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区别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nx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度可乐爱好者能够一口分辨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在两者中做出判断并选择,这关乎一个人的品味与原则。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必须选一个!”
   行为划分派别,喝百事可乐的人和可口可乐的粉注定不是一路人。
   《纽约客》撰稿人、畅销作家Malcolm Gladwell曾在一篇文章中揭露两者口感的真实区别。
   “百事可乐添加了柠檬酸,同时它也含有更多的糖分,这让它带有柑橘口味。”
   “可口可乐不含柠檬酸,糖分也较少,磷酸让它的口感更为酸涩,甚至有些香草口感。”
   “从啜饮上来说,泡沫中的糖分让百事可乐口感更加丰盈。”
   “而可口可乐更刺激,酸涩的余味在口腔和体内停留较长时间。”
   就像是前调和后劲,不同的人偏好不同的爽感。
   在Quora和Reddit上,关于百事和可口的讨论总会引来大量的回复。在两派的粉丝心中,敌我之间绝不止这点区别,自家的可乐有着不可超越的优点。
   以一瓶為单位:
   百事可乐卡路里250,糖分69g,咖啡因63mg。
   可口可乐卡路里140,糖分39g,咖啡因34mg。
   “可以发现,百事可乐才是真正的能量饮料,犹如深水炸弹,喝下去就是满满的战斗力。”
   Reddit上一位ID为Meandtom的网友表示对百事的绝对拥护。
   “我的天,这难道不是它的缺点吗?我可不想成为个肥婆,可口可乐才是优雅之选。”
   一位叫做tindlerthrowaway的朋友在上面的留言下这样回复。
   “喝百事可乐的伙计一定是最酷最潮的,因为它提供了力道最强的畅爽体验。丰富的二氧化碳气泡把柑橘的甜香从口腔直冲大脑,享受短效刺激的朋友能够反复饮用并很快干掉一罐。”
   “迅猛、高效,这就是年轻一代的行为方式——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
   一位百事粉丝在Quora的同类话题下发出爱的呼唤。
   “好吧,你开心就好。可口可乐就不需要我这么做。”
   不出意外,每一个百事粉丝的高调留言下就会出现敌军的diss。
   “清甜酸涩的口感带来绵长的回味,这让我无需一直猛灌就能不断享受到可乐的美味。这是经典的口感,chill的生活方式。”
   没有大量的可乐浇灌不出如此精细的舌尖心得。
   对于重度爱好者来说,可乐能够取代香烟成为上瘾之源。
   每天必喝,不喝浑身难受。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一定是拧开可乐盖。随着一口焦糖色的气泡流入体内,我的身体开始冒泡,我的灵魂开始升腾。”
   “它与尼古丁强作用于精神不同,它是肉体到心灵的渗透。当你感觉到注入能量的同时,你的肉体感到厚重,你的精神飞向高空。”
   作为佐餐经典饮品,忠实的可乐粉丝能够在可乐的加持下把食物吃出不同的味道。
   “披萨在可乐的浸润下能够稀释厚重的口感,让大块料不那么添堵。如果搭配玉米片或薯片,则降低了多余的盐分带来的焦躁。搭配意大利面,可以缓解腻味。”
   “如果少了可乐,我连任何食物都难以下咽。”
   可口可乐大本营里,重度粉丝总是乐于分享自己的上瘾体验。
   在制作可乐食物方面,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会体现区别。
   有网友声称,在可乐鸡翅的制作中,百事可乐出来的颜色稍淡且晶莹剔透,口味带有果味的香甜;而可口可乐色泽较为浓厚,留有香料的辛香。
   对于可乐上瘾,不少专家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可乐之所以是最成功的苏打饮料,在于它在不同的温度下服用时,舌头会检测到甜、苦、咸和酸碱程度的不同配比。这是自1886年诞生的伟大历史。”
   “几十毫克的咖啡因没有咖啡中的100毫克对精神产生明显的刺激。伴随糖分进入血液,能够唤起精力的自然复苏。”
   “大多数医生会建议在喝可乐时吃一些零食,以便更有控制地将糖释放到您的身体中。”
   可乐无形之中带来的益处让人对它产生依赖。它比酒精烟草得劲,喝它的人都大学毕了业。
   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他文章的最后解释道: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除了口感上细微的差别,更多的来自人们对它强加的印象。这一因素主要来自品牌策略。”
   “诞生于1898年的百事可乐只比可口可乐晚12年,但它‘年轻一代’的定位成功让人站了队。百事可乐的粉丝追求酷炫的感官体验,而可口可乐爱好者品味的是情怀和经典。”
   说到底还是商业决定了一切。
   你觉得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区别在哪儿?
