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败的老外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中国有很多失败的外国人。你在中国遇到的许多外国人给你这样一种感觉,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混不下去才呆在这里。也许他们找不到工作,没有念过大学,或者找不到女朋友(大部分失败的外国人是男性)。这种感觉其实很准。很多这样的外国人最后选择到中国来碰运气,我们叫他们“失败的老外”。
没错,称别人“失败者”显得很刻薄。不过很多在中国生活或工作的高级职业人士对他们创造的“名誉”感到很困扰。在斯坦福和哈佛的毕业生来到中国以前,这些“失败的老外”就已经来了,大部分表现得很糟糕。
然而,一家在西方被视作失败者的企业来中国发展,有时的确是一种优势。很多在西方失败的企业在中国做得很不错。这些企业在它们国家的市场算不上龙头企业,或许他们已经彻底失败,或是在第五、第六位的市场份额挣扎,所以很早之前,它们就决定开辟海外市场。在很多领域,第一个到中国的企业占了大便宜,这就是企业版的“失败的老外”,它们总是在中国做得比在自己国家好很多。
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在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市场后,和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海通用公司,股权五五开。上海通用成为中国排名第二的汽车生产企业,推出了很多知名品牌,2009年卖了72万辆汽车。这和通用汽车在美国的处境截然相反,通用在美国最终倒闭,最近才走出破产阴影。
另一个例子是猫头鹰餐馆,它在美国不仅不是一家成功的餐饮连锁企业,还经常在好莱坞电影中被嘲弄(我得向猫头鹰餐馆的投资者和员工道歉,不过这是事实)。不过如果在陆家嘴黄浦江畔散步,西方人往往惊讶地发现,猫头鹰餐馆居然出现在占有江畔最佳位置的一座超级大牌商业中心内。
一些还不能被列入失败者名单的西方企业也把眼光瞄准中国,它们视之为重建品牌的机会。你在西方是谁和你在中国是谁完全没有关系。Pizza Hut在中国做得比在美国好很多。哈根达斯这家名字听上去像欧洲品牌的美国企业,在美国其实就是一家普通的冰激凌店,到中国摇身一变成为奢侈品。
失败的老外在中国获得成功,这个现象很振奋人心。然而,不是所有企业在中国重建品牌的野心都能实现。事实上,大部分都失败了。如果一个美国企业把所有复兴的希望都放在中国或印度,基本上不会奏效。作家乔·史塔威尔一针见血地总结说:中国是美国巨象们的坟墓。
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习惯说“我的伙计们”),在短期内做个失败者有时从长远看会获得成功。作为一个投资者,所有人都是错的时候,你必须是对的。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这个企业值1亿美元,市场就会给它标上1亿美元,当一个价值1亿美元的企业只卖5000万美元时,你必须证明所有人都错了你是对的,或者你就去别处寻找机会。如果一个房地产投资者在上海赚了大钱,他不会再去马尼拉寻找机会。第一批到上海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就像第一批到海南或天津的投资者最赚钱一样。
也许我对“失败的老外”太苛刻了,昨天的你是什么样的,不代表未来的你是什么样。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中国有很多失败的外国人。你在中国遇到的许多外国人给你这样一种感觉,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混不下去才呆在这里。也许他们找不到工作,没有念过大学,或者找不到女朋友(大部分失败的外国人是男性)。这种感觉其实很准。很多这样的外国人最后选择到中国来碰运气,我们叫他们“失败的老外”。
没错,称别人“失败者”显得很刻薄。不过很多在中国生活或工作的高级职业人士对他们创造的“名誉”感到很困扰。在斯坦福和哈佛的毕业生来到中国以前,这些“失败的老外”就已经来了,大部分表现得很糟糕。
然而,一家在西方被视作失败者的企业来中国发展,有时的确是一种优势。很多在西方失败的企业在中国做得很不错。这些企业在它们国家的市场算不上龙头企业,或许他们已经彻底失败,或是在第五、第六位的市场份额挣扎,所以很早之前,它们就决定开辟海外市场。在很多领域,第一个到中国的企业占了大便宜,这就是企业版的“失败的老外”,它们总是在中国做得比在自己国家好很多。
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它在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市场后,和上汽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海通用公司,股权五五开。上海通用成为中国排名第二的汽车生产企业,推出了很多知名品牌,2009年卖了72万辆汽车。这和通用汽车在美国的处境截然相反,通用在美国最终倒闭,最近才走出破产阴影。
另一个例子是猫头鹰餐馆,它在美国不仅不是一家成功的餐饮连锁企业,还经常在好莱坞电影中被嘲弄(我得向猫头鹰餐馆的投资者和员工道歉,不过这是事实)。不过如果在陆家嘴黄浦江畔散步,西方人往往惊讶地发现,猫头鹰餐馆居然出现在占有江畔最佳位置的一座超级大牌商业中心内。
一些还不能被列入失败者名单的西方企业也把眼光瞄准中国,它们视之为重建品牌的机会。你在西方是谁和你在中国是谁完全没有关系。Pizza Hut在中国做得比在美国好很多。哈根达斯这家名字听上去像欧洲品牌的美国企业,在美国其实就是一家普通的冰激凌店,到中国摇身一变成为奢侈品。
失败的老外在中国获得成功,这个现象很振奋人心。然而,不是所有企业在中国重建品牌的野心都能实现。事实上,大部分都失败了。如果一个美国企业把所有复兴的希望都放在中国或印度,基本上不会奏效。作家乔·史塔威尔一针见血地总结说:中国是美国巨象们的坟墓。
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习惯说“我的伙计们”),在短期内做个失败者有时从长远看会获得成功。作为一个投资者,所有人都是错的时候,你必须是对的。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这个企业值1亿美元,市场就会给它标上1亿美元,当一个价值1亿美元的企业只卖5000万美元时,你必须证明所有人都错了你是对的,或者你就去别处寻找机会。如果一个房地产投资者在上海赚了大钱,他不会再去马尼拉寻找机会。第一批到上海的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就像第一批到海南或天津的投资者最赚钱一样。
也许我对“失败的老外”太苛刻了,昨天的你是什么样的,不代表未来的你是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