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世界乒乓球优秀削球运动员朱世赫在重要国际比赛中削攻技术的运用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得出他在比赛中对进攻型技战术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效果,从而总结出一些共性和规律性问题。
关键词:朱世赫;削攻结合;技战术运用;影响
中国分类号:G846
本文通过对朱世赫在第50届横滨世乒赛四分之一决赛与马琳,2011年世乒赛八分之一决赛与张继科的二场重要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他在技战术上的特点特别是削攻结合技术的运用,以此带给我们一些启示[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朱世赫,韩国男子削球运动员。本文主要选取第50届世乒赛四分之一决赛朱世赫VS马琳与2011年世乒赛八分之一决赛朱世赫VS张继科的两场比赛技战术运用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文献资料法;
2.录像观察法;
3.数理统计法;
4.逻辑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朱世赫比赛中削球与攻球的整体使用情况
结果显示,朱世赫的削球和攻球的平均使用比例为1.05:1,说明他削球所占比例较大。且朱世赫技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反手削得稳,正手攻得准、攻得凶。从统计结果看,朱世赫削球与攻球的命中率都很高,不仅削球平均值达到了85.80%,攻球也达到了72.70%,这样高的攻球命中率在削球型打法的技术评定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此外,在观看比赛录像的过程中明显注意到朱世赫在中远台稳削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反拉对方,既打乱了对方的节奏,又达到了得分的最终目的[2]。由此可见,朱世赫削球与进攻的能力都很强,在比赛过程中运用自如[3]。
(二)朱世赫比赛中不同方位进行反攻的统计与分析
结果显示,朱世赫对马琳与张继科的两场比赛中削中反拉技术的运用,在正、反手和侧身位的平均使用率分别是75.62%,6.90%和17.49%,正手位的超高使用率说明了朱世赫正手反拉的能力很强。且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他在正手位上的进攻具有连续进攻的超强能力,且成功率极高。
(三)朱世赫比赛中削攻技战术的运用与分析
朱世赫的进攻能力非常强,他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进攻的机会,不仅果断、凶狠,而且进攻的落点及方法、手段很多,线路和节奏也灵活多变。得益于自身灵活的步伐优势在比赛中他不仅能在远台削球中找准机会反攻,而且他的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及连续进攻能力都很強,且在抢攻中朱世赫又很重视球落点的变化,这在削球选手中是难能可贵的。
1.朱世赫与马琳比赛中主动进攻技术的情况
从结果可以看出,朱世赫的主动进攻意识很强,特别是削中反攻、连续进攻和发球抢攻的命中率与成功率非常高,这对于打削球的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
2.朱世赫比赛中削中反攻技术使用与得分情况
从结果看:朱世赫在比赛中削中反攻的使用率平均值为54.34%,削中反攻技术占了进攻技术的一半之多。在对张继科的比赛中削中反攻使用率较高达到了70%,接近五分之三。这是由于朱世赫运用逼角、削转不转等技术为自己创造出了很多的反拉机会。在与马琳的比赛中削中反攻使用率仅为38.67%是因为马琳采用的战术是拉冲拉调结合,比赛节奏较快,较多采用大角拉冲,甚至有些球急于一板两板把朱世赫冲死而造成失分。
从统计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朱世赫在比赛中削中反拉的命中率平均值达到了69.54%,他的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运用得很合理,不仅仅能够直接得分,而且还可以利用削中反拉的旋转、落点、节奏等变化,创造出更多的得分机会。此外,朱世赫削中反攻技术平均得分率为56.55%,与张继科的比赛中高达71.43%。通过比赛录像可以看到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可以直接得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朱世赫正反手削球均具有很强的能力,尤其是反手长胶削转与不转结合很具威力,在比赛中多用削球来控制对手,一旦对方拉球质量下降马上进行反攻。