其他文献
宇智波佐助:   遇到过人生中喜欢的第一个明星,给她送花的那一刻,她说我知道你,谢谢你这些年的喜欢。那一刻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Skye-misa:   年幼的夏天,老家沿江而建设,那个时候臭氧层还没破个大洞,天气还没有热疯。   每到日薄西山,顽皮的我和弟弟“暑假任务”之一,上五楼天台浇水,将在烈日下烘烤了一天的顶楼用自来水冲个湿透。逐渐清凉的自来水和地板配上同样开始清凉的江风,
唐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日晷渐长,比常日增一线之工。  ——《唐杂录》  何人却忆穷愁日,日日愁随一线长。  ——杜甫《至日遣兴》  如果要计算白昼,以什么为单位呢?如果我们以“水银柱上升一毫米”来计大气压,以“四摄氏度时一立方分米”纯水之重为一公斤来计重量,那么,拿什么来数算光耀如银的白昼呢?  唐代宫中的女子曾发明了一个方法,她们用线来数算。冬至以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做女红的女子便
我打开微信,原本只是想消磨几分钟,可是当过去了一个小时之后,我发现我的手指仍然在手机屏幕上。它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只要你的手指还在滑动,各种新闻和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在过去,人们浏览网页时需要点击翻页并且等候稍许才能进入下一页,然而现在所有的科技产品,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抖音都不是这样。无论何时,只要当你浏览到页面的底端,下一页的内容就会自动加载上来,用户可以一口气不停歇地向下滑动手指来
在理科生的眼里,学文科的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在学文的人眼里,理科生提供了一大波两性之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的烂尾故事素材,但是……“理工科宅男”似乎还是要比“文傻”好听得多。  文科是怎么从一开始的高级学问,沦落到鄙视链条底端的?文理分家:一个多世纪前  本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没有分类,更没有“理工科”这样的概念。但随着人类知识和科技的进步,自然科学逐渐从一团混沌的学问里分离出来,不再居于人文学
火车鸣叫一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开去。  东北边陲的寒凉,让我感慨赫哲族人,一直顽强地坚守在他们祖辈生活的家园,他们的渔猎文化,创造了这个没有文字民族的文化精粹。  我要去的,就是《乌苏里船歌》诞生的地方。  这列开往边境的火车,破旧得玻璃上渍着一道道黄色的陈年水锈,该也是擦不掉了吧。若不是觉得弃掉可惜,它的丑陋陈旧,大概也只能往人烟稀少的旮旯里晃悠了。  车厢里没有几个人,可以躺在长椅子上休息。寂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与西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义理相通。“当仁不让,吾何辞哉”,敢承担,不推辞。这道理讲起来好听,但做起来往往荒腔走板,变作了文人空自许。  民国学者黄侃一生颇多自许,好臧否人物而少许可者。黄侃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学校规定师生均须佩戴识别证,否则不得入校。某日,他到校上课,新来的校警不认识他,拒绝他入校。黄说:“我是黄季刚(黄侃字季刚)教授,来上课的。”校
洗澡,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似乎不亚于三餐和睡觉。   于古人而言,洗澡在多数时候是件奢侈的事。尽管早在先秦时代就明文规定“三日具沐,五日具浴”,鼓励人们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但这样在现今人们看来稀松平常的洗浴习惯,却是当时只有皇家贵族们才能实现的理想化生活方式。也正因为洗澡的不易实现,被上升至礼仪层面的它自然要搞得极为隆重。   不同于受制于生活条件的古人,没有了祭祀礼仪、“沐浴而朝”的宏
唐朝有个老太太田氏,到集市上买饼去了。回家半道走到彭家的墓地石头人前面,天气太热,累了,就在这里歇了会儿,乘凉,落汗。走的时候,一张饼滑落,掉在了石人面前。  后来有人路过,看见那么一张饼,随口说:“这石头人能治病吧?这饼是人家来拜谢他,搁在这儿的。”本来也就是个玩笑,结果一传十,十传百,石人能治病的事儿就这么传开了。怎么个治法呢?肚子疼,就一手抚摸石人的肚子,一手抚摸自己的肚子;头疼,就一手抚摸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不断南下骚扰,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规定每户人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于是木兰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木兰辞》中这样写道“东市买骏马,西市買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从军的一身装备原来是自己掏腰包置备的。   在另一本著名的小说《唐·吉诃德》中,主人公唐·吉诃德是一个爱读骑士文学的小贵族,他向往中世纪的骑士,于是骑上一匹瘦弱的老马,找到了一柄
掉入黑洞  假如有一天你能够到宇宙中旅行,飘浮在安静、寒冷的太空中,欣赏着点点星光。突然,你被一股越来越强大的牵引力拉向一个黑暗的区域,等你回过神来,你已经身处一个黑洞之中。  那么,如果你不幸被吸入一个黑洞中,你该如何逃出生天呢?  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引力非常弱。但黑洞不一样,它所施加的引力非常强大,没有任何东西(包括光线)能够逃脱。黑洞的质量如此巨大,以至于黑洞中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