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学专业综合材料绘画课程 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i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校艺术专业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价值。面对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从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分别将综合材料绘画与科研项目、思政育人、电脑设计与制作以及产业发展等方向相结合来研究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改革路径,拓展该课程教学的新领域和新视野。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教学研究;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综合材料绘画结合现代手工艺术品制作的创新研究”(2020WTSCX132)的阶段性成果。
  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将多种绘画风格融合在一起,突破了各画种之间的语言技法和造型手法的边界,形成了多维度、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独特的物质材料表现、丰富的综合创作手法呈现出综合材料绘画的主体性、创意性、实用性。综合材料绘画力求从材料本体出发,寻求物质美感,实现了材料本身从物质形态到意识形态的观念转变,为艺术寻求到新的创作方向。
  综合材料绘画是高校艺术类美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综合材料绘画课程具有观念多角度化、语言多元化和材料多样化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全面的艺术修养以及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针对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拓展创作空间,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面对当前时代的发展与需求,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向来深入探讨和研究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改革路径。
  一、综合材料绘画课程与科研、大创项目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老师从传统意义上的色彩、素描教学转向了以物象观念化的多维度、多元化的艺术创作与研究,并鼓励学生对各种新理念进行创新研究,对跨学科、多元化知识进行探索与实践。这有助于对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多方位、多视角的思考,建构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体系。
  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科研团队将非遗美术与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研究相融合,将综合材料绘画与手工艺术品制作相结合,努力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大创项目,实现学科研究与学生创业项目的融合,建立独特的创新教学研究体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大创项目、“互联网+”项目,培养他们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开拓未知的学习领域。坚持“以赛促教”,实现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将学科竞赛与教学课程挂钩进行创业转化,并利用互联网提升原创艺术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实现高校综合材料绘画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将综合材料绘画与电脑设计与制作相结合
  随着当代社会数字化、信息化的不断升级,以及5G、AI、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短视频已全面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与融合。传统学科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代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创新文化的需求。因此,当下应根据时代特点,围绕学生专长对该课程进行跨专业、综合性教学与研究。
  将综合材料绘画的作品用电脑制作的方式,以短视频的形式传递出当代文化、艺术的意蕴与精神,信息现代化的态势将大大加速社会各层面对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特点的了解,并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艺术性、实用性、社会性融为一体。美术学专业与动画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相互合作与交流来实现对各自专业研究领域的学习,通过学习常用的设计软件,制作出更多的原创视频作品,还可为有需求的个人、相关企业提供创意广告动画、产品动画、企业宣传动画以带来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从市场调查的结果来看,当下各大数字媒体公司众多,很多公司知名度和信誉度高,形成了品牌效应,但在创意风格上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特点与风格。因此,以综合材料绘画融入数字媒体拓展艺术创作的空间是可行的,且具有创新性。
  三、将思政题材纳入综合材料绘画主体创作
  将思政题材纳入综合材料绘画主体创作之中,以思政育人的方式,提升综合材料绘画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红色基因教育的主要窗口,综合材料绘画课程主要通过对红色素材的选取来开展思政教学。当前,我国大学生深受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影响,他们在接受专业知识训练的同时也需要接受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综合材料绘画课程中, 老师们引导学生将党史题材、思政理论纳入创作之中,不仅能进一步深化高校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更能促进课程思政的纵深发展。
  让思政教育走进美术专业教学课程,传承革命基因,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在学校开展艺术类课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将高校思政与综合材料绘画教学相互融合,是推动高校思政教学发展的重要改革。在课程教学中既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综合材料繪画艺术教学的基本规律,以绘画创作的形式反映新时代改革、民族繁荣、乡村振兴,使其在艺术学科中起到示范、促进作用。总之,把思政题材融入综合材料绘画教学实践之中,有助于推动新时代的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推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创新发展,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
  四、突出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创新性和应用性特点
  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要突出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创新性和应用性特点,并利用互联网提升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课堂教学创新,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造型、色彩、技法、创作等表现能力,通过系统的课程教学,主要解决了学生的造型语言、对媒材的认知等问题,同时兼顾综合性、表现性、创新性。在专业教学上,既注重综合材料绘画的表现语言与技法、观念物象的写实能力,又注重对当代性、创新性的探索与研究,强化创作的主体精神,努力构建符合艺术教学规律的综合材料绘画课程体系。通过把科研、大创项目代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整合专业基础知识,增强绘画形式的多元化特色和材料的综合性,并将绘画创作、学科研究向产业转化,建立独特的创新教学研究体系,进一步促进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目前,国内艺术院校美术学专业的国画或者油画方向教学大多只关注绘画艺术创作的本身,在绘画教学和创作上没有将绘画向实用艺术方向进行拓展,没有把绘画创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科研团队致力于将综合材料绘画与产业发展的研究,这既是为了弘扬绘画创作艺术的精神,也是为了实现该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手绘艺术品制作,将产、学、研结合,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让学生感受到创业的乐趣,同时也拓展了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就业空间。
  五、加强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与创作实践
