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联“改革”及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评价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t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年81岁的根纳吉·奥希波夫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社会政治研究所所长、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被誉为当今俄罗斯社会学的“泰斗”。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代表团访俄,与奥希波夫等俄方学者座谈。下面结合座谈内容分析介绍他们关于苏联解体和苏共败亡的观点。
  
  一、 苏联不是自动解体,而是被瓦解、被肢解了
  在回答苏联解体原因时,奥希波夫首先强调,苏联不是解体了,而是被瓦解、被肢解了。苏联解体违背人民的意志,也违背了全民公决。除少数几个加盟共和国外,其他的加盟共和国都赞成保留苏联,反对解散苏联。苏联解体是历史的悲剧,是巨大的地缘灾难。中国取得的成就更凸现了这一点。
  造成苏联瓦解的力量首先来自外部。西方国家把冷战强加给我们,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进行妖魔化的宣传。西方国家每年用于对社会主义国家宣传的资金达到600亿美元。70年代后期,基辛格讲:“干什么还要进行宣传?直接在苏共党内建立第五纵队,培养代理人。”为了使第五纵队发挥作用,就要推行公开性。在公开性的背景下,开始歪曲苏联社会与历史真相,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大屠杀”、“大恐怖”,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有人讲20世纪30年代的肃反枪杀了5000万人,这是没有根据的。事实上,1937年肃反后苏联人口明显增长了,而不是下降了。这种歪曲、篡改历史的行为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造成很多人认为社会主义是法西斯式的极权主义制度。这些歪曲历史的事件都与第五纵队有关,他们有意识地歪曲历史。他们还胡说苏联靠压迫其他加盟共和国而生存。实际上,大部分加盟共和国包括乌克兰都是靠苏联的补贴而生存的。西方的代理人、第五纵队不仅进行宣传,而且组织和扩大队伍。
  二、 苏共衰弱始于赫鲁晓夫时期
  二战结束后,冷战旋即开场。冷战的目的在于消灭苏联。为实现这一目标,西方主要从两大领域着手——在经济领域,西方利用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在思想领域,西方通过腐蚀党政高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的威力更大。斯大林逝世后,从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直到戈尔巴乔夫,苏联领导层一直陷入争权夺利的内耗中。苏共精英的退化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和国家灭亡的结局。
  苏共20大期间,赫鲁晓夫在闭门会议上作了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报告。这一事件直接挑战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沉重地打击了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开启了国家灭亡的进程。
  赫鲁晓夫身居高位后追求的不是苏联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而仅仅是一己私利。“如何才能打压斯大林,以雪多年充当克里姆林宫小丑的耻辱?”这样的念头始终困扰着他。“要超越伟大的前任并取而代之,必先使其威信扫地。”赫鲁晓夫无疑通晓这一权术。历史已经证明,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做的《论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充满了臆想、歪曲和不实之辞。斯大林虽然犯了严重的、近乎犯罪的错误,不算是一位理想的政治家和国家领袖,但在那个时代,正是他勇敢地维护了俄罗斯及苏联其他民族的利益。
  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的崩溃并非始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所谓的“解冻”、“伟大的十年”才是剧变的先声。在赫鲁晓夫执政的过程中,有过分的野心,有超天才的自信,有对斯大林的刻骨仇恨。赫鲁晓夫对国家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堪比二战中的损失,这还不包括在政治上、道德和精神上的损失。我们在一本专著中列举了赫鲁晓夫对苏联的200个致命打击。赫鲁晓夫的政策措施沉重地打击了苏联的国家权威,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声誉江河日下,无法挽回。
  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的领导人腐化变质严重
  苏共党的变质,是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期开始的,70年代后表现最为严重。干部任用凭个人关系、亲属和小集团,党内关系建立在个人关系基础上。官员干部只是追求个人生活享受。有人提出,在赫鲁晓夫时期,在导弹、卫星和核能方面也取得了成就。我的回答是,所有这些成就都是斯大林时期打下的基础。例如关于原子能,早在1943年就开始核能研究了。如果不是有了这些研究,杜鲁门对于苏联城市进行核攻击就实现了。
  勃列日涅夫曾试图阻止事态的恶性发展,但是他的个性软弱,好妥协、中庸,无力抗衡从赫鲁晓夫那里继承下来的党政班子进行的或明或暗的抵制活动,最终他未能胜任这项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光荣任务。勃列日涅夫不能正确处理军事手段和政治的关系,甚至有时候动武在先,政治反而被挟持了。像华沙条约组织出兵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苏军在阿富汗开战等都极大影响了苏联国家形象,使苏联和它的盟友在国际舞台上陷于孤立。
  国内人民对生产停滞、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拉大、影子经济盛行、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成风、体制僵化等等都极为不满,整个社会失去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70年代后期,人民逐渐明白,苏联根本算不上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历史跨入90年代时,一场灾难已不可避免。
  
  四、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背叛最终葬送了苏共
  导致苏共败亡和苏联被瓦解的第三个因素,奥希波夫认为就是背叛。背叛这样一个大的国家,使之解体,其罪魁就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戈尔巴乔夫对苏联有一种反常的仇恨,这导致他后来的行为。戈尔巴乔夫性格上特别自尊,领导国家又特别无能。他认为自己的总统制应该像英国女王的权力,什么都有,又什么不用干,不承担责任。
  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代与美国总统里根签署裁军协议,里根承诺给戈尔巴乔夫诺贝尔和平奖。另外,在东西德合并问题上,美国人曾许诺,如果苏联答应从东德撤出军队的话,西德给苏联4000亿美元的补偿。当时连法国领导人和英国首相撒切尔都十分担心欧洲出现统一强大的德国,苏联军方和外交部门提出统一后的德国不应加入北约,可是戈尔巴乔夫竟然满口答应,容许德国自由选择,这几乎使得美国总统布什都感到兴奋和惊奇。
  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多个反苏的力量,如苏共“民主纲领派”。奥希波夫和他的同事们马上出版一部书,集中收集了瓦解苏共的种种案例,其中一本是“民主纲领派”会议的速记稿。稿中披露:当时苏共“民主纲领派”代表人物波波夫讲,“我们的行动不要考虑人民,我们就是要故意造成全面商品紧缺和局势紧张状态。”
