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了不同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明显,与单施化肥的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容重下降。添加了秸秆的
【机 构】
: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不同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明显,与单施化肥的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容重下降。添加了秸秆的处理都比单施化肥的对照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500.00 kg/hm~2,增产率为7.62%;添加了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均比不添加秸秆腐熟菌剂的秸秆还田处理的稻谷产量高,最多增产438.34 kg/hm~2,增产率为6.62%。化肥+麦秸+腐熟菌剂与化肥+油菜秸+腐熟菌剂的稻谷产量最高。不同的秸秆还田处理都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多。秸秆还田能
其他文献
<正> 《诺尔桑王子的故事》是我国藏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藏族地区已流传一千多年,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后来又被搬上舞台,成为最早上演的八大藏族的剧目之之。它讲的是诺尔桑王子和意乐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诺尔桑是北方阿丹国的王子,他年轻、英俊、贤明,深受人民的爱戴。他的妃子意乐仙女不但美丽、贤淑,而且十分善良,受到了王子的宠爱,广大人民对她也十
<正> 关于民族文学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近年来多有讨论,有融合说、个性说、化合反映说等等。在一九八七年五月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上,就上述各种观点进行了热烈的阐发和交流。民族文学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的内容和规律,有许多地方同样适应民族文学,当然民族文学也有着独立于其他民族文化现象的自身表现和规律。本文力图从对民族文化总体考察中,对民族文学特征作
<正> 应日本国学术振兴会的邀请,云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云大中文系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李子贤于1987年4月10日赴日本作为期4个月的学术交流活动。目前,李子贤同志已分别在东京都立大学、庆应大学、学习院大学、东京女子大学和大阪民族博物
<正> 在近代蒙古族文坛上,以诗歌创作而论,出现了古拉兰萨(1820—1851年)、贡纳楚克(1832—1866年)、嵩威丹精(1834—1898)、尹湛纳希(1837—1892)四兄弟同一风格的诗作。他们秉承家学遗风,在蒙文诗歌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吸收汉族格律诗的形式,接受汉族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开创了蒙文诗歌的民族新形式。古拉兰萨为长兄,从诗歌创作的地位看,可算弟兄中之佼佼者。尹湛纳希最幼,成就却是多方面的,是这一家族的集大成者。从他们诗作的
<正> 苗族的古歌,在苗族的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苗族远古文化的光辉结晶,堪称苗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我国五十多个兄弟民族中,苗族人口较多,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广西和广东等省区。苗族蕴藏着大量的民间文学,它们有散文式的,有韵文体的,尤以韵文体的古歌最多,而又最为精彩。对苗族古歌的发掘、搜集、整理,早在五十年代就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这颗宝珠是近几年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方才金翠华彩,光焰夺目。贵州人民出版社于一九七九年,将八千余行的《苗族古歌》一
<正> 新时期的壮族文学,较建国后十七年间有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如果说,建国后的十七年壮族文学获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搜集整理、开掘壮族民间文化的遗产,揭开了蕴藏在壮族人民口头之中丰富的文学宝库的话,那么,在壮族民间文学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则在新时期的前十年中展露了才华,而成为壮族文学创作队伍中的骨干力量,随着他们创作成果不断增加,使新时期壮族文学逐步走向以作家文学为主体的兴旺和繁荣的局面,突现出这样一
<正> 回族民间文学极其丰富多彩。从已经发表的作品来看,《紫花儿》是一部十分难得的优秀民间叙事长诗。透过它那民族特色浓郁的诗行,给读者思想艺术上的感染是多方面的。它犹如一朵艳丽怒放的牡丹,赢得了广大回汉族群众的喜爱和珍视。并为我们研究回族历史,探索回族的民族特质,掌握回族生活习俗等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一曲高亢的爱情欢歌《紫花儿》是以回族青年紫花儿与姑舅哥之间的爱情故事为线索贯穿全篇的。连绵起伏的六盘山,滚滚流淌的清水河,养育了住在这里的回族人民,同时也是培植
<正> 一在广西少数民族作家群里,继韦其麟之后,又出现一位长于叙事诗创作的壮族作家,他叫韦文俊。韦文俊和韦其麟年岁相当;身上同流动着壮族的血脉,又都酷爱民间文学,并都长于从民族民间文学中取材进行叙事诗的创作。因此,在广西少数民族诗坛上,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作“二韦”。
<正>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有如冲飚激浪中的一叶小舟,时有倾复之危。在这严重的历史关头,一个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久久酝酿之后,揭开了序幕。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时代的先驱者,披坚执锐,冲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摒弃空谈性理的宋学和烦琐考据的汉学,着眼于现实人生,讲求经世致用,为千疮百孔的中国社会探索着出路。在这革新图强,觉醒中的封建知识分子的行列中,不只是林则徐、包世臣等人,还有一位回族的诗人、学者蒋湘南。
通过选用早熟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集成高密低氮、缓控释肥和生物调控技术,研究迟播油菜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结果表明,选用早熟油菜品种圣光127,在湖北省10月22-30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