,万物由内而外地舒展开来,春光有着太多可以寄托的情志和仪式,对于古人而言,备下春菜,吃下青团,才算真正意义上走入了春天。
  新尝寒具散幽经
  宋人林逋有一首名为《山中寒食》的诗:“方塘波绿杜蘅青,布谷提壶已足听。有客新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诗中的“寒具”也是一种寒食清明期间的节令食品。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饼法》中记载:“环饼,一名‘寒具’;截饼,一名‘蝎子’。皆须以蜜调水溲面,若无蜜,煮枣取汁。牛羊脂膏亦得,用牛羊乳亦好,令饼美脆。”
  宋人庄绰的《鸡肋篇》中说:“食物中有馓子,又名环饼,或曰即古之寒具也。”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寒具》中讲:“林洪《清供》云:‘寒具,捻头也。以糯粉和面,麻油煎成,以糖食之。可留月余,宜禁烟用。’观此,此寒具即今馓子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
  其实,古人所谓的“寒具”就是今天的馓子,做馓子使用麻油,江南地区称之为“麻油馓子”,它的形状像绳子盘成的连环,古代也叫作“环饼”。
  唐朝《历代名画记》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桓玄官至都督荆江八州军事,同时他作为书画鉴赏家、收藏家,还十分好客,经常有朋友到他家鉴赏书画,他就用“寒具”待客。一次,一位客人一边吃着“寒具”,一边用沾满油腻的手翻动书画,使书画上沾满了油腻。桓玄见了十分懊丧,也十分不开心,从此以后就不再以“寒具”待客了。
  苏东坡还有一首专门写寒具的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诗中描述了制作“寒具”的过程,把面团拉成长长的细条,再缠到手指上,做成古代女子缠在手臂上的“环钏”形状,放入沸油中炸成金黄色。苏东坡以其特有的想象把寒具比喻为“缠臂”。
  麻油馓子是油煎食品,经久不坏,可以储存多日,所以,它除了作为寒食的节令食品外,许多家庭也作为“点心”储存,逐渐变成了日常食品,作为茶点备用,可以临时待客。
  如今,市场上做麻油馓子的摊点已经不多了,不过,还是有不少超市有包装的麻油馓子供应。时过境迁,已很少有人知道,麻油馓子历史上被称为“寒具”,曾经是清明节的节令食品。(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细雨霏霏的四月天,我挽着母亲走向山的那一边。这条小路,因为山那边建了公墓而被拓宽了铲平了,路中间,那些曾被铲除了的紫云英,又成片成片地伸出了细细的芽。路两边,零零星星的油菜花含珠带露,在清凉的风中娇却如少女的雙眸,而曾经的晶眸粉颊却在岁月里消逝无踪。多少年来,一直在这些随手可摘的娇嫩黄花里,寄托永不消退的哀思。  沿着蜿蜒小路一直走,上坡,再下坡,两棵高大粗壮的苦楝树下,油菜花环绕着的就是父亲长眠
期刊
很多老年人认为:退了休、迈入老年,便无事可做,只待享清福了。我和老伴却在孩子们的开导下,视晚年为人生的第二春,过起了有滋有味的晚年生活,谱写了精彩的“晚年四部曲”!  健身 退休后,我和老伴把在职时的生活规律、作息时间、生活内容等统统改弦更张,“重打鼓另开张”,首先从健身开始。我和老伴每天早晚必携手到公园或小区附近的护城河边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在锻炼中,我们俩互为对手和帮手,传手球、打羽毛球、接踢毽
期刊
对比“十三五”规划,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2020年以后将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变化:  1.从退休老人到极具价值的人力资源。“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综合应对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增强大龄劳动力就业能力。  从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到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将老年人视为人力资源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十四五”及以后,退休之后的老年人仍将被视为人力资源,要积极开发。
期刊
老人用毕生积蓄买来的房子,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别人的财产,老人还被强行赶出家门,而这一切居然都是“合法”的?  北京警方近日破获了一起涉案74套房,案值3亿多元的案件。不法分子将老人骗入“套路贷”,通过房产抵押和担保,故意制造违约,然后,“合法”地将老人的房产过户到别人名下,让老人无家可归……  以房养老还有利息  2018年9月底的一天上午,七八个壮汉忽然敲开北京朝阳区慈云寺北里张姓老人的家门:“
期刊
为传播贵州省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晚晴》与贵州省博物馆联合打造“档案”专栏,传承文化之美,共享文化之乐。  贵州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历史贵州单元,近期新展出了一幅重量级书法文物,出自明朝一代书画宗师董其昌之手,经考证,它竟然和一段贵州土司叛乱的历史有因果联系。从诗题推知这幅书法作品作于天启二年(1622年),这一年,贵州水西宣抚司土司安邦彦起兵响应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反明,自称“罗甸大王”
期刊
近日,一项开创性研究揭示了为什么“靠谱”的人活得更久,该研究发表在《大脑、行为与免疫》上。研究人员对中位年龄为59岁的957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较高的责任心与较低的死亡率风险相关,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由于白细胞介素-6的生物标志物水平较低。具体来说,有责任心方面的得分每高出1個标准差,死亡风险降低35%。  研究认为,可能还有进一步的生物学机制有待发现,这
期刊
在春的怀抱里,我们又一次与清明如约而至。此时,寒冬已在春潮中消退,花蕊正在暖风中绽放。在24节气中,唯有清明既是自然节气又是民俗节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先秦至南北朝时期的寒食节、上巳节等元素,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秋千节等。此时,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引得无数骚人墨客触景感怀,诗兴勃发。于是,以清明为主题的很多佳作名篇,逶迤而来,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幅风情万种的清明画
期刊
近日,比利时摄影师Adams在网上分享了一组金色企鹅的照片。这位摄影师表示,照片是他在2019年南极科考时意外拍摄到的,这是有史以来发现的首只金色企鹅。  企鹅通常是背部黑色、腹部白色。这是因为黑白色是确保企鹅生存的保护色,当企鹅们在水中活动的时候,它们背上的黑色使得它们能够不被轻易发现。从水下看,它们的天敌在逆着天空中的光线时很难发现企鹅,這样能够很好地避免海豹、鲨鱼和虎鲸的伤害。至于这只罕见的
期刊
据报道,研究人员近日从猛犸象象牙上提取出目前最古老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此次的DNA样本来自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冻土层。20世纪70年代,3头猛犸象遗骸于此地出土,其中1头最早生活在165万年前。虽然样本出土已有数十年,但至今研究人员才得以提取出其中的DNA并完成测序。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DNA。若想完成完整的“基因拼图”并更详尽地研究物种演化过程,科研人員需要为数十亿短
期刊
☆贵阳市  南明区关工委开展革命烈士事迹宣讲进校园活动  近日,南明区关工委开展革命烈士事迹宣讲进校园活动,旨在用英雄人物教育青少年珍惜幸福生活,弘扬革命精神,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红色是一种信仰,红色基因是一种传承,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此次关工委“五老”进校园开展微宣讲教育活动,丰富了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涵,是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家及感恩情怀的重要举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