  叶利钦很偶然地获得了权力,他对此没有多少准备。面对如此大的国家和众多的问题,全是靠一两个人拍脑袋决策。奥希波夫和他的研究所一份事关几个斯拉夫国家联合的报告,想面陈叶利钦。当找到叶利钦的贴身警卫科尔扎科夫时,他张口便说,保证叶利钦马上签字。今天带来今天签,今天没带,哪天送来书面报告当即签。这种不严肃的决策方式,令人感到震惊。叶利钦选盖达尔推行经济改革的“休克疗法”也是凭感觉、拍脑袋的结果。
  所以说,苏联被瓦解不是瞬间的事,而是国际敌对势力及其国内代理人长时间里苦心经营的结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小朋友,你有没有梦想过拥有一双洁白的翅膀呢?它可以带你飞向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还能帮你实现很多愿望。 你想过如何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吗?现在,让我告诉你:当我们一起遨游在作文殿堂里的时候,你就能实现这个梦想。  下期“作文大挑战”的题目是《发生在星期天的故事》,小朋友们,快快写信,把你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吧。  (小格子)    看见鸟儿在天空飞翔,飞机从我们头上飞过,我常常幻想我也能有一双翅膀。  有
[摘 要] 互联网时代,老年人作为互联网使用率较低的群体,其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不断凸显,其本身所具有的隔代照料、政治参与、劳动力供给等社会功能受限。消除老年人融入互联网时代的障碍,有利于老年人社会功能的顺利实现。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表明:(1)社会网络、经济地位对老年人互联网的使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使用难
[收稿日期] 2016-07-19  [作者简介] 刘 黎(1981-),  女,云南曲靖人,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摘 要]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化不仅需要物质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作为县级小城市的嵩明县,在滇中产业集聚区规划的发展机遇面前,如何在转型中保持自身具有的文化特色,以传统的文化底蕴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城市文化
[摘 要]智库通过商议提案、激发公众讨论等方式,为解决当代世界极为紧迫的问题,催化产生一系列理论和观点,集合专家的创意和智慧以影响决策。同时,智库还帮助设定政策议程,成功的智库应随时准备着提案,当问题一出现便可立马付诸实施。但是,如果智库的意识形态狭隘,则会造成决策失误。因而智库应提供开放平台,引入全新理念,让决策者直面相关意见,并省视自己的观点,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关键词] 智库;决策;有益
[摘 要] 运用2014-2015年农村调查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的土地保障倾向对农业劳动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具有土地保障倾向的农户农业劳动投入更少。为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农户农业劳动投入,需弱化农户土地保障倾向,用社会保障替代土地的保障功能,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释放农地经济功能,促进土地流转,优化农地资源配置,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增强农业经营主
美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称,为联手应对网络攻击,建立国际规范网络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日前,15国的专家就建立网络安全方面的国际规范进行协商。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网络空间等方面的联合保护协议,网络攻击甚至是网络战争就可能成为日常的威胁。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同意开始讨论交换各国网络战略方面的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欠发达国家,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保护,甚至就网络战争问题制订了一些基础
[摘 要] 随着武汉市城市化进程推进,洪山街的城中村改造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撤村建居的过程中,只有通过强化城中村党建工作,才能让“红色引擎工程”在城改社区生根发芽,才能完成好加强城中村的改造和治理,其具体做法,一是应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二是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大力提升城改社区治理水平。  [关键词] 城中村;社区治理 ;党建工作;党员干部;红色引擎工程  [中图分类号] D267
按: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领导人主政后,倡导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中国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地缘安全的世纪大战略。与之相随,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成为一张耀眼的“国家名片”,更成为中国崛起的最新象征。“一带一路”作为特殊国际形势下中国领导人精心打造的战略重器,高铁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自身体制优势创造的一个最成功的战略产业,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以及应对国际国内重大挑
俄 国沙皇彼得大帝曾经说过:“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没有强大的俄罗斯。”如今,被誉为“第二个彼得大帝”的俄总统普京也说:“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  当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污染让陆地不堪重荷时,浩渺的海洋向人类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占全球地表面积70.8%的海洋,所提供的水产品至少能养活300亿人口,还能给予人们水、肥料、矿物以及其他宝贵资源,同时,它又为一个国家的生存、发
[摘 要] 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与精神支柱,是打造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与关键,是形成改革共识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凝聚力。乡风文明建设后续动能不足,文化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乡土文化接续与重构的主体缺失、村民的文化意识薄弱、乡土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政府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较低、政策的偏离等各种因素交织,致使乡村共同体观念日渐淡薄,乡土文化推陈出新不足,传承创造不连续,村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