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涯规划课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影响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整齐划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对刚性的“学年学分制”教学模式,无疑会出现很多问题。高等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统一,学校未能提供培养各类职业人才的条件,大学生自身欠缺工作能力,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生涯规划课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影响有:课程对专业设置理念创新,课程对教育质量标准创新,课程对教学安排的创新,课程对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课程对大学教育经历的创新。
  [关键词]生涯规划 人才培养 创新
  [中图分类号] C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133-03
  一、 课程开设现状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一)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现状介绍
  天津农学院是天津地区较早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的高校之一。课程被设置为公共必修课,总共为38学时,2学分。自2010年起,每学期有超过30名授课教师和3000余名在校生参与到本课的教学活动中。
  1.授课教师构成。讲授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来自各院系的学生工作主任和专职辅导员,这部分教师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来自人力资源专业的专职教师;最后一部分是来自就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授课教师实行“准入门槛”制度,所有授课教师都具有人社部颁发的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且必须从事就业工作3年以上,具备相关的就业指导经验。
  2.课程授课方式。生涯规划课程采取课堂面授和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面授占20学时,共包含10个模块。教师多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包括团队组建、自主自助式教学、团队活动等方式。网络学习分为自己自主学习感兴趣课程和必修课程两部分。其中,网络必修课程占18学时,总共分为6-8门课程。网络必修课程由每位授课教师根据面授课程中的不足,加以补充和增加学习内容。创新创业课程、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就业指导等课程是网络课程中的必选课程。学生成绩以面授课程成绩占60%,网络课程成绩占40%的核算方法。面授课程成绩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综合评分,网络课程根据平时必修课课时学习情况和最后考试成绩综合评分。
  3.面授课程内容。面授课程分为10个模块,主要分为导论、自我探索之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拓展部分)、探索外部世界、生涯决策、职业素质(生涯规划执行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总结。当然,教学大纲在设计上比较灵活,授课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拓展导论、自我管理、职业素质和生涯规划这四部分内容。
  4.授课对象。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全校二年级学生,每年的第一学期进行讲授。大二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级的适应后会进入一段迷茫期,有人将这段迷茫期称为“后大学现象”,即在进入大学后,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或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确保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每班规定面授课程人数不得超过80人,这样教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课程组织管理机制。课程授课之初,多次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通过分组分模块对课程的每个部分内容进行细致研究。授课教师还组成多个课程研究小组,每个课程研究小组都由一名资深的就业指導教师带领两名青年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研究。对于新加入课程授课的教师,严格准入制度,除必须具备就业指导师资格外,还需进行一学期的听课学习。每学期课程结束后,还会通过教学录像对教师的讲课内容、授课方式进行有效督导。
  (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了适应大众化教育环境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天津农学院逐步形成了“3.4.5.6”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注意3个有利于(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4种意识(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对学生的培养要注意5个满足(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能力需要,满足办学单位的社会声誉需要,满足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需要,满足培养对象个人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6种能力(自信能力,专业能力及专业核心实践能力,利用外语和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协作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写作能力)。
  (三)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前后,毕业生情况分析
  通过笔者对天津农学院多年的各项就业率数据的统计,以签约率、考研率、就业率、大型企、事业单位就业率、基层就业率作为五个比较指标,将2007-2009届三年没有开设生涯规划课的毕业生各项指标与2010-2012届三年开设生涯规划课毕业生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开设生涯规划课后毕业生就业率的各项数值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见图1)
  ■
  图1 :天津农学院2007-2009届、2010-2012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比较图
  二、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矛盾是:企业对于用人的需求呈现出两极化的趋势,即高层次人员和基层人员需求明显,但是一些本科毕业生既不能满足企业对高层次人员的需求,更不愿意从事营销、服务类等基层工作。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较多,从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来看,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相对刚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如今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仍沿用着精英式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二是忽视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同一个班的学生,有的适合搞研究,有的适合搞管理,而有的学生则操作能力较强;三是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录取的学生差异较大,学习能力相差悬殊。在整齐划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对刚性的“学年学分制”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存在着“吃不饱与吃不了”共存的现象。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无疑会出现很多问题,现将其进行归纳。
  (一)高等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统一