2.朱世赫有很强的进攻能力,果断、凶狠、方式多样等都是他进攻的特点,并且他有很好的步伐,移动敏捷迅速,在相持阶段有很强的连续进攻能力,这在比赛中都利于削中反攻技术的运用,因而使用率、命中率、得分率均较高。但是在对手对拉球旋转、速度、落点、节奏进行变化以及移动范围发生变化时,会阻碍他削中反拉技术使用,导致失分较多。
3.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分析出,在对马琳、张继科的两场比赛中,朱世赫发球主要以正手的侧下旋和逆旋转以及反手的侧下旋为主,发球抢攻使用率不高但成功率高。接发球抢攻是朱世赫比较薄弱的环节,接发球技术比较单一,较难控制对方的发球抢攻。
4.稳健的削球技术仍然是削球选手必备的基本功,而在当今弧圈球的高度旋转、力量、速度背景下,稳健就意味着比过去更强的抵消上旋并制造强烈下旋的削球能力,这样才能在拉削对峙中不被致于死地。并且有稳定的高质量的削球技术作保证,才能提高削中反拉技术。
5.削球技术要在稳健的基础上富于变化,通过旋转、落点、节奏等方面的变化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形成有效的攻防战术。
(二)建议
1.建议削球选手在训练中要加强对弧圈球的旋转、速度、节奏变化的掌控,日常训练要制定相对应的技战术。在比赛中,要高度重视弧圈结合快攻型选手拉吊、拉冲结合的技战术,扩大自身移动范围,加快身体重心的转换,在稳削的基础上伺机进行反攻。
2.建议削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仍将提高削球的质量放在首位,加强削球的稳定性,减少无谓失误,加强落点、旋转、节奏的变化,增强削中反攻意识;其次要注意攻削重心转换的练习,为削中反拉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并且提高适应节奏变化的能力,当对方采用节奏变化,打拉吊结合、长短结合的战术时,做到快速、稳定的重心转换保证攻防转换的完成。
3.建议在训练中要加强战术意识的培养,对不同的运动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区别安排训练计划,制定多样的训练计划。达到对待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应对战术,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实战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绍兴,高纪明,安瑛.乒乓球选手朱世赫的技战术分析[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1(5):49-52
[2]雷笛,胡浩,高丹娜.削球选手在比赛中的技战术效果分析[J].体育世界,2009(9):95-96
[3]贾娜.削球手在比赛中技术使用的比较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4):82-85
关键词:朱世赫;削攻结合;技战术运用;影响
中国分类号:G846
本文通过对朱世赫在第50届横滨世乒赛四分之一决赛与马琳,2011年世乒赛八分之一决赛与张继科的二场重要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总结和归纳他在技战术上的特点特别是削攻结合技术的运用,以此带给我们一些启示[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朱世赫,韩国男子削球运动员。本文主要选取第50届世乒赛四分之一决赛朱世赫VS马琳与2011年世乒赛八分之一决赛朱世赫VS张继科的两场比赛技战术运用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文献资料法;
2.录像观察法;
3.数理统计法;
4.逻辑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朱世赫比赛中削球与攻球的整体使用情况
结果显示,朱世赫的削球和攻球的平均使用比例为1.05:1,说明他削球所占比例较大。且朱世赫技术上的突出特点是反手削得稳,正手攻得准、攻得凶。从统计结果看,朱世赫削球与攻球的命中率都很高,不仅削球平均值达到了85.80%,攻球也达到了72.70%,这样高的攻球命中率在削球型打法的技术评定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此外,在观看比赛录像的过程中明显注意到朱世赫在中远台稳削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反拉对方,既打乱了对方的节奏,又达到了得分的最终目的[2]。由此可见,朱世赫削球与进攻的能力都很强,在比赛过程中运用自如[3]。
(二)朱世赫比赛中不同方位进行反攻的统计与分析
结果显示,朱世赫对马琳与张继科的两场比赛中削中反拉技术的运用,在正、反手和侧身位的平均使用率分别是75.62%,6.90%和17.49%,正手位的超高使用率说明了朱世赫正手反拉的能力很强。且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他在正手位上的进攻具有连续进攻的超强能力,且成功率极高。
(三)朱世赫比赛中削攻技战术的运用与分析
