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讥讽陶渊明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ng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出于愤世嫉俗,不愿与当权的腐败势力合作,毅然弃官归隐。他留下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赞誉。
  但是,也有个别对陶渊明的气节看不上眼,并加以讥讽的人,唐代大诗人、名画家王维就是一个。《王右丞集》卷十八有一封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与魏居士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近有陶潜(渊明),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知其后之累也。”這里提到的《乞食》诗,是陶渊明归隐后晚年遭灾时所作,大意是说自己求乞时不知说什么好,主人知道来意后便以酒饭款待,于是自己谈笑终日,即席赋诗,同时又感叹自己不能象韩信报答漂母那样报答主人。可以看出,此时陶渊明虽穷至乞食,但仍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骨头仍是硬的。
  但是,在王维看来,陶渊明落到这种地步,纯属不识时务的结果,是小不忍而乱了大谋,即所谓“忘大守小”。按王维的意思,理所当然地应该“把板屈腰”,稳坐官位,安食俸禄。对陶澜明乞食的窘境,王维也并没有表示同情,相反却从《乞食》诗中挑出一句“叩门拙言辞”来,讥为“屡乞而多惭”。
  王维对陶渊明的这种评论和讥讽,其实对陶公并无损害,倒是反映出王维自己在为人处世上的某些庸俗气。
  也是在《与魏居士书》中,王维对自己晚年的生活有个评语——“偷禄苟活”。这个评语虽带有自嘲和自谦的味道,却也反映了一定的实际情况。的确,王维在为人处世上有时是有点过于“识时务”了。
  在封建官场上,敷衍应酬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其中有个分寸和节操的问题。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作恶多端,王维虽然对他也很不满,却写了奉承李的谀诗《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赞美李林甫“上宰无为化,明时太古同”。玄宗皇帝迷信道教近于痴狂,老子显形的荒诞之说风靡一时,王维又写出《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和《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等无聊诗文来逢迎。同样是诗人,杜甫对于玄宗的穷兵黩武写下了充满批判精神的《兵车行》,王维却写下了極尽赞美之词的《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对于官场浊流,王维虽也厌恶,甚至在《早秋山中作》中说“却嫌陶令去官迟”,似乎归隐的决心比陶渊明还大,但终究只是说说而已,晚年居辋川,亦官亦隐,日子过得很舒服。安史之乱是一次祸国殃民的大动乱,王维没顶住安禄山的压力,在他那里任了伪职。虽然不是出于他的本意,任伪职期间也未做什么坏事,但毕竟不光彩,如果拿来与冒死参加平叛的颜真卿相比,他就更显得渺小了。大概自感愧疚吧,他回到朝廷被赦后便请求“出家修道”“奉佛报恩”。
  从以上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他在《与魏居士书》中讥讽陶渊明以及所表露出的那种庸俗观点,并非偶然。
  说了这些,自然不是要否定王维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倒是正因为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重大成就,不免为他在做人处世方面的格调不高而惋惜了。
其他文献
中国历史上皇帝有几许可以数得过来,相爷这个职数则没见过统计。由于位高权重,他们在历史上都曾发挥过或轻或重、或正或负的作用。相爷用点阴谋或阳谋支配朝纲或将对手放逐乃至修理至死都是常有之事。相爷是不会也无需亲自动手开打的,相爷直接开打纯属非常态,大约不到怒不可遏之时不会出手,所以相爷开打难免使人过目难忘。  李迪是宋真宗时的相爷。同为相爷的丁谓在排挤了寇准后擅权用事,甚至任命官员也不商议,李迪愤然与同
期刊
年轻时我对迷信行为常常报之以不屑。每次母亲在神龛前一本正经地上香、作揖、口中念念有词时,我在她旁邊常常是漫不经心,甚至发出几声冷笑。最初母亲不说话,只是拿眼睛瞪我,后来见我没有改进,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说我不要以为读了大学就不得了,沒有神明保佑你就活不到今天,不信就不要碍事,呆一边去!自此以后,家里的“重大迷信活动”,我就坐了冷板凳。  后来,随着年岁渐长,我也慢慢地理解了母亲的信神心理。母亲从旧