  高等教育内容在课程设置和设计方面更倾向于学科型教育,这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最终导致学校设置的课程内容没有涵盖或不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此外,高校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偏低,课程实践条件的投入偏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导致企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普遍不高,影响了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   (二)学校未能提供培养各类职业人才的条件
  由于大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企业进行实践工作,企业间的真实生产经营环境和内部的组织文化、价值取向相差较大,使得学校无法提供所需的资源和环境。虽然产学研合作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企业实践的环境,但是由于目前产学研合作程度有待加强,导致这种实践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这也是目前大学生不能令一些用人单位满意的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自身欠缺工作能力
  能力大体可分为专业知识能力、可迁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最看重专业知识能力,而企业最看重可迁移能力。大学生即使掌握了就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也不能立刻适应企业环境。根据麦可思的调查显示,86%的大学生在入职1年内辞职的原因多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和对企业环境适应不好。这说明现有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标准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四)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和系统性
  由于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和系统性,使得大学生不能够建立完整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这导致大学生综合能力普遍较弱。此外,许多大学生在进行能力培养时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学习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培养的效果。
  (五)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模式陈旧
  高校科研与教学资源的融合度不够,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工作的深入度不够,国际交流合作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都有待加强。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但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可发挥的空间不多。此外,在这种单一的传统培养模式中,教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
  三、生涯规划课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影响
  (一)课程对专业设置理念创新
  在生涯规划课程中,除了自我探索之外,更多内容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通过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和外部世界探索,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的外部世界或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去塑造一个满意的自我。这种理念创新以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而不单只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生涯规划课程打破了原有的培养模式,不再设置单一的标准和依据,而是根据社会需求去培养学生,学生不仅可以在课程中明确自我目标,还可以根据就业方向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和预期。
  生涯规划课程的创新点在于依据社会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且有一定深度的模式即校企合作形式的联合培养,也称为订单式培养。这种培养模式适用范围多为高职院校。由于普通本科院校有严格的专业设置限定,订单式教学方式很难实行,而生涯规划课程就是充分结合外部世界对高校毕业生需求所开设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实际操作性。课程从社会需求的视角设置专业课程,打破了单一的学科逻辑设置方式,开始以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
  (二)课程对教育质量标准的创新
  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分为内适性取向、外适性取向和个适性取向。所谓内适性,指的是教育系统内部自己界定的自我完善程度要求。高等教育的内适质量主要体现为某一知识、学科与时段的学习对后续学习所提供准备的充分程度。外适性指的是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国家、社会需要的程度,它强调的是教育对外部需求的满足程度,即教育是否契合了社会的需要。个适性指的是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完善与主体性的主动构建、弘扬与完善的程度。这种质量标准的价值取向是在人文主义旗帜下赋予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教育对人之所以为“人”本身而不是作为社会工具的“人”的训练、陶冶与发展。
  (三)课程对教学安排的创新
  生涯规划课程对高等教育教学安排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规划。课程针对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根据每个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共性或个体问题,提供相应的团体活动或个体咨询服务。这种教学模式的安排,除了在系统上具有承接性和完整性外,还在时间阶段上具有独立性和灵活性。生涯规划课程已经慢慢拓展为生涯就业指导服务系统,以必修课为基点,通过开展包括形式多样的团体辅导、选修课、讲座、活动,针对阶段性或个性化问题灵活处理。这种教学安排模式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服务体系,一切从学生出发,围绕学生制定教学方案和培养形式,是一种挑战传统的新型教学设置模式。
  (四)课程对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
  精英体制下的教育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生涯规划课程是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开始。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融入后现代心理学的一些技术,例如叙事疗法、团体辅导、图画和色彩心理学等,通过学生的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体协作融入度。经过不断探索后我们发现,在课程进行中,最适宜的团队人数为6人,如果多于6人会影响团队的整体合作力,少于6人会影响课程活动的质量。在课程教学中,多数采用团体活动的方式,通过头脑风暴、主题讨论、案例解决探讨和一对一生涯访谈等形式,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方向的引领者。这种授课方式,可以鍛炼学生自身的协调能力、主动学习力,提升体验的效果。
  (五)课程对大学教育经历的创新