朱世赫的进攻能力非常强,他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进攻的机会,不仅果断、凶狠,而且进攻的落点及方法、手段很多,线路和节奏也灵活多变。得益于自身灵活的步伐优势在比赛中他不仅能在远台削球中找准机会反攻,而且他的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及连续进攻能力都很強,且在抢攻中朱世赫又很重视球落点的变化,这在削球选手中是难能可贵的。
1.朱世赫与马琳比赛中主动进攻技术的情况
从结果可以看出,朱世赫的主动进攻意识很强,特别是削中反攻、连续进攻和发球抢攻的命中率与成功率非常高,这对于打削球的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
2.朱世赫比赛中削中反攻技术使用与得分情况
从结果看:朱世赫在比赛中削中反攻的使用率平均值为54.34%,削中反攻技术占了进攻技术的一半之多。在对张继科的比赛中削中反攻使用率较高达到了70%,接近五分之三。这是由于朱世赫运用逼角、削转不转等技术为自己创造出了很多的反拉机会。在与马琳的比赛中削中反攻使用率仅为38.67%是因为马琳采用的战术是拉冲拉调结合,比赛节奏较快,较多采用大角拉冲,甚至有些球急于一板两板把朱世赫冲死而造成失分。
从统计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朱世赫在比赛中削中反拉的命中率平均值达到了69.54%,他的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运用得很合理,不仅仅能够直接得分,而且还可以利用削中反拉的旋转、落点、节奏等变化,创造出更多的得分机会。此外,朱世赫削中反攻技术平均得分率为56.55%,与张继科的比赛中高达71.43%。通过比赛录像可以看到朱世赫削中反拉技术在比赛中可以直接得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朱世赫正反手削球均具有很强的能力,尤其是反手长胶削转与不转结合很具威力,在比赛中多用削球来控制对手,一旦对方拉球质量下降马上进行反攻。
2.朱世赫有很强的进攻能力,果断、凶狠、方式多样等都是他进攻的特点,并且他有很好的步伐,移动敏捷迅速,在相持阶段有很强的连续进攻能力,这在比赛中都利于削中反攻技术的运用,因而使用率、命中率、得分率均较高。但是在对手对拉球旋转、速度、落点、节奏进行变化以及移动范围发生变化时,会阻碍他削中反拉技术使用,导致失分较多。
3.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分析出,在对马琳、张继科的两场比赛中,朱世赫发球主要以正手的侧下旋和逆旋转以及反手的侧下旋为主,发球抢攻使用率不高但成功率高。接发球抢攻是朱世赫比较薄弱的环节,接发球技术比较单一,较难控制对方的发球抢攻。
4.稳健的削球技术仍然是削球选手必备的基本功,而在当今弧圈球的高度旋转、力量、速度背景下,稳健就意味着比过去更强的抵消上旋并制造强烈下旋的削球能力,这样才能在拉削对峙中不被致于死地。并且有稳定的高质量的削球技术作保证,才能提高削中反拉技术。
5.削球技术要在稳健的基础上富于变化,通过旋转、落点、节奏等方面的变化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形成有效的攻防战术。
(二)建议
1.建议削球选手在训练中要加强对弧圈球的旋转、速度、节奏变化的掌控,日常训练要制定相对应的技战术。在比赛中,要高度重视弧圈结合快攻型选手拉吊、拉冲结合的技战术,扩大自身移动范围,加快身体重心的转换,在稳削的基础上伺机进行反攻。
2.建议削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仍将提高削球的质量放在首位,加强削球的稳定性,减少无谓失误,加强落点、旋转、节奏的变化,增强削中反攻意识;其次要注意攻削重心转换的练习,为削中反拉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并且提高适应节奏变化的能力,当对方采用节奏变化,打拉吊结合、长短结合的战术时,做到快速、稳定的重心转换保证攻防转换的完成。
3.建议在训练中要加强战术意识的培养,对不同的运动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区别安排训练计划,制定多样的训练计划。达到对待不同的对手有不同的应对战术,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实战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绍兴,高纪明,安瑛.乒乓球选手朱世赫的技战术分析[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1(5):49-52
[2]雷笛,胡浩,高丹娜.削球选手在比赛中的技战术效果分析[J].体育世界,2009(9):95-96
[3]贾娜.削球手在比赛中技术使用的比较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4):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