期刊
一下子,身边不少朋友都爱上了跑步。  有个朋友是某杂志编委,每天在微信状态刷屏,晒跑步纪录:5公里、8公里、10公里……不时还秀他复活的腹肌,瓦片样扣在曾是肚腩的地方,神气活现地向我们这些胖子示威。  我常给他的状态点赞,带点欣赏,夹杂羡慕。坚持跑步是件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毅力,还需要时间。这两样东西我都没有。不过,我最喜欢点赞的还是他抱怨骼胫束(包绕大腿的深筋膜)和胫骨痛或者左腿受伤的状态。恨不得
期刊
陈家丽作词陈志远作曲苏芮演唱的《跟着感觉走》,听起来感觉好极了。但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轻易地“跟着感觉走”,就可能闹出把土豆当白薯的误会。  马未都闹过这样的误会。有次他去甘肃张掖讲课,晚间朋友请吃饭。席面上都是他要求的当地产土菜。他挑了块大白薯吃,感觉很面,但不够甜,口感不是很好。第二天去乡下,自然还是吃土菜,席间朋友给他挑了块他昨天吃过的那种大白薯,说:“尝尝我们甘肃的土豆,又沙又甜。”嚯,昨
期刊
去年末,《人民日报》“百姓生活”栏目中刊文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快”时代,吃快餐、乘快车、收快递、住快捷酒店,穿衣也流行“快时尚”。许多人都想着早成功、早成名、早成有钱人。的确,快,有利于争取时间,有利于提升效率,有利于创造业绩。  《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快”表示速度大,与“慢”相对。诸如快车,快件,快步,快速,快捷,快马加鞭;快是一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但是,有的时候,却往往是“心急
期刊
说来话长。两千多年前的一天,在鲁国为相的公仪休议事归来,一进后堂,娘子笑盈盈地告诉他:今晚给你做最爱吃的鱼,犒劳你……  公仪休一愣:非节非假,为何买鱼?  娘子笑道:不是买的,是有人了解到你素爱吃鱼,送来给你尝鲜的……  公仪休坚辞不受。娘子不屑:你爱吃,人家爱送,人情社会嘛,一条鱼多大点事呀?  却听公仪休侃侃道出自己的“生活经济学”:人情忒负重呢!我虽然嗜鱼,但如果从这条“礼鱼”開始,送鱼不
期刊
要想让批评发挥作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批评是得当的,开出的药方也是符合实际的,而不是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然而,即使你认为自己的批评恰如其分、温和理性,也难免由于智识的有限,立场的不同、思想的独断等因素,到了别人眼中可能就是另一样光景。比如你觉得自己的观点很平和,别人就会觉得有些偏激;甚至自己与自己的想法都会有矛盾,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所以,批评后是允许再批评的,关键是要摆事实、讲道理,能够自圆其
期刊
我非常喜欢《菜根谭》里的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古人认为,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平和处事,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平心静气并不是说了无牵挂、无所事事、观望等待,而是指由襟怀坦然所得到的心理宁静淡泊,不追逐名利,不惑于浮华,遇事能够保持清醒,冷静思考,沉着应对,从容不迫,泰然自若,永不言
期刊
1941年5月15日,我投生到鄂西一个经济和人文都极其落后的山村;还摊上个地主家庭;还扯上个海外关系(四姨夫是国民党空军驾驶员);母亲去世后5年父亲去世,之后,继母改嫁,9岁的我与14岁的姐姐(别无兄弟姊妹)相依为命。  1962年高考成绩很好,但“政审不合格”在当时那个年代,没被录取。做小学代课教员,干了不到一年,赶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的提出,女校长找我谈话说“我是依依不舍地辞退你的”
期刊
前天读潘荣陛在乾隆年间写的《帝京岁时纪胜》,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引起了我的注意,“每于新正月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填街”。很明显,这是写琉璃厂书市景象的。的确,那时的文人学士,没有在春节假期期间逛过厂甸的,还真不多。  萧乾在他的《北京城杂记》中就曾经说过:“我最怀念的,当然是旧书摊了。隆福寺、琉璃厂——特别是年下的厂甸。我卖过书,买过书,也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