  专业写生与考察是高校美术学专业必修的实践教学课程,是丰富、拓展艺术课程教学资源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全面接受艺术、文化熏陶的校外大课堂。社会考察与调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创新思维,提高艺术创新的能动力。因此,实践教学课程应结合美术学专业自身的特点,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例如,学生通过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艺术机构了解市场动向,关注新时代的艺术特点,加深对当地社会人文知识、民族文化的了解,并将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艺品以及非遗文化等社会资源充实到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之中,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内涵与艺术审美思想。或通过考察和了解当地非遗文化特点与制作工艺,在对民间蜡染、扎染、傳统造纸工艺、剪纸等技艺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中,深刻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并将所学的技艺融合到课题研究中加以运用。把非遗传统技艺精髓与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紧密结合起来,基于传统求创新,拓展绘画材料的深度与广度,从而提升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综合素养和艺术精神。同时通过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创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古老的非遗文化在当代艺术形式之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因此,专业写生与专业考察课程是学生开阔视野、接受文化洗礼、提升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六、结语
  当前综合材料绘画课程可分别与科研项目、电脑设计与制作、思政育人、产业发展等方向结合来探究改革路径,通过专业写生、考察等实践课程深入教学改革,拓展该课程教学的新领域和新视野。在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中树立创新意识,是当代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和挑战。老师不仅要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还要在实践中贯彻创新意识,增强互动性和引导性,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切入新的观念与综合技法,突出创新理念。近年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教师在长期的综合材料绘画课程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力求以教学相长、师生共创的方式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方法,将绘画实践与艺术理论相结合,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与科研水平,推动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建立起具有当代性、实验性、创新性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俊.当代中国绘画综合材料的应用与表现技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98-101.
  [2]孙浩.浅谈当代中国综合绘画的材料与表现[J].青年时代,2015(12):37.
  作者简介:杨盟,硕士,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研究与创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卫·霍克尼,英国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在艺术创新方面进行了无止尽的探索与尝试。在早年,对大卫·霍克尼产生巨大影响的主要是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而在他晚期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围绕绘画的主题表现、观看、形式、空间等问题进行探索与创新。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绘画空间和主题在大卫·霍克尼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大卫·霍克尼;绘画;空间;主题  大卫·霍克尼在当今世界的艺术领域具有极其强大的影
期刊
摘 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雷蒙·马松攒积起来的有许多是关于城市与自然的风景作品。无论是城邑的胜景还是意趣的原野,从衍生而成的素描到浮雕,一气贯下,情景相融,充溢着浓挚的激情,一如宏大叙事的历史图景。分析马松的个人经历与创作风景之间的关系,即“遇见”的风景与创作的风景之间的某种程度上的呼应。马松从城市走向原野,向风景的“生命力”出发,从观察“形”本身升华到关注形而“上”的精神活动过程,是马松“
期刊
摘 要:数字技术与媒体的结合形成了数字媒体,如今数字媒体凭借高效性、综合性、交互性的显著优势在艺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数字媒体视域下,高校传统美术教育模式的缺陷愈发显现,教学形式刻板单一、缺乏时代性等问题都对高校美术人才培养造成了阻碍。因此,在数字媒体视域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基于数字媒体延伸课堂教学时空,还要利用数字媒体激发学生创新创意思维。  关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是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盛行的今天,美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力。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启发和引导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分析美术教育的作用,提出了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学校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为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分析高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明确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了具体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伴随素养教育的贯彻落实,传统教育形式已经无法充分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以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美术教育活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高校教育活动中,加强传统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当前的高校传统美术教育活动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影响,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基于此,针对高校传统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加强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促进高校传统美术教育活动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艺术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艺术专业从业者有过关的专业水平,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高校美术教育是为社会文化艺术产业培养和提供人才的最主要场所,其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十分不利于高校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就高校美术教育中艺术创作导向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思考。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艺术创作;多元化人才  
期刊
摘 要:河北的水彩画创作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水彩画家,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河北的水彩画一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但是,近些年来,河北的水彩画发展处于相对低迷的阶段,相较于其他省份有所落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水彩画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水彩画创作与人才培养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创新人才缺失。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如何利用北京与天津的水彩画教育资源,使京津冀教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艺术多元化发展,美术写生教学作为高校美术课程的重点,如果依然依赖于传统具象写生实践,忽视地域性特点,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使美术专业学生对绘画语言系统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了解,高校美术写生教学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深化实践,充分利用各区域特点、文化、流派、风格等优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再创造。为促进高校美术写生教学质量的提升,重点针对地域性在高校美术写生教学中的创新与
期刊
摘 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漫长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的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在当今社会中,高校美术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肩负着高校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和素质培养的重任。同时,美术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孕育出的美术都有其不同的、独特的精神表达。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把美术教学和民族文
期刊