  教育经历是指个体在正规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生涯规划课程在这方面尽量帮助学习者有目的地去构建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大学经历。首先,大学是追求理想的经历。大学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创造和无止境的完善过程,是一种不断追求理想的经历。这无疑与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起到同样的目的。其次,大学是专业学习的经历。专业教学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主要部分,应该做为实现大学理想的基本途径。从基本形态上来说,专业教学是一种分学科的教学实践。生涯规划课虽然不属于某门学科专属的学习范畴,但是却与专业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后,大学是围绕相关教学的经历。高校的专业教学,如果纯粹是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没有了学生、教师自我的参与,会把教学变成缺乏与个人有联系的信息传播和加工,使课堂“与其说是师生忠实于自己的真实而生存的场所,不如说是意识到需要迎合他人的价值观、要求、意志进行思考和行动的场所”。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和教师意识到专业学科知识能力对自我实现的意义,他们身心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也是围绕以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经历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这让学习者能够感同身受,激发内心的理想。
  综上所述,通过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前后的比较,在对毕业生去向变化和对课程反馈的整理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课程的认可度极高,在课程中获得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学生,不仅调整了就业心态,增长了就业竞争力,且在众多领域学会利用生涯规划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见,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型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承接式课程,在未来必将发挥其更突出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林永柏.高等教育质量内适性与外适性的辩证关系[J].辽宁教育研究,2008(4).
  [2] 张炳生.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模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6).
  [3] 王东旭.试析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特殊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4] 周佩青.关注学习起点,构建高效课堂[J].大学教育,2012(9):109.
  [责任编辑:陈 明]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农林高校顺应社会大环境所进行的多次改革,会计课程经历了急剧扩增、缩减,又慢慢回归的过程。基于教学实践,在分析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剖析了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农林高校 会计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69-02  [收稿时间]2013-06-07 
期刊
[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本科院校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分析目前学校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建议,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31-02  [收稿时
期刊
[摘 要]根据实地调研,引入工学结合理念,对药品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主要有理论教学探索和实践教学探索,理论方面从三方面提出改革,即教师队伍的双师型、教学内容的实用型、教学方式的多元型;实践方面主要让学生模拟实操从构建到完成整个销售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职 药品营销策划 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
期刊
[摘 要]对临床医学本科及护理专业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就学生学习双语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学生各种不同的学习动机及对双语课程的评价、要求。结果显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较高。有88%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水平。在对课程的评价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表达水平、专业外语水平、选用的教材、采用的授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实地调查与实践,结合相关的理论,以长沙理工大学机械专业的安哥拉学生为例具体分析了非洲来华留学生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试图从ESP的角度对问题的解决进行思考和探索。具体从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对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ESP 非洲来华留学生 机械专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
期刊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普遍应用,且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校企双方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就应掌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条件,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对“概论课”第十章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党中央精神,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应该借鉴吸收后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在针对学生特点、实现教学目标、确定学习问题和制定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后现代教学设计 价值观教育 文化建设 “概论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140-03  [
期刊
[摘 要]对文科实践平台进行研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理论教学质量与实践教学质量的需要。本次研究立足于天津商业大学,通过文献、问卷、网络等调研方法对本校文科实践平台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借鉴相关高校的先进经验,从学校、社会、企业三个角度对我校文科实践平台进行完善,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从而努力探索解决文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平台 就业
期刊
[摘 要]历经3年研发和4年规模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形成了包含228门课程、36万道试题的大型题库,实施了975场近20万人次的网络考试,网考人次已经占学校学期总考核人次的50%以上,题库被全国15家高校和医院所采用。该成果被单位教师誉为“最成功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它创建了一种多方促进、协作共赢的教育管理模式,开辟了一条生命力、拓展力较强的教学改革新途径,构建了一个多向、全程、高效的评价体系。  [
期刊
[摘 要]教学与科研紧密联系,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提高。两者有机结合是培养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人才的有力保证。教师的科研能力能够迁移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由于受自身、学校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科研成果及科研能力极为有限。为此,本文从自我提升、学校扶助及政府扶持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独立学院教师科